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狀角化不良病

疣狀角化不良病

疣狀角化不良瘤是一種少見的皮膚良性腫瘤,又稱為孤立性毛囊角化病,其組織學特徵為局部棘層松解和角化不良。根據該病的組織節後可分為3種類型:杯狀、囊狀、結節狀。同一患者也可能同時出現一種以上上述症狀。

基本信息

概述

疣狀角化不良病(wartydyskeratosis)首先由Helwig和Allen報告,1957年由Syzmankh創用此命名。

病因

(一)發病原因
病因目前尚不明,有人認為本病為單發性Darier病。
(二)發病機制
口腔損害可繼發於刺激和外傷,菸草和其他化學性致癌物質與口腔損害的發生可能有關,皮膚損害發生於曝光區,可能與長期紫外線照射有關,亦有人懷疑本病像天皰瘡一樣,可能存在有引起棘層松解的循環抗體。

症狀

疣狀角化不良病的症狀:
角栓角質化結節丘疹瘙癢
皮損主要發生於顏面,頭,頸和腋窩,偶見於口腔,在40~50歲開始發病,男多於女,皮損為肉色到褐色丘疹,邊緣光滑捲曲,中央呈角化過度性角栓,損害中可排出有臭味的乳酪樣物質,皮損通常呈單發性,亦有報告多發性者,可發生瘙癢和出血,但大多無主觀症狀,臨床上診斷困難,尚無惡變的報告,口腔損害罕見,類似皮膚損害,損害通常不疼痛,發生於受外傷形成的角質化黏膜上,為小的丘疹和結節,中央呈火山口狀,可呈乳頭瘤樣外觀,顏色為肉色到白色。

治療

(一)治療
可手術切除。
(二)預後
尚無惡變的報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