痛經症

痛經症(dysmenorrhea),系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

基本信息

痛經症

痛經症(dysmenorrhea),系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
原發性痛經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初潮不久後後即出現痛經,有時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也可能由於子宮肌肉痙攣性收縮,導致子宮缺血而引起痛經。多見於子宮發育不良、宮頸口或子宮頸管狹窄、子宮過度屈曲,使經血流出不暢,造成經血瀦留,從而刺激子宮收縮引起痛經。有的在月經期,內膜呈片狀脫落,排出前子宮強烈收縮引起疼痛,排出後症狀減輕,稱膜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多能在生育後緩解。
繼發性痛經症:多見於生育後及中年婦女,因盆腔炎症、腫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內膜異位症系子宮內膜組織生長於子宮腔以外,如子宮肌層、卵巢或盆腔內其它部位,同樣有周期性改變及出血,月經期間因血不能外流而引起疼痛,並因與周圍鄰近組織器官粘連,而使痛經逐漸加重,內診可發現子宮增大較硬,活動較差,或在子宮直腸陷窩內捫及硬的不規則結節或包塊,觸痛明顯。

診斷

1、中醫痛經辨證分五種證型: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濕熱瘀阻、氣血虛弱、肝腎虧損。
2、西醫痛經診斷分"原發性”和"繼發性”:
(1)原發性痛經,指經婦科檢查,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者,多發生於月經初潮後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輕婦女。
原發性痛經的診斷
主要在於排除繼發性痛經的可能。應詳細詢問病史,注意疼痛開始的時間、類型及特徵。根據:
①初潮後1~2年內發病;
②在出現月經血或在此之前幾個小時開始痛,疼痛持續時間不超過48~72小時;
③疼痛性質屬痙攣性或類似分娩產痛
④婦科雙合診或肛診陰性。可得出原發性痛經之診斷。
(2)繼發性痛經,生殖器官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者,經婦科檢查、B型超聲顯像、腹腔鏡等技術檢查有盆腔炎、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病變致痛經。
繼發性痛經症的診斷 
反覆盆腔炎症發作史、月經周期不規則、月經過多、放置宮腔節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於繼發性痛經之診斷。
通過雙合診及三合診,可發現一些導致痛經之病因,如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炎塊等。肛診捫得子宮骶骨韌帶結節狀增厚,對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尤為重要。
其他檢查:如血沉、白帶細菌培養、b超盆腔掃描、子宮輸卵管造影、診斷刮宮,最後套用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潰瘍等,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可在診刮之後進行。
3、根據痛經症程度可分為3度:
(1)輕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明顯,伴腰部酸痛,但能堅持工作,無全身症狀,有時需要服止痛藥。
(2)中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難忍,伴腰部酸痛,噁心嘔吐,四肢不溫,用止痛措施疼痛暫緩。
(3)重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難忍,坐臥不寧,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必須臥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嘔吐腹瀉,或肛門墜脹,採用止痛措施無明顯緩解。

病因

引起痛經症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併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後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係。
(6)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於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8)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鬆,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9)子宮不正常收縮。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0)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
(11)少女初潮,心理壓力大、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痛經。
(12)經期劇烈運動、受風寒濕冷侵襲等,均易引發痛經。
(13)空氣不好受某些工業或化學性質氣味刺激,比如汽油、香焦水等造成痛經

症狀

痛經症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因多,病機複雜,反覆性大,治療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經初期少女更為普遍,表現為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後,周期性發生下腹部脹痛、冷痛、灼痛、刺痛、隱痛、墜痛、絞痛、痙攣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狀:乳房脹痛、肛門墜脹、胸悶煩躁、悲傷易怒、心驚失眠、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胃痛腹瀉、倦怠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冷汗淋漓、虛脫昏厥等症狀。其發病之高、範圍之廣、周期之近、痛苦之大,嚴重影響了廣大婦女的工作和學習,降低了生活的質量

檢查

1、空腔鏡檢查
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潰瘍等,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可在診刮之後進行。
2、病史診斷
反覆盆腔炎症發作史、月經周期不規則、月經過多、放置宮腔節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於繼發性痛經之診斷。
3、雙合診及三合診
通過雙合診及三合診,可發現一些導致痛經的病因,如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炎等。肛診可知子宮骶骨韌帶結節狀是否增厚,對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尤為重要。
4、其他檢查
如血沉、白帶細菌培養、B超盆腔掃描、子宮輸卵管造影、診斷刮宮,最後套用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

治療

原發性痛經症
(一)一般治療:進行體育鍛鍊,增強體質。平日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適當營養及充足睡眠。重視月經生理的宣傳教育,通過解釋說服,消除病人恐懼、焦慮及精神負擔。加強經期衛生,避免劇烈運動、過度勞累和防止受寒。
(二)抑制排卵:如病人願意控制生育,則口服避孕片(複方炔諾酮片或複方甲地孕酮片)為治療原發性痛經的首選藥物。套用口服避孕藥物,90%以上症狀可獲得緩解,可能由於內膜生長受到抑制,月經量減少,pg量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導致子宮活性減弱。治療可試服3~4個周期,如療效滿意,可繼續服用;如症狀改善不明顯,可適當加用pgs合成抑制劑。由於要在整個月經周期用藥,而發生效應僅在周期末1~2天,除非需要同時避孕,一般不受病人歡迎。
(三)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pgsi): 1、芬必得 該類藥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子宮張力和收縮性下降,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服用方法:一般於月經來潮痛經開始前連續服藥2~3天,1片/qd,痛的厲害的可予以2片/q12h,因為前列腺素在經期初的48h釋放量最多,早期用藥可糾正月經期血中前列腺素合成釋放過多。痛時時再服用可能效果不明顯,而且最少要3小時後起作用。消炎痛也行
副作用:有消化道反應和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極少引起支氣管痙攣和暫時腎功能損害。
(四)β-受體興奮劑:通過興奮肌細胞膜上β受體,活化腺苷酸環化酶,轉而提高細胞內camp含量。一方面促進肌質網膜蛋白磷酸化,加強ca++的結合;另一方面抑制肌凝蛋白輕鏈激酶活性,導致子宮肌鬆弛,痛經得到迅速緩解,但同時有增快心率、升高血壓之副反應。
近年臨床套用單獨興奮子宮β2受體之藥物,副反應顯著減少。常用的β2受體興奮劑有:羥甲異丁腎上腺素,商品名舒喘靈(sulbutamol)及間羥異丁腎上腺素,商品名間羥舒喘寧(terbutalin)。給藥方法有口服、氣霧吸入、皮下、肌肉注射及靜脈給藥等。
在劇烈疼痛時宜用注射法:舒喘靈0.1~0.3mg,靜注或間羥舒喘寧0.25~0.5mg,皮下注射,4~8小時1次。中、輕度疼痛可口服,舒喘靈2~4mg/6小時或間羥舒喘寧2.5~5mg/8小時,亦可氣霧吸入0.2~0.25mg,2~4小時1次。以氣霧吸入較好,因用藥量少而起效迅速。氣霧吸入時應注意:①首先大口把氣呼完;②開始深吸氣時把藥液吸入;③吸氣完摒氣3~4秒鐘;④然後卷唇將氣慢慢呼出。常用量每次吸入2口,可維持4~6小時。但一般反映β受體興奮劑療效不太滿意,且仍有心悸、顫抖等副反應,因而未能被普遍採用。可是氣霧法套用方便、作用迅速,仍可一試。
(五)鈣通道阻滯劑:該類藥物干擾ca++透過細胞膜,並阻止ca++由細胞內庫存中釋出而松解平滑肌收縮,為心血管疾病治療上的一項重要進展。套用硝苯啶(nifedipine,尼福地平),商品名:心痛定、利心平20~40mg治療原發性痛經。給藥後10~30分鐘子宮收縮減弱或消失,肌肉收縮振幅、頻率、持續時間均下降,基礎張力減少,同時疼痛減輕,持續5小時,無特殊副反應。
(六)維生素b6及鎂—胺基酸螯合物:利用維生素b6促進鎂離子(mg++)透過細胞膜,增加胞漿內mg++濃度之作用,來治療原發性痛經。每日量200mg,4周后可見紅細胞鎂含量顯著增加。亦可與鎂—胺基酸螯合物合用,每種各100mg,日服2次,治療4~6個月,痛經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均呈進行性下降。
(七)棉酚及中成藥:醋酸棉酚20mg,日服1次,連用3~6個月,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可達95%以上。但可能產生明顯副反應,如乏力、心悸、噁心、水腫、頭暈、潮熱、厭食、滲透性腹瀉等,嚴重的還可發生血小板減少,低鉀血症等。中成藥有桂枝茯苓丸或桃仁承氣湯,每日量5g,分次於早、晚餐前30min服用,連續30天。有人報導緩解率可達80%,未發現有消化道症狀及皮疹等副反應。

痛經緩解水果

1、香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6,而維生素B6具有安定神經的作用
做法:香蕉澆上牛奶,把不僅吃起來甜美而且還可以穩定女性在經期的不安情緒、減輕腹痛。

2、蘋果中的植物雌激素有助於平衡雌激素水平,防止雌激素紊亂導致的經血過多或痛經。
做法:蘋果(400克)去皮,用刀切成月牙狀。然後放入鍋里,倒入紅酒沒過蘋果,用中火燉煮15分鐘關火,蘋果在紅酒中浸泡兩個小時後食用。

3、櫻桃不僅可美容養顏,還能有效治療痛經做法:1、櫻桃適量,水發銀耳一朵,糖桂花兩匙,冰糖適量,清水三碗。2、將銀耳去蒂、洗淨,撕碎。3、鍋里加水,放入櫻桃、銀耳、冰糖用旺火燒開,加入糖桂花用小火煨,等銀耳熟爛時食用。

4、紅棗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作用,對月經氣血虛弱有明顯效果。
做法:紅棗加上敲破殼的白煮蛋一起煮,直到兩碗水變一碗水將蛋剝殼,吃蛋並喝紅棗湯
藥物緩解:不少女性害怕藥物有副作用,排斥止疼藥,其實,如果疼痛難忍,應該服用止疼藥來緩解,由於量小,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副作用,並且藥物是最直接快速的辦法。艾佳痛經片目前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艾佳痛經片是全國首個用於痛經和經前期綜合徵的西藥複方製劑,無成癮等相關副作用,而且不刺激腸胃,最重要是可以快速止痛.由於效果好,所以很多女性會選擇用它來緩解月經疼痛的症狀。頗受歡迎.

5、在很痛的時候可以選擇藥物進行緩解,艾佳痛經片針對原發性痛經有著很好的效果,是國內第一個針對痛經的複方製劑,並且對噁心、水腫等很多經期綜合症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很多女生都在用。當然還有很多其他通過治療婦科病來緩解痛經的藥物,這個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的。
如果認識好的中醫的話也可以用中藥調理,這個還是很多女孩子願意選擇的,不過小藥店的小大夫最好就不要用了

痛經飲食需注意

1、忌食生冷寒涼食品:
婦女平時或經期,如嗜食寒涼生冷食品,血為寒凝,以致血行受阻,不通則痛,可致痛經;又多食此類食品,易傷脾陽,使寒濕不化,傷於下焦,客於胞中,血被寒凝致痛經。所以素體氣陽虛者,或婦女正值經期或經期前後,應忌食生冷和寒涼性食品。此類食品包括:各類冷飲、各種冰凍飲料、冰鎮酒類、生拌冷盤、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梨、柿子、西瓜、黃瓜、荸薺、柚、橙子等。
2、忌食酸澀食物:
酸性食品味酸性寒,具有固澀收斂作用,使血管收縮、血液澀滯,不利於經血的暢行和排出,故痛經者忌食此類食物。酸性食物包括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青梅、楊梅、草莓、楊桃、櫻桃、酸棗、芒果、杏子、李子、檸檬等;

痛經飲食需注意

1、忌食生冷寒涼食品:
婦女平時或經期,如嗜食寒涼生冷食品,血為寒凝,以致血行受阻,不通則痛,可致痛經;又多食此類食品,易傷脾陽,使寒濕不化,傷於下焦,客於胞中,血被寒凝致痛經。所以素體氣陽虛者,或婦女正值經期或經期前後,應忌食生冷和寒涼性食品。此類食品包括:各類冷飲、各種冰凍飲料、冰鎮酒類、生拌冷盤、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梨、柿子、西瓜、黃瓜、荸薺、柚、橙子等。
2、忌食酸澀食物:
酸性食品味酸性寒,具有固澀收斂作用,使血管收縮、血液澀滯,不利於經血的暢行和排出,故痛經者忌食此類食物。酸性食物包括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青梅、楊梅、草莓、楊桃、櫻桃、酸棗、芒果、杏子、李子、檸檬等;

痛經食療秘方

【椒附燉豬肚】
配方:豬肚150克,附子2克,川椒2克,粳米30克。
製法:將附子、川椒研末。豬肚洗淨,裝入藥末、粳米及適量的蔥,扎口入鍋中,加水適量,微火煮至豬肚爛熟。
功效:溫經散寒止痛。
用法:佐餐食用。
【姜艾雞蛋】
配方:生薑15克,艾葉9克,雞蛋2個。
製法:將艾葉切斷,生薑拍碎,與雞蛋一起放入鍋中,加水300毫升同煮,蛋去殼,復入原汁中燒煮5分鐘。
功效:溫經散寒止痛。
用法:趁熱飲湯吃蛋,每日1次,5日為1個療程。行經前3日服用。
【姜棗花椒湯】
配方:乾薑、大棗各30克,花椒9克。
製法:乾薑切片,大棗去核,加水適量,煮沸,再放入花椒,改用文火煎湯。
功效:溫陽散寒化濕。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溫服,5日為1個療程。行經前3日飲服。
【紅糖薑湯】
配方:紅糖50克,生薑20克,大棗10枚。
製法:將紅糖、大棗加水煎沸20分鐘後,放入生薑,再煎5分鐘。
功效:溫經養血活血。
用法:代茶頻飲。
【韭菜月季紅糖飲】
配方:鮮韭菜30克,月季花3朵,紅糖10克。
製法:將韭菜和月季花洗淨榨汁去渣,加入紅糖調味。
功效:理氣活血止痛。
用法:用黃酒沖服,服後俯臥半小時。
【鮮山楂汁】
配方:鮮山楂、紅糖各適量。
製法:鮮山楂洗淨去核,用乾淨紗布包好榨取汁液。將紅糖入鍋內加水熬煮溶化,與山楂汁合在一起拌勻。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用法: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