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這次中青社推出的《畢淑敏語錄》,一如作者所比喻的是她“寫作中的血漿”,是她能不斷支持自我,也支持別人的“血漿”。這部集子中——力量、精粹,適時而起、恰到好處。
“悟”、“說”、“謝”、“悔”、“思”、“認”、“聽”、“議”、“談”、“想”十部,顯示了作者體悟自我、探索自我,探索生活、歷練經驗,成為自我、關懷他者的歷程和可貴的思索精神。
“人生就是一個向著死亡的存在”,可以看作是作者理性思考的邏輯起點和預設。正是有了面對生命必然消亡的這份坦然和理性,從而使作者能從紛繁的生命現象中,提煉出她印證自己生命態度的箴言:“生命本身是一個中性的存在。它是既可以塗寫痛苦也可以潑灑快樂的一幅白絹。”
死亡是最高的哲學命題。畢淑敏完成了對這一最高哲學命題的個體思考,並著手構建起她的中性生命觀。死亡是不可逃避的,也不是用來逃避的,而是用來構成生命的,是成長的最後階段。這不是悲觀的論調,而是在一種必然性中,相信有限生命中無限存在的可能。因而,面對生命這一幅白絹,畢淑敏為自己也為讀者塗寫了坦然、善意、理性和有尊嚴、有價值的生命世界。
從生命、人生到具體的生活和個人幸福,從親情、愛情到小家大愛,從身體人生到健康心靈,還有飲食男女、自然世界、城市風情、世相人態、古語今言乃至作者創作的經驗感想,無處不凝結著作者體悟和思考的精華。作者的思考不可謂不博,也不可謂不深。而這些思考的點滴里都透著作者關懷的精神:“我願用我的書握住你的手。用力。緊緊。”
正如作者所給自己的嚴格的審視:“當我獨自一人面對鏡子的時候,我嚴格地審視自己的眼睛。它是否還保持著童年人的純真與善良?它是否還凝聚著少年人的敏銳與蓬勃?它在歷盡滄桑以後,是否還嚮往人世間的真善美?面對今後歲月的風霜雨雪,它是否依舊滿懷勇氣與希望?”,我們讀到的也正是這顆眼睛裡所渴望的世界。
這是一顆求索的心靈的獨語。如同王蒙所說,畢淑敏“太正常、太良善,甚至於是太聽話了”,她有“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眾生的宏願,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條不紊的規章和清澈如水的醫心”,她有“一種把對於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化為冷靜的處方的集道德、文學、科學於一體的思維方式、寫作方式與行為方式”。
面對這個願意用書用力緊緊握住你的手的人,是讀者的幸福。一本書中哪怕只有一句話對你有用,或者一本書只對一個人有用,更或者一本書中只有一句話對一個人有用,那么這本書就是無價的。何況在今天,很多情況下,一本書並不被用來指望有用。所以讀《畢淑敏語錄》你不要期待必然的什麼,也不要放棄偶然的什麼。
如此,“與你生命中的一句話相遇”,是我對這本書的一個祝福,亦是對與此書相遇的人的祝福。
最後,願君多採擷。
作者簡介
畢淑敏,女,生於新疆,長在北京。16歲赴西藏當兵,任衛生員、軍醫,戎馬11載,冰雪蕩滌靈魂。1980年重返北京,從事醫務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
著有《畢淑敏文集》八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等。數百萬字作品感染了千千萬萬的讀者,曾數十次獲獎。她曾任內科主治醫師,挽救過許多垂危的生命;她是北京註冊心理諮詢師,開設心理諮詢中心,幫助無數來訪者走過生命的幽谷。
她被譽為“文學界的白衣天使”,她用無窮張力的優美語言和直闖人心的生動筆觸,引領讀者一同探索充盈的人生奇境。
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
編輯推薦
我喜歡讓人有力量的文學,因為人生充滿了孤獨無助的瞬間。也許我們每個人在自己比較有力量的時候,最好能抽空留下一些文字,在軟弱的時候溫習,讓自己的骨骼補充一些鈣質,堅強地挺直起來,在快樂地時候,也都能留下一些文字,包裹著歡笑的片段,自己在悲傷的時候覆讀一遍,嘴角就會不由自主地微微翹起,愉快就重新潛回來發芽!
圖書目錄
一悟
活著:一悟生命之謎
尊嚴:一悟我很重要
輪迴:一悟預約死亡
關懷:一悟醫者之心
二說
契約:二說真情假愛
秦晉:二說七年之癢
甘霖:二說享受幸福
三謝
春暉:三謝博大親情
知己:三謝平昔之交
港灣:三謝小家大愛
四海
命運:四誨天助自助
理想:四誨鴻鵠志遠
善解:四誨健康心靈
勵志:四誨播種青春
五思
求索:五思人生真諦
彷徨:五思生之困惑
真相:五思今生今世
不為:五思學會拒絕
六認
紅顏:六認女人如水
鬚眉:六認天下男人
個性:六認人之百態
七聽
空靈:七聽自然絕響
生機:七聽城市回音
心緒:七聽情感電波
筆法:七聽美文妙語
八議
諷言:八議另類世相
古今:八議古語今言
九談
窗前:九談筆下仁心
燈下:九談樂在讀書
講堂:九談文學寶殿
十想
軀殼:十想身體人生
節奏:十想成功智慧
零碎:十想尋常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