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原理

異核體進行有絲分裂,則可產生雜種細胞。在雜種細胞中,分離開的細胞核的核膜破裂,二個核的染色體匯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大核。用克隆方法,可從雜種細胞產生雜種細胞系,由於雜種細胞系不穩定和丟失染色體,所以對於研究人的染色體上的基因定位特別有用。其研究方法是,人體細胞與小鼠細胞融合,隨著時間的消逝,雜種細胞含有鼠的全套染色體,同時只含有一或少數幾條人的染色體。如果在雜種細胞中只剩下一條人的特定染色體,而且這個細胞還能合成人類所特有的蛋白質,那么就可以得出結論:決定這個蛋白質的結構基因剛好就位於雜種中的這條唯一殘存的人類染色體上。例如,僅含有人類1號染色體的雜種細胞,才能合成人尿苷單磷酸激酶,這就證明了編碼這個酶的基因在1號染色體上。
分類
異核體有兩種類型:
(1)核數不定的異核體:細胞中存在的細胞核數目不定,可繼續無性增殖。核數目為三個時,稱為三核異核體(trikaryon),多核時,則稱為多核異核體(multikaryon);
(2)二核異核體:所含的二種核比例量1∶1,這是遺傳上平衡的異核體。對霉狀菌可利用異核體來進行互補測定。能互補的不同營養缺陷突變型在基本培養基上混合培養時可繁殖的菌株,特稱為平衡型異核體(balancedheterokaryon)或強迫型異核體(forcedhetero-karyon)。除了互補性研究之外,通過體細胞雜交也可以分離到雙相核,或利用回收具有致死突變的細胞核。相當於假性生活史的一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