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中條 永垂青史
田景華(1907—1939),又名津,1907年生於原渭南縣,今臨渭區故市鎮一個農民家庭。1921年考入三原省立第三中學。1924年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鏇為本鎮同鄉寧崇瑜前往河南、北京等地尋找工作。到北京後,受同鄉北大學生李秀石(中共黨員)的影響和委託,為當時陝西青年在北京的進步組織“共進社”散發《共進》雜誌(半月刊)。1926年3月18日,田景華與寧崇瑜、李秀石介紹,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六期騎兵科。
1928年底畢業後回家探親。只因年邁的祖母每每哭泣,故在家鄉種田數年。後赴西安參加楊虎城的部隊,歷任多職。1936年參加了西安事變。
1937年5月7日,南京國民政府撤銷西安綏靖公署及17路軍總指揮部,所屬部隊縮編為38軍,孫蔚如任軍長。陝西第三警備旅由王鎮華任旅長,轄張英三、楊復震七、八兩個團,田景華被調到警三旅任職,駐防耀縣。蘆溝橋事變發生後,奉命隨部開赴韓 城禹門口扼守黃河河防,保衛陝西。同年底,接張明初為8團中校團附(副),團長為樊雨農。
1938年春,警三旅改編為31軍團96軍獨立47旅。7月中旬,奉命東渡黃河。開赴山西猗氏、臨晉縣境對日作戰。31軍團立足未穩,駐運城的日寇牛島第20師團,便大舉進攻。7月20日拂曉,日寇步騎炮兵千餘人,炮八九門,向駐防猗氏縣嵋陽的獨立47旅第7團第1營猛烈進攻。謝濟民營長率部奮起抵抗,但因敵眾我寡,終被包圍。日寇被將該鎮寨牆數處,社會鎮內,與我軍發生激烈巷戰。黃昏時,田景華與攀雨農團長率8團一部援兵趕到,向該鎮發動猛攻,戰鬥至烈。8團另一營也迂迴到水頭鎮以東抄襲敵炮兵陣地。當夜11時,鬼子終於招架不住,向牛杜鎮狼狽潰逃。此役打死敵人上尉一名,士兵300多,傷者拉了13汽車。
8月中旬血戰永濟時,所部在城予埒擔任剿擊後側任務。樊雨農因策應不力,被解職,李家驥調為8團團長。永濟戰役後,田景華奉命率部由同蒲鐵路背面進入中條山本部,建立抗日根據地。所部在虞鄉、永濟一帶運動作戰,經常對永濟南進之敵實施側擊、尾擊、截擊。
從1938年8月至1940年10月,日軍對中條山發動了11次大規模掃蕩,田景華參加了一、二、三、四次反掃蕩。1938年11月4日的第3次掃蕩,日軍分三路進攻。其中一路從永濟韓陽鎮猛攻中條山西段獨立47旅陣地,田景華與李家驥團長一起,率部浴血奮戰,擊敗了日軍的進攻。
1939年1月23日,日寇兩萬餘附炮兵、空軍、分六路向中條山第四集團軍防區發動了第四次大規模進攻。經過三日激戰,日酋牛島率步騎炮五六千,藉飛機炮火掩護,突入我縱深地帶,向我柳祠斜的獨立47旅陣地猛攻,其時,田景華身患感冒,發著高燒,團長李家驥再三勸阻,讓他休息。但田景華報國心切,堅持與李家驥冒著炮火指揮。敵軍炮火極其猛烈,我軍陣地被摧毀殆盡。26日夜,全團退至中條山北的玉泉寺、鄭家、石佛寺一帶。28日,日寇採取前堵後追的夾擊戰術,從屯裡村用火炮轟擊8團,並出動飛機狂轟亂炸。我8團官兵在李團長、田景華團副的督率下,奮力反擊,在激戰中田景華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2歲。同時殉職的有副旅長邱鐵生(陝西耀縣人)團長李家驥(天津靜海縣人)及以下160餘人。
田景華等殉職後,96軍軍長李興中親自主持在葛趙鎮黃河灘上舉行的追悼大會。烈士的靈柩送回家鄉時,地方隊伍,設台桌迎接,在安葬前還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當時保三團團長張徙義的文書趙匡耀(洛南縣人)送了一幅令人感奮的對聯:
碧血濺,青草枯,赤膽凜凜,中條禦敵為國捐軀,羨煞洛南趙匡耀。
白髮老,紅顏少,黃口嗷嗷,一門淒涼萬戶驚悲,痛哭渭北田景華。
田景華殉職三周年紀念時,故市中學老師劉植亭為其家大門書寫了對聯,其文為:
衛國捐軀三載整,留兒在抱一家愁。
田景華殉職後,國民政府追認他為上校團長,特準晉一級從優撫恤,一次恤金1000元,年撫金500元。(據王忙友原文寫)(摘自渭南抗戰實錄,史新民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