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生活垃圾處理專指城市垃圾中由居民排棄的各種廢棄物(不包括市政設施與修建垃圾)的處理,包括為了運輸、回收利用所進行的加工過程。處理的目的是使垃圾的形態和組成更適於處置要求。例如為了便於運輸和減少費用,常進行壓縮處理;為了回收有用物質,常需加以破碎處理和分選處理。如果採用焚燒或土地填埋作最終處置方法,也需對垃圾先作適當的破碎、分選等處理,使
處置更為有效。
據《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口的不斷增長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也急劇增加,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影響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制約了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如何遵循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原則和目標對這些垃圾進行處理,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對環境的危害成為目前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問題。
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起步較晚,但通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垃圾處理行業也已初具規模,行業正從成長期逐步向成熟期邁進。隨著生活垃圾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國內優秀的生活垃圾處理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生活垃圾企業迅速崛起,逐漸成為生活垃圾處理行業中的翹楚!
垃圾處理市場分析
在城市化進程中,垃圾作為城市代謝的產物曾經是城市發展的負擔,世界上許多城市均有過垃圾圍城的
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認為是最具開發潛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礦藏”,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既是對垃圾認識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垃圾處理行業起步晚,但通過近年來的發展,我國垃圾處理產業初具規模,垃圾處理市場容量有了顯著增加,市場滲透率迅速提高,進入環衛行業的企業數量也在迅猛增加。現在我國的垃圾處理市場已經從導入期進入到成長期,並正向成熟期邁進。
隨著環境問題逐漸被重視,節能、環保成為各國的發展主題,已經開始為垃圾處理提供產業發展的機會。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長速度為8.42%,而中國垃圾增長率達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產生4.9億噸垃圾,僅中國每年就產生近1.5億噸城市垃圾。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累積堆存量已達70億噸。在如此巨大的垃圾壓力下,有理由相信,垃圾處理產業會成為未來國內的明星產業。
再生資源成為資源循環的新起點,同時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在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利用加工過程中,不但解決了資源短缺問題,同時降低了垃圾排放,正可謂“一舉兩得”。我國不斷出台政策支持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各地政府領導也開始高度重視垃圾填埋場建設,加大了投入,可以預測垃圾處理行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
目前世界各國城市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分類回收、填埋、堆肥和焚燒4種。
1.填埋
填埋處理需占用大量土地。同時,垃圾中有害成份對大氣、土壤及水源也會造成嚴重污染,不僅破壞生態環境,還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2.堆肥
堆肥處理對垃圾要進行分揀、分類,要求垃圾的有機含量較高。而且堆肥處理不能減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
3.焚燒
焚燒的實質是將有機垃圾在高溫及供氧充足的條件下氧化成惰性氣態物和無機不可燃物,以形成穩定的固態殘渣。首先將垃圾放在焚燒爐中進行燃燒,釋放出熱能,然後餘熱回收可供熱或發電。煙氣淨化後排出,少量剩餘殘渣排出、填埋或作其它用途。其優點是迅速的減容能力和徹底的高溫無害化,占地面積不大,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且有熱能回收。因此,對MSW實行焚燒處理是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有效處理方式。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和熱能回收等綜合利用技術的提高,世界各國採用焚燒技術處理生活垃圾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
生活垃圾的分類
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區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間組織地球村的幫助下,從這天起開始垃圾分類。最初的分類桶是居委會成員用省下的年終獎購置的。分類後的垃圾由居委會聯繫的小販和企業來清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居民們從未中斷。
作為民間垃圾分類的小小的火種,大乘巷居民的行動燃發了許多公民的熱情,97年以來,北京的一些大學、中國小以及一些退休老人相繼進行垃圾分類嘗試。在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和一位從德國留學歸來的女博士的幫助下,這些"手拉手地球村"的孩子們還用回收換來的錢建立了一所學校。
市民和孩子們的行為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宣武區環衛局率先行動,於97年秋開始宣武區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的試點工作。宣武區文明辦和街道以及民間組織地球村給予積極配合。
99年4月23日,宣武區白紙坊的建功南里小區社區像過節一樣熱鬧,中國首家垃圾分類回收系統正式啟動。從這天起,居民將改變垃圾混扔的方式而按照有機類,無機類和棄土類分類投放,政府環衛部門改變混運的方式而分類清運,分揀和回收。它意味著在這裡丟失多年的老傳統,終於被揀了回來。
在這場人與垃圾的戰役中,人們把垃圾從敵人變成了朋友。有人曾經把垃圾比喻成放錯地方的資源。讓我們到宣武區再生資源分揀站看一看,垃圾一旦回到應有的位置,會有什麼樣的用處?
每天被我們丟棄的可樂瓶和被稱為白色垃圾的塑膠袋、一次性塑膠餐盒,屬於高分子聚合有機物,如果埋在地下的話,就是200年也爛不掉,它還會使土壤板結,降低土壤的肥力,甚至使土壤失去耕種的能力。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扔掉各種各樣的廢塑膠。廢塑膠處理後還可製成紐扣、筆筒等用品。廢塑膠也是煉油的好原料。有人曾經形象地將它們比作"二次油田"。1噸廢塑膠至少能回煉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
在資源回收筒,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廢紙被送到這裡,包括這些不起眼的小紙片……我們知道,好的紙張是
用木材造成的,一噸廢紙可再造700公斤好紙,可少砍17棵大樹,還能減少生產紙漿過程中的能源消耗,節約能源。
可是由於我國廢紙的回收率還很低,只有20%左右,每年不得不大量進口廢紙 僅96年就進口廢紙137萬噸。大家也許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轟動一時的"洋垃圾"事件,那一船就是打著進口廢紙的旗號混進來的。
洋垃圾被趕走了,卻留下了反思,我們為什麼要從別的國家進口廢紙來做造紙的原料?為什麼我們不能最大限度的回收廢紙,而是聽任他們混在垃圾里埋掉或者是燒掉?中國的林木資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中國的江河湖泊已由於早制的污水排放而嚴重污染。如果按照每人每周扔掉各種廢紙平均半公斤的話,那么僅北京一個城市一周就要扔掉廢紙6000多噸。
中國有著回收廢品的歷史傳統,我們過去回收廢物,或許只是受貧困經濟制約的不得已的手段;在逐漸富裕的今天,我們回收廢紙,則是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因為我們清楚的知道,我們所撿回來的不止是一張張的廢紙,那是我們的子孫安身立命的森林和河流。
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時候才是垃圾,一旦分類回收就都是寶貝,就連那種被成為微型殺手的廢電池也是可以被化害為利的。在這個不起眼的照相館,我們看到這樣的廢電池回收箱。而我們生活中用的電池(非一次性電池),含有汞或鎘等有毒的重金屬,這些重金屬如果留在地下就很容易通過雨水的淋溶,進入到地下水當中。
這種污染是很難排除,生物學半衰期大概是30年,也就是你30年才能排出一半。因此這個對人的危害特別大。廢電池裡含有多種有用的金屬礦才,回收利用的價值很高。
正因為廢電池有嚴重的危害和特別的回收價值,許多國家嚴禁它們在與垃圾混置,日本的社區專門有這種黃色的桶,將紐扣電池等分別投放。
從97年以來,北京的一些市民和學生也行動起來,自發自覺地分類投放和蒐集廢電池,人民大學的青年志願者還幫助京城一家連鎖店設定了廢電池回收箱。
作為對公民運動的積極回應,北京市環衛局成立了專門的廢電池回收點,對廢電池進行回收並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
你知道什麼是生物類垃圾嗎?生物垃圾就是剩飯剩菜,蛋殼果皮,菜幫菜葉一類的廚房垃圾 。這些看似無奇的廢物可以作什麼呢,原來它們卻可以用來製造很好的有機肥料。像槐柏樹小區里這台大納夢生物垃圾處理機,就可以將生物垃圾烘乾,粉碎,製成高效的有機肥料。居民可以用它種花養草。
用他們施種出的蔬菜,比起化肥食品來,既安全又健康,在超市還挺受歡迎。生物垃圾通常占了垃圾總量的40%,如果他們都能變成有機肥,既省下用做填埋場的土地,又節約運送他們的車輛和能源,還防止他們滋生蚊蠅和細菌。有關專家商量建議政府在所有的小區安裝上生物垃圾處理機並在新建小區建立處理生物垃圾的工作房。
2010年,中國北京在學校、飯店及社區共700多個試點,放置廢品處理機、可將廢品燃燒90%、並將殘渣分解為有機肥。
那個時候,我們便可以看到 ,垃圾分類創造的是一個無垃圾的社會,一個使資源循環再生的社會,而這一切只需要我們的舉手之勞。
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麗。
廣州的垃圾分類
2011年4月1日,《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個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按照計畫,今年垃圾分類率力爭達50%。2012年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系統。
防治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環境問題農村生活的垃圾特別是白色(廢棄的食品塑膠袋)污染已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因農村生活垃圾沒有一個固定的堆放處置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只能在鄉村道路、溝渠河道邊隨意露天堆放,這樣做,不僅影響了周圍的環境,而且一到春夏雨水時節,溝渠河道邊的垃圾便被洪水洗刷沖入大江大河和湖泊,嚴重地影響了下游地區人民的生活生產用水安全,日長月久還會淤塞河道,給來往行船埋下不安全的隱患。造成上述問題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原因:
國家有具體的規定要求,一是農村生活陋習和環保法律法規制度缺乏。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但對農村垃圾處理幾乎沒有一部法律法規有硬性的規定。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農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具體辦法由地方性法規規定”但到目前為止,地方這一塊的規定還處於空白的狀態。
一項有益於農民身體健康的長期性的公益事業和惠民工程,村容整潔”國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和工作目標。整治農村生活垃圾是農村清潔工程的一部份。也是國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為加快這項工程建設並抓出實效,特建議:
不斷增強農村村民的環保生態意識,一是進一步加強環保宣傳引導。首先應從普及環保知識著手。為建設村容整潔、環境優美舒適的幸福家園創造良好的氛圍。
只有做到有法可依,二是進一步制定完善好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的法律法規。無規矩不成方圓。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為保障農村環境提供堅強後盾。
要根據各自工作的職責,四是因地制宜、部門協作、科學收集處理。各級環保、發改、城鄉建設、農業等相關部門和縣、鄉人民政府。加強對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處理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力度。還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的辦法。即交通運輸條件好的地方,似採用“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模式;交通運輸條件不好的地方,可採用“戶分類、組收集、村運輸、鄉處理”模式進行。
國內現狀
中國生活垃圾處理現階段主要是以衛生填埋為主,占處理量的78%左右,而且垃圾分類細分不強,沒有形成較有效地循環利用的路線。
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處於較初級階段,從源頭到最終的處理有很多需要規範的地方,如分類、循環利用、處理方式等。中國現階段主要是針對已產生垃圾的處理,對於類似美國控制垃圾產生源頭的理念並沒有在技術路線中體現,而且處理的方式相對較單一,主要是衛生填埋的方式,由於分類不細化,導致資源的回收利用率非常的低。
《2013-2017年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生活垃圾處理髮展較快,截止2010年,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2.51億噸,而清運量為1.58億噸,相當於產生量的62.94%,處理量為1.23億噸,相當於產生量的49%,清運量的77.85%,將近一半的生活垃圾都處於未處理或者簡單處理的狀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根據“十一五”和“十二五”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投資分配圖來看,“十一五”更重視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新建和收轉運建設,“十二五”對垃圾分類等前端工作都有所涉及,說明國家對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會慢慢的向前端處理傾斜,比如說直接的回收利用、如何減少垃圾的產生量等。
前瞻網研究小組建議,在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路線的選擇上,應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堅持資源化優先,選擇安全可靠、先進環保、省地節能、經濟適用的處理技術。
行業主要問題
我國生活垃圾的大量產生對政府和社會、居民等產生了極大的困擾,這個困擾推動者生活垃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技術開發。比如說我國垃圾清運水平較低,是因為我國垃圾處理產業鏈前後端存在脫節現象,垃圾分類收集、轉運等不健全,這個原因推動行業加大對垃圾清運環節的建設力度,所幸這個問題在“十二五”期間有所體現,“十二五”期間有13%的投資額在清轉運環節。我國現階段垃圾處理的主要問題有很多,比較典型的是“二次污染”和“垃圾分類歸集”等。針對我國現階段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手段,其主要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對地下水的污染
填埋處理產生的垃圾滲濾液有機物濃度高,可通過地表徑流和填埋場土壤下滲,影響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質,對地下水安全產生隱患。其次,受垃圾堆體重量的影響,在不穩定地質條件下或溶洞區可能產生塌陷、滑坡等危害。大多數填埋場址的土層達不到防滲係數要求,需採取人工防滲。人工防滲膜的鋪設屬隱蔽工程,若施工質量得不到保障,運營中可能產生防滲膜破裂,導致垃圾滲濾液下滲,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垃圾滲濾液除有機物濃度高外,還含有如鉛、汞、鎘等重金屬,導致處理設施投資費用高,處理工藝難度大,處理設施運行成本高;垃圾填埋產生惡臭氣體、甲烷廢氣污染;取、棄土場的設定和建設產生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工程占地面積較大對土地資源產生不利影響。雲南省岩溶地區範圍大,山地多,地形陡峭,選址難度大。
有毒物質的產生
由於未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垃圾中存在塑膠製品、建築垃圾、以及少量的危險廢物,如廢電池、廢舊日光燈管、廢舊電子產品和廢金屬等,焚燒處理可能導致垃圾中有毒有害物,如重金屬等進入殘渣和飛灰。焚燒煙氣產生對人體危害較大的二嗯英,燃燒煙氣產生的飛灰屬危險廢物。垃圾無機物含量較高,熱值較低,難以單獨焚燒,需增加煤,柴油等作為燃料。焚燒產生的殘渣和經無害化處理後的飛灰必須採用填埋或其它方式處置。
土壤污染問題叢生
堆肥產生含有氨、甲硫醇、硫化氫等物質的惡臭氣體,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大。其次,由於垃圾中混有重金屬、廢舊電池等廢物,使堆肥產品含有重金屬。若重金屬含量高,施用後將產生土壤和植物污染,影響農產品的安全。堆肥受用途和市場的影響較大,不符合相關標準的堆肥,不能用於農作物。堆肥只能利用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物含量高的部分,經分類和篩分後產生的塑膠、重金屬和其它無機物部分,如磚石、煤渣等必須採用其它處理方式。
針對提出來的主要問題,可以分析生活垃圾處理中存在的主要制約因素有經濟水平、城市規模、生活方式、城市政策、垃圾產量、垃圾成分等。
預測,2025年,全球將產生148.7億噸廢棄物,2050年將達到223.1億噸,其中2025年亞洲地區廢棄物的排放量約為50億噸左右,2050年將達到80億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