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生產成本決策是成本決策的核心。決策的目的是在企業現有生產條件下,如何最合理、最有效、最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包括原材料、能源、機器設備、勞動力等,以最低的成本支出,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生產成本決策分析通常要研究解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生產什麼產品——在企業經營的多種產品中究竟哪些產品最具市場競爭力?企業使用同一種設備可生產多種產品,究竟生產哪種產品成本最合理、可獲得最佳經濟效益?
(2)生產多少數量——在固定成本確定的情況下,生產多少數量的產品可以保本贏利?在成批生產過程中,全年分幾批生產最經濟?在多品種生產企業中,怎樣選擇最優的產品組合才能使生產總成本最低、毛利總額最高?
(3)如何組織和安排生產——選擇什麼工藝進行加工生產最合算?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支出的情況下,怎樣才能充分發揮現有裝置的生產能力?企業自製半成品是直接出售還是繼續加工後再出售?
在生產成本決策中,應當把握重點,解決好對成本升降影響較大的問題。
必然性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生產成本決策對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一種客觀的發展趨勢。
1.生產成本決策是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的客觀要求。外商投資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性質決定了企業必須對投資負責,對企業自身與廣大職工負責。在生產經營中勢必要組織正確的決策,沒有這一點,無須說發展,即使生存問題也要受到影響。
2.生產成本決策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迫切需要。企業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必須不斷研製開發新產品和降低產品成本,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並從中求得發展。嚴格地來講,這一切都要有賴於科學的成本決策。
3. 生產成本決策是企業內外部環境條件變化的必然結果。一方面,隨著生產的社會性愈加強烈,企業外部環境條件處於急劇的變化之中,為了適應這種形勢。必須從資金耗費得到巨大節約的角度來規劃企業的經營行為;另一方面,生產的高技術與大規模越來越明顯,生產投資額度不斷升高,耗費也日顯巨大,因此,企業應對自身的經營行為合理控制,而這又要維繫於成本決策之上。
4.生產成本決策是現代化成本管理的重要特徵。近年來,管理科學的進步已對成本管理產生了重大影響,人們已經認識到,單一的計畫管理和行政手段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
套用新理論,採取新方法,更新傳統的成本管理方式也就順理成章,在目前階段,這種更新最顯示出必要並確有可能的莫過於實施成本決策了,這也是現代化成本管理的重要標誌。
基本程式
(一)確定決策目標
生產成本決策的目標就是要求在所處理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耗費水平達到最低,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最大。這是成本決策的總體目標。在某一具體問題中,可採取各種不同的形式,但總的原則是必須兼顧企業目前和長遠的利益,並且要通過自身努力能夠實現。為了針對具體問題建立成本決策目標,應注意下述問題:
1.認真分析決策的性質;
2.以需要和可能為基礎;
3.適當選擇目標的約束條件;
4.目標必須具體明確等等。
(二)廣泛蒐集資料
蒐集的資料系指與進行該項成本決策有關的所有成本資料以及其他資料。
廣泛地蒐集資料是決策是否可靠的基礎。一般講來,全面、真實、具體是這種蒐集工作的基本零求。若做不到,決策便很難保證正確可信。
(三)擬定可行性方案
生產成本決策的可行性方案就是指保證成本目標實現,具備實施條件的措施。進行決策,必須擬定多個可行方案,才能從比較中擇優。換言之,一個成功的決策應該有一定數量(當然應各自具備一定的質量)的可行性方案為保證。
擬定可行性方案時,一般應把握住兩個基本原則:一是保持方案的全面完整性;二是滿足方案之間的互斥性。當然,在實際工作中,這些原則可以根據具體增況,靈活掌握套用。
(四)作出選代決策
對各種可行性方案,應在比較分析之後根據一定的標準,採取合理的方法進行篩選,作出成本最最佳化決策。
對可行性方案的選代決策主要應把握兩點:一是確定合理的優劣評價標準,包括成本標準和效益標準;二是選取適宜的抉擇方法,包括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