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申伸,女,漢族,北京市人。申伯純 二女兒、成蔭的妻子。1920年3月20日生,曾任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1938年10月於冀中參加革命,1940年1月在晉察冀邊區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冀中抗戰學院少先隊教導員,冀中文協工作團團員。1939年在晉察冀邊區參加八路軍一二零師劇社,先後演出過《豐收》、《雷雨》、《北京人》等,寫過多幕話劇《擠敵人》。1947年11月調西北電影工學隊赴東影學習電影。初時學剪接,鏇即調任行政處黨支部書記,1950年任幹部科長,黨總支副書記。1951年6月調任中央電影局人事室副主任,後改為幹部處任副處長、處長。1960年9月調電影工程學院負責全面工作。該院與電影學院合併成立電影工程系,任系主任。1961年春調任表演系系主任。1966年初調任電影學院政治部主任、院黨委副書記。1972年秋調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先後任領導小組組長,黨委副書記。1978年調回北京電影學院,先後任領導小組副組長、黨委副書記。1982年離休。曾參加編寫《賀龍與戰鬥劇社》一書部分工作,又於1984年參加編寫《成蔭與電影》、《論成蔭》、《電影學院四十年》等書的部分工作。1993年獲電影學院首屆"金燭獎"。投身抗日
盧溝橋事變後,申伯純決定離開北平,17歲的申伸正在上高一,因北平淪陷,不願再繼續上學,要求跟父親一起走。
申伸隨父親輾轉來到武漢。1938年3月,父親幫她聯繫去黃安的新四軍訓練班學習。訓練班裡大多是流亡學生,講統一戰線、游擊戰,申伸似懂非懂的。學了不到兩個月,申伸就到武漢找董必武辦事處給安排工作,可是人太多,見不到董必武,於是他們就找到武漢青年救國團。當時要把申伸分到工廠去做工人工作,她不去,說:“我要打日本,有日本人的地方我才去呢。”後來,4月底5月初,徐州會戰,青年救國團要組織十三軍(湯恩伯的部隊)青年戰地服務團,在武漢招人,說是去台兒莊。那時,台兒莊大捷剛打完,一聽說去台兒莊,幾個人連夜就參加了這個團,坐火車到了徐州。他們找了幾間房子,安定下來,弄來很多書、小冊子。戰場上下來的傷兵到這兒休息。服務團里有書,給他們看;不識字的,給他們講,給他們念。受傷的人需要趕快跟家裡聯繫,申伸等人幫著寫家信,士兵沒錢,就自己掏錢買郵票。天天寫,一大堆,當時郵政也不通,就堆在那兒。沒多久,敵人打過來了,他們跟著身邊的軍隊往南撤,跑了好幾天,總算突了圍。
申伸到武昌找到了父親,這時候父親正要跟鹿鍾麟往河北走,她說:“我跟你去,河北那兒八路軍打游擊,我上八路軍打游擊去。”這樣就跟著鹿鍾麟的隊伍到了河北。因為父親是鹿鍾麟部的政治部主任,申伸就留在政治部,幫助父親翻譯秘密電報,主要是給楊虎城的,還收聽廣播,幫助記錄戰區情況。後來,鹿鍾麟鬧摩擦,遣散了政治部。
離開鹿鍾麟部後,當時有人去延安,勸申伸一塊去,她說:“我不去。打日本,上延安幹嘛,見不著日本人。哪兒有日本人我上哪兒。”後來,申伸跟著幾個從鹿鍾麟那裡下來的一起去了在深縣的冀中抗戰學院,當了少先隊的教導員。
半年以後,冀中抗戰學院畢業,又到了冀中文協。後來,她來到晉察冀根據地司令部所在地城南莊,經組織部門介紹,去了在七祖院一二○師的戰鬥劇社。
1939年6月20日剛到戰鬥劇社,趕上7月1日要匯報演出,演莫耶的《豐收》,人們見她一身鄉村婦女打扮,就讓她上場,而且還是第一個出場的人物。申伸從來沒演過戲,可這是革命工作,不會也得學著乾。在成蔭導演的耐心幫助下,申伸以樸實自然的表演風格,成功地完成了她的第一場演出。從此,申伸成了戰鬥劇社的一名成員,活躍在文藝戰線上。爾後的許多劇目里都有她扮演的角色,在《虎列拉》里,她演婆婆;在《三個女婿拜新年》中,她演丈母娘;在《雷雨》中,她演四鳳的母親侍萍;在《水災》、《打得好》、《求雨》、《自家人》、《日出》、《慳吝人》里,她都有出色的表演。申伸雖然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但通過實踐中的摸索和學習,演藝水平也逐漸達到了“演什麼像什麼”。
申伸此時正是十八九歲的大姑娘,長得靚麗,再加上有個參議會議長的父親,於是在一二○師成了人物,寫信的、介紹對象的很多。她自己很有主見,都給回個“不”字。原來,申伸看上了戰鬥劇社的導演成蔭。成蔭當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又矮、又瘦。可她就看上了,看上他人好,有才氣,踏實肯乾。申伸的眼光果然不錯,成蔭後來成了著名導演。
革命家庭
在申家,有十位老八路和一位革命烈士。其中,除二女婿成蔭是導演和二子申仲義是工程師外,九位均是紅色特工,他們是:申伯純、愛人郭西、長子申仲仁、二女兒申伸、二兒媳婦齊翔延、三女兒申小叢、三女婿李成、四女兒申曉白、四女婿王炎堂。
申伯純的愛人郭西是山西原平人,太原女子師範畢業後便找到129師師部要求當作戰參謀。一個女學生要當作戰參謀,從來沒有過。劉伯承親自跟她談話,見到她頗有英武之氣,便破格讓她當了作戰參謀,成了129師小有名氣的“女八路”(郭西的前夫安道敦是中共山西省委委員,在策反國民黨張蔭梧起義時,被反動派殺害,死得很慘烈)。
申伯純的長子申仲仁,是中共北方局天津地下電台的報務員。 1936年被捕後受到嚴刑拷打,由於被灌了大量的辣椒水,肺部受到嚴重損壞。後在一次急行軍中得病去世,年僅24歲,生前沒有留下一張照片。
申伯純的二女兒申伸15歲就跟著父親在國民黨鹿鍾麟部幫助翻譯秘密電報,收聽廣播,幫助記錄戰區情況。後來,幾經周折去了120師的戰鬥劇社,與同事成蔭(山東曹縣人)結婚,成蔭曾導演《西安事變》,曾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
申伯純的二子申仲義先後在軍委二局工作,是延安電台重建工作的技術總監,我國雷達事業的創始人之一。仲義的妻子齊翔延作為一名通訊偵察兵,經歷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申伯純的三女兒申小叢開始在總部情報處材料科工作,後來與李成假扮夫妻潛伏北平,在潛伏中產生愛情的火花,最終“假夫妻”成為真夫妻。
申伯純的四女兒申曉白在中共中央社會部書報簡訊社搞人事檔案工作,在這裡她通過姐夫李成介紹認識了同事王炎堂(陝西人),後來兩人結為伉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