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舊志載,三國吳景帝陵在洞陽。清順治年間雨漬,見有一隧道,即疑此為吳景帝陵,當地人謂之“天子墓”。墓前曾有石人、石馬。據《當塗縣誌》記載:“圍屏鄉天子墳疑為孫休墓。無考。”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考古學家朱希祖在《六朝陵墓調查報告》中說道:余至當塗調查”景帝定陵以“無遺物可憑”,“ 未知所在”。所以也一些學者認為這裡是東吳太子孫登的墓,但考古界普遍認為:孫權葬蔣山,今南京市紫金山。孫亮葬賴鄉,今江蘇江寧縣。孫皓葬河南縣界,而孫休則葬當塗。“文化大革命”期間,曾有村民順隧道挖此墓,挖掘約3米左右即被當地政府制止。據挖出的水道磚形和紋飾判斷,系三國時期墓葬,墓主不詳。現墓葬保護完好,為馬鞍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9月,“天子墳”墓區被圍屏工業園內某施工企業破壞。“天子墳”上面原有的封土已經遭受破壞,墓體及周圍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據了解,當地建設項目在施工前未報請市文物主管部門審查。隨後,市文物管理所就此問題作出以下處理意見:當塗縣圍屏鄉經濟開發區處以5萬元罰款,同時責成施工單位立即停工,並追究相關當事人責任,市文管委發布通報批評。責成該開發區拆除“天子墳”本體周圍40米範圍的違章建築,恢復原有地貌。報請省文物局擬對“天子墳”進行搶救性清理和發掘,市級新聞媒體對此情況予以曝光。
孫休介紹
孫休(235-264),字子烈,孫權的第六個兒子,廢帝會稽王孫亮(孫權第七子、吳國第二任皇帝)的哥哥。孫休共在位六年,是一個短命皇帝,雖然短命,但不得不說的是,孫休是個好皇帝,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下面我給大家講講孫休的故事:
在孫休還是琅琊王的時候,有一個叫李衡的丹陽太守屢次找孫休的麻煩(時孫休王府建於丹陽郡).孫休不堪受擾,於是上書朝廷請求遷移他郡,後定居會稽(今浙江紹興市)。孫休當上了皇帝,李衡害怕,主動投案自首,孫休不但沒有責罰李衡,還提拔他做了威遠將軍。
吳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九月廿六日,孫綝發動了政變,罷黜了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孫休登基後,孫綝專權自恣,孫休害怕孫綝再次政變,於是,他一面對孫綝封官賞爵,籠絡有加,一面暗中與張布等人密商圖謀,剷除孫綝。十二月八日臘八節,百官朝賀,孫休藉機下詔,命張布討賊,張布、丁奉召武士在殿上抓住了孫綝,並當日處斬,除其兄弟株連處死外,其餘餘黨全部赦免。之前被孫峻、孫綝兄弟陷害至死的諸葛恪一族、滕胤、呂據等全部得到平反。
孫休在位期間,頒布了一系列緩和社會矛盾,有利於發展生產,減輕民力的政策。他減少各家徵兵的人數,使得各家都有男丁可以顧家;振興教育,置學官、立五經博士,優待老師,獎勵學生;減輕農地賦稅,按田畝合理課徵,使百姓足以自給,樂務正業,以此導正風氣;並派人巡視民情,審察官吏清濁等等。
他還好讀典籍,欲博覽百家之言,只有春夏之間,孫休出去打獵才會放下書卷。孫休欲與博士祭酒韋昭、博士盛沖談論學術,但這兩個人向來直言不諱,張布怕他們揭發自己的短處,便找藉口擔心他們蒙蔽主上、使主上因學業廢馳政事,要求孫休遠離韋昭、盛沖。張布、濮陽興深受寵愛,孫休竟然也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後二人跟著升官掌權,專權諂媚、互相包庇。難怪陳壽在著《三國志》時說他:不能拔進良才,改弦易張。
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十月,鍾會十八萬伐蜀,蜀漢向吳國求救。孫休便派大將軍丁奉攻打壽春(今安徽省壽縣),將軍留平至南郡與上大將軍施績研議軍情,將軍丁封、孫異則往沔中,企圖“圍魏救蜀”。不久因後劉禪降魏而作罷。
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初,鍾會、鄧艾亡,蜀中百城無主,孫休又使撫軍將軍步協率軍西征,企圖占據蜀地,卻被永安白帝城守將羅憲以二千守軍大破。孫休大怒,又遣鎮軍將軍陸抗、率征西將軍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等,再引兵三萬助步。羅憲死守白帝,陸抗圍城,經年不下,而魏國荊州刺史胡烈引兵南下來攻西陵(湖北宜昌,三峽東面出口),陸抗最終退兵。
同年七月,孫休病重,不能說話,但還能寫字,手書召來丞相濮陽興,令太子孫醱前來拜見;孫休搭住濮陽興的手臂,指著孫醱,託孤給濮陽興而病逝,謚曰景皇帝,享年三十一歲,葬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