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覆造山作用

疊覆造山作用

疊覆造山作用是指陸—陸碰撞後處於“聯而不合”狀態的微陸塊間或古造山帶間,在新的地球動力學體系作用下,再一次的擠壓造山和地殼縮短作用。

疊覆造山作用(superimposed orogeny)是指陸—陸碰撞後處於“聯而不合”狀態的微陸塊間或古造山帶間,在新的地球動力學體系作用下,再一次的擠壓造山和地殼縮短作用。這時處於低位的陸塊(如三疊紀時期的揚子陸塊,被海水淹沒)可再次下插或俯衝到處於高位的另一陸塊(如三疊紀時期的中朝陸塊)之下,發生大陸殼的俯衝造山作用,導致一個大陸的邊緣疊覆在另一個大陸的邊緣之上,稱為陸—陸疊覆造山作用。疊復造山作用是不同構造旋迴、不同動力學體系作用的結果。在疊覆造山中,同樣可產生大陸地殼的多層次拆離,形成強烈褶皺、大規模逆掩斷層和推覆構造,發生大規模岩漿作用(特別是花崗岩類侵入)、重要區域動—熱變質作用、高壓—超高壓變質作用,山體大幅度隆升,形成磨拉石沉積。如秦嶺—大別造山帶的印支造山作用和燕山造山作用即屬典型的疊覆造山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