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廬文續集序

畏廬文續集序

作者論散文創作不應假藻飾,炫學問,要表現性情之真,“無偽度存乎中”。此論對於散文寫作確是卓見。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畏廬文續集序》
姚永概像姚永概像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姚永概
作品體裁:序言

作品原文

畏廬文續集序[1]文各肖其人之性情以出,而後其言立。古之善為文者,性情萬變,面目亦萬變,不相似也。其相似者,法焉出於一軌而已。雖其純雜高下至不同,要無偽度存乎中[2]。後世之士,塗飾藻采以為工,徵引詳贍以為博[3],方且不足以自信,又烏足信千百世不知誰何之人乎?文章之不能反古,其道多端,而此其大要也。 宣統庚戌[4],余始識閩縣林畏廬先生於京師。及壬子、癸丑[5],共事大學堂[6],既而皆不合以去。臨別贈余文,且媵以畫[7]。今年又同應徐君之聘,教授正志學校中。畏廬長餘十四歲,弟視余,余亦以兄事之,每有所作,輒出相示,違覆而不厭[8],故余知畏廬深,其性情真古人也。畏廬名重當世,文集已嘗印行,人士爭購取,雖取法韓、柳,而其真不可掩閼[9]。一日手巨帙示余,且曰:吾兩人志業頗同,敘吾文者,非子奚屬?余發而讀之,竟日夕累欷不可止[10]。私念與畏廬生際今日,五六十年來,所聞見,多古人未嘗有,獨區區守孤詣於京師塵壒之中[11],引跡自遠,白首辛勤,日與群童習,博金錢以豢妻孥[12],甘心而不悔,然則序畏廬之文,不我屬義將誰屬也?

注釋

[1]《畏廬文續集》:林紓散文集名。
[2]偽度:虛情假意。度:胸襟,懷抱。
[3]贍:豐富。
[4]宣統庚戌:1910年(宣統二年)。
[5]壬子、癸丑:1912、1913年。
[6]大學堂:即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的前身。
[7]媵(yìng應):贈送。
[8]違覆:回覆。
[9]掩閼(è餓):掩蓋阻遏。
[10]果:累次,一再。欷(xī希):嘆息。
[11]區區:意同“拳拳”,忠誠專一。守孤詣:固守自己獨到之見而不與人合。壒(ài愛):塵埃。這句話表現了辛亥革命後一些遺老的心境。
[12]孥(nú奴):兒女。

作品賞析

作者論散文創作不應假藻飾,炫學問,要表現性情之真,“無偽度存乎中”。此論對於散文寫作確是卓見。但文中所抒寫的性情,則是一種遺老的情調,所表現的作者與林紓的關係,也頗有一點涸轍之鮒,相孺以沫的味道。說明桐城派此時確已走上了窮途末路。

作者簡介

姚永概(1866—1923年),字叔節,號幸孫,桐城人,出身於詩宦之家,歷代詩書隆盛。父姚浚昌,字慕庭,歷任江西安福知縣、湖北竹山知縣等職,以詩名世。祖父姚瑩,嘉慶進士,姚(鼐)門四傑,曾因在台灣道任上殺死大量入侵英軍獲罪清廷。姚瑩曾祖父姚范,乾隆翰林。姚范曾祖父姚文然,明崇禎翰林院庶吉士,入清後官至刑部尚書,主持制定《大清律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