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性突眼的分類
良性突眼
甲亢引起的眼部改變,一類是良性突眼,患者眼球突出,眼睛凝視或呈現驚恐眼神。
惡性突眼
另一種是惡性突眼,可以由良性突眼轉變而成,惡性突眼患者常有怕光、流淚、復視、視力減退、眼部腫痛、刺痛、有異物感等
病因病理
西醫學認識
1.抑制性T細胞活性減低,自身反應性T細胞增多。
2.自身免疫過程放大,激活的T淋巴細胞增殖並激活體液免疫反應。
3.TSAb促使甲狀腺激素釋放導致甲亢以及甲狀腺抗原釋放。
4.激活的T淋巴細胞通過循環和細胞表面黏附分子相互作用進入眼眶結締組織,局部發生體液免疫反應。
5.體液和細胞免疫介導球後成纖維細胞增生,成纖維母細胞 上血管和內皮黏附分子與細胞間黏附分子-1表達,干擾素-γ、轉移生長因子-β、白介素-1α、腫瘤壞死因子釋放,刺激成纖維母細胞產生葡萄糖胺聚糖並進入結締組織基質中,葡糖胺聚糖具有親水性,導致間質水腫。
6.成纖維細胞釋放的淋巴因子激活眼-甲狀腺共同抗原,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成纖維母細胞增生以及眼球後肌束膜和結締組織水腫,眼眶部容積增加,眼球突出,暴露性角膜病。
中醫學認識
中醫學認為,目為肝之竅,突眼與肝密切相關。大都歸於肝鬱化火,肝火上逆,痰火內結而致目瞳如怒視之狀。本病往往有“氣陰兩虛”之體質,氣虛無以推動血行,血液阻滯於脈絡而成瘀,瘀血壅滯於肝竅而致目突難消;亦有病久致肝腎陰虛而見視物模糊、目澀流淚者;或雙目突出、眼瞼下垂、胞瞼腫脹、結膜水腫者,則屬脾虛痰凝為患。
診斷
甲狀腺相關眼病診斷不難,除眼部症狀外,患者常伴有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臨床表現,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診斷依據和相關的眼部症狀及體徵即可確診。
但對於眼型Graves病患者,由於甲狀腺功能正常,容易誤診,診斷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單側或雙側眼瞼退縮,無其他原因可解釋者;2.單眼球突出,或單側或雙側眼瞼回縮;3.雙眼球突出、眼肌麻痹伴有雙眼瞼退縮,實驗室檢查T3抑制試驗缺乏抑制或部分抑制但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興奮試驗不興奮;4.眼眶CT掃描示其特點為1條或多條眼外肌呈一致性梭形腫脹,但肌腱止點正常。
突眼對健康的影響
由於眼球突出,使眼睛不能閉合,結膜、角膜外露而引起充血、水腫、角膜潰爛等,甚至失明。
突眼的原因
甲亢突眼多數與甲亢同時發生,但又有部分患者卻在甲亢緩解、或治癒甲亢後、或發生甲減後,突眼出現、加重或惡化。如用西藥他吧唑等治療,病情好轉了,但突眼卻加重了,又如甲亢以131碘治癒了,甚至出現甲減了,可是突眼卻加重了,甚至形成惡性突眼。還有部分人沒有出現過甲亢,卻出現了突眼。
突眼的治療方法
臨床治療突眼最多的是皮質激素,有一定療效,使用方便。但其作用慢、病程長、副作用多。其他免疫抑制劑,有一定療效,但副作用大。其他方法,如對嚴重突眼放療,換血療法甚至手術療法等,療效尚不能十分肯定。中醫在辨證治療甲亢方面副作用少,療效值得肯定。
甲亢突眼的分類
對於甲亢症狀來講,最典型的就是突眼,然而突眼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不同的類型。 甲亢的眼症,主要表現為甲亢突眼,分為浸潤性和非侵性,非浸潤性突眼有稱良性突眼、假性突眼、神經性突眼和乾性突眼。眼球突出在18毫米以 下,占大多數,一般屬對稱性,有時一側突眼先於另一側,以眼瞼和眼外部改變為主,球後組織無明顯改變,主要因交感神經活動亢進,上眼 瞼肌張力增高所致。浸潤性突眼又稱惡性突眼、眼肌麻痹性突眼、真性突眼和濕性突眼,眼球突出多在19-20毫米以上,是眼外肌和球後組織體 積增加、淋巴細胞侵潤所致,常為進行性雙側或單側突出,臨床上較少見,占甲亢的6%-10%。浸潤性突眼男性較女性為多,非浸潤性突眼女性 多於男性的數倍。
浸潤性突眼是瀰漫性甲狀腺腫伴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特殊表現之一,目前認為和自身免疫因素有關,其發病時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結 果。突眼的程度與甲亢無明顯關係。起病可急可緩,典型的病人多為進行性雙側或單側突眼,可伴眼球腫痛、流淚、視力減退,當病變累及動 眼肌的下直肌時,病人不能向上注視,累及內直肌時伴有側視受限,當眼肌麻痹時可見復視,甚則眼球可固定。檢查時有眶水腫、結合膜充血 。因角膜場暴露可引起角膜乾燥、炎症、潰瘍和續發感染,嚴重者可有視神經萎縮、失明。
臨床上經治療隨著甲亢症狀好轉, 有的病人眼球突出可見好轉,有的病人治療後甲亢好轉,眼球突出反可加劇。總的情況是本病從病到病情穩定、緩解的自然病程,一般在6個月 -3年,眼球突出在起病後4-12個月內最嚴重,其發展常有自行停止的傾向,半數病人可在1-3年後消退3-7毫米,軟組織受累症狀可減輕或消失 ,但突眼很少能恢復正常,一般仍留下某種程度的眼瞼收縮、肥厚、眼球突出、眼外肌纖維化。
由於非浸潤性突眼的病變是以眼瞼及眼外部改變為主要特徵,故病人多眼部不適應症。其發病的關鍵是交感神經支配的上下瞼板肌及眼球筋膜 緊張和眼球眼瞼運動不協調所致。主要表現為:1、眼瞼裂隙增寬,少瞬和凝視;2、眼球向內側聚合不能或欠佳。3、眼向下看時,上瞼由於上 瞼板肌的緊張牽制,不能隨眼球下落,因而露出一定範圍的角膜上部的鞏膜(白眼珠)4、眼向上看時,前額皮膚不能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