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戰雲

基本信息

革命英雄畢戰雲
位於羅霄山脈中段南麓的江西省遂川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湘贛邊全紅縣之一。在這塊浸滿無數革命先烈鮮血的紅土地上,許多遂川籍的共產黨員、優秀的工農分子為了中國革命演繹了一部部悲壯雄偉的革命鬥爭史詩。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一大批我黨我軍高級領導和將領,在遂川這塊紅色土地上寫下了光輝的革命鬥爭詩篇。從1927年10月到1929年元月短短一年多時間裡,在遂川成立了第一個縣級工農兵政府;第一次制訂了我軍“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第一次提出並運用我軍“十二字”游擊戰術;第一次建立起了草林“紅色圩場”供給線等等。同時,在井岡山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我黨還成功地在遂川縣湯湖反國民黨軍隊126人起義加入紅軍,開創黨的統戰工作之先河。
秋收起義後,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由湖南炎陵縣水口向遂川縣的營盤圩、大汾進軍,然後以井岡山為中心,藉助羅霄山脈這天然屏障,建立起湘贛邊界革命根據地,靈活地運用十二字游擊戰爭的基本原則(當時是“敵來我去,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粉碎了國民黨對井岡山的一次次圍剿。因而,紅軍的革命力量得到不斷地發展和壯大。1928年10月,在遂川縣湯湖,我工農紅軍首次接納閻仲儒部隊126人起義,這不僅增強了紅軍的實力,更重要的是開創了國民黨部隊成建制加入紅軍的先例。
畢戰雲,四川廣安縣人,1903年10月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原在國民黨唐生智的新八軍閻仲儒三師王湘魯八團二營當營長,參加過北伐戰爭。在北伐戰爭中,畢戰雲就受到過進步思想的薰陶,畢部下3個班,其中有兩個連的連長原是武漢政治學校畢業的共產黨員,在部隊中,兩位連長經常在士兵中宣講共產黨的革命道理,教士兵唱《國際歌》和少年先鋒隊隊歌,畢戰雲也耳濡目染,由於他對我黨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也就沒把此事當做一回事。後來被上級發現並追究,畢戰云為保護這兩位連長,發給他們路費,悄悄地放走了他們。井岡山鬥爭時期,畢部調往湘贛邊進剿紅軍時,已被國民黨改編為連。由於對國民黨的統治和欺壓不滿,他最後率全連官兵在桂東起義投奔紅軍。
1928年10下旬,畢戰雲部奉命調往湖南桂東與炎陵縣交界的地方“會剿”紅軍,由於種種原因,此時的畢戰雲根本無心戀戰。在此之前畢戰雲在北伐戰爭中就受到過共產黨的影響,接受了一些進步思想,在調往湘贛邊區後,畢戰雲對“會剿”紅軍的作戰行動採取消極態度。有一次,在距桂東60里路的地方與我紅軍相遇,兩軍相距只有百來米,畢下令不準開槍,有意給紅軍讓路。在桂東與炎陵縣交界處多次與我紅軍交火中,畢戰雲都採取槍口向上的政策。還有一次,從湘南返回井岡山的紅軍,在湯湖、左安一帶遇到畢部,一交鋒,就俘虜了其一個排,為爭取畢戰雲部,紅軍款待俘虜後,經過一番教育,將他們全部放回。這使畢戰雲無限感激,更加深了他對工農紅軍的認識。久而久之,畢戰雲內心萌發了投奔紅軍的決心,並多次召開秘密會議,商議投奔紅軍大計,派出可靠人員想方設法與紅軍取得接觸和聯繫。
畢戰雲部起義有其由來已久的原因:一是畢戰雲部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是收編招撫過來的,在軍隊中受到排擠,軍餉和軍糧還經常無端地被剋扣。1938年,國民黨軍隊進行整編,畢戰雲部由營整編為連,自然他由營長降為連長。職務的降低、士兵的縮減,表現出國民黨對他極為不信任,因而使他對國民黨產生了不滿情緒。二是部隊中不少士兵與他是四川老鄉,大多數當兵的是被抓丁來的貧苦老百姓,他不忍心眼睜睜讓他們去當炮灰。真正促使畢戰雲下決心起義投奔紅軍,是朱德、陳毅以老鄉的身份寫給畢戰雲的信,信中宣傳了紅軍的政治主張和共產黨對國民黨官兵的政策,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和他們所處的境況,規勸他要認清國民黨的嘴臉,與人民為友,早定大計,棄暗投明。畢戰雲接信後,越讀越激動,心裡也豁然亮堂。由於畢戰雲早與紅軍有所聯繫。他當即召開秘密會議,商討大計,為使起義成功,他派出副官蔡大金,化裝成老百姓,來到井岡山黃坳與紅軍取得聯繫。在黃坳,陳毅熱情地接待了這位客人,就有關起義事宜進行了周密的計畫。
1928年10月下旬,畢戰雲見起義時機成熟,遂於10月25日深夜,召集部隊緊急集合,除畢戰雲連外,還有二連1個排共126人,畢戰雲簡單地說了幾句,並發給每個士兵3塊銀元,規定了“不準講話、不準抽菸、不準照明、不準亂放槍”的急行進紀律,帶領部隊從桂東寒山口庵里向遂川行進,經過近20小時跋涉,次日抵達遂川湯湖。部隊一面休息,一面做飯吃,等待紅軍使者的到來。
10月26日下午4時左右,黃連秋在營地放瞭望哨,發現遠處兩個人各騎一紅一白兩匹大馬沿著崎嶇山路飛奔而來,跑在前面的是個30開外的中年男子,身體健壯,眉目英武,精神颯爽:騎紅馬的是個年齡不大的紅軍戰士,馬背上馱著一捆紅帶子。他們都穿著灰布軍裝,頭戴八角帽。後來才知道,他們是朱德、毛澤東派來的代表———紅四軍政治部主任陳毅和陳毅安。當時,黃連秋班的士兵們就三下五除二把國民黨的帽徽、領章撕扯下來仍到地上。此時的畢戰雲,想不到陳毅會親自從井岡山前來迎接自己,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陳毅翻身下馬後緊緊握住畢戰雲的手,對他率部起義投誠、參加紅軍的壯舉表示熱烈地歡迎。嗣後,陳毅同畢戰雲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長談才告別離去。
是日,按照部署,畢戰雲集合部隊正式宣布:隊伍起義,參加紅軍,不願起義的發給路費可以離開部隊。當時126人沒有一人離開部隊,都願投奔紅軍。畢戰雲向每個人發給一條紅帶子系在脖子上,藉助黃昏暮色,率領起義部隊經左安、黃坑抵達大汾。紅軍在大汾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大會。在大汾休整時我軍還派出黨代表陳毅安到畢部開展政治工作。10月底畢戰雲率部繼續向井岡山進發。
到達寧崗後,畢戰雲部編為紅四軍特務營,畢戰雲任營長,陳毅安任黨代表,陶雲清為副營長,直屬軍部領導。從此,該部隊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