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普洱茶名片
普洱茶是因地得名的地方特種茶類,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生態普洱茶指:植株樹齡在百年以上,且生長於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有人為管養維護的栽培型古茶樹。近年來由於政府對於生態資源的重視與大力提倡,對於一些疏於管養的古茶園通過科學的綜合技術管理,利用現代生態技術及管養措施進行植株復壯,以期提高其產量的。以此類古茶原料製作的普洱茶統稱為“生態普洱茶”。
生態普洱茶
普洱茶在雲南各少數民族區域的種植歷史可追述到1700年以前,世居雲南大山中的少數民族信奉茶樹是神靈和先人給它們的“庇護”,種植茶樹便是遵循“神靈與先人”的指引。入深山老林背茶籽種植馴化茶樹一直是各少數名族的傳統,很多雲南少數名族的傳統節日便和茶樹有關。雲南大山中各少數民族村寨周圍都有傳承百年甚至千年的古茶園,這種原生態種植傳統製作出的雲南大葉種普洱茶創造出“茶馬古道”繁忙的歷史場景。古茶園形成的時間是漫長的,萬畝古茶園積澱的歷史也是厚重的,歷史上的普洱茶几經沉浮,戰亂人禍社會動盪古茶園也隨之被幾度沉靜幾度重視,少數民族茶農種植茶樹大都採用最原生態的方式管養,茶市不好便“放荒”修養生息,茶市好便上山採茶接受饋贈。古茶園的生態環境保持在最有利於茶樹生長的環境中,植被、土壤、以及伴生的植物在最佳“平衡且可持續生態循環”狀態下。目前保存最多的古茶園大多是在明清兩代種植培育的樹齡百年以上的茶樹,近年的“普洱茶熱”促使的市場需求急劇增大,古茶園採摘的曬青毛茶品質最受消費者追捧,在利益驅使下僅剩的古茶園破壞嚴重,促使各地政府制定了例如《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古茶樹保護條例》等等相關法規保護和引導普洱茶古茶園“生態化”發展。“生態普洱茶”是保持雲南名片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居於大山中少數民族茶農“脫貧致富”的方向。
歷史中的茶園
普洱茶兩百年前已名重天下,能享譽天下必然要有實至名歸之處。普洱茶的歷史就是普洱茶古茶園的歷史,支撐碩大“普洱茶”名頭的就是這些最“原生態”古茶園中的茶香。歷史記載中普洱茶的沉浮聯繫著古茶園的命運,前人種茶,後人喝,前人的恩澤才有後人的福氣。古茶樹以及古茶園的保護才能讓傳承延續。歷史上的普洱茶經歷了幾個重要的時段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的種植和飲用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代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裡“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明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號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荒蕪;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回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生態茶與台地茶、古樹茶的區別
台地茶園(1976-至今樹齡3~36年)1976年以後,條列式密植的扦插苗無性系茶樹,多數植株樹高60~90cm,種植密度每畝約2000~3000株。所制曬青毛茶,由於採用現代農業技術密植促長,產量大,生長周期快,其茶品內質少,與古樹茶,生態茶相較口感有較大區別。
生態古茶園(明清樹齡100年以上)
大多胸徑至少在10~25cm,胸圍35~80cm,樹高2.5~4.5m以上,樹齡至少在一二百年以上。生態環境好,種植間距適中,由於歷史變遷需求環境等等人為因素缺乏管理,很多生態古茶樹有衰老跡象,現地方政府大力推廣綜合技術管理,利用現代生態技術,科學的管養技術措施復壯此現象已得到改善。所制曬青毛茶,芽葉粗壯,多數葉脈9~16對之間,果膠質豐富,口感甜潤,微苦微澀。
古樹茶(200樹齡以上)
茶區的少數民族茶農,把樹高5m以上,栽培型古茶樹所采的茶叫做大樹茶,一般情況下,此類古茶樹胸徑30~50cm,胸圍100~160cm,樹高5~15m以上,樹齡多在200年以上。近年普洱茶由於其獨特的特性受到消費者的追捧,面對眾多的普洱茶品種,茶客們把樹齡兩百年以上茶樹採摘的嫩芽做的曬青毛茶“大樹茶”統稱“古樹茶”此類古茶樹的特點就是稀植,最多也就是每畝一百多株,又有相當多屬於混生型茶園,生態良好,平衡且可持續。茶樹生長的營養物質來自於原土質的豐厚地力和茶樹周圍形成的良好生態。沒有化肥和農藥的侵擾,古茶樹樹葉做成的普洱茶製品,無論從生態無污染,還是保健強身、治療疾病、養生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作用。就品飲經驗而言,茶樹樹齡越大,生態環境越好,口感就越協調,水溶性果膠、樹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溫潤。
生態古茶園及古茶樹的保護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立法保護古茶樹,禁止移動和損毀保護標誌、盜伐樹木,挖取樹根,剔剝樹皮,刻畫樹幹,攀折樹枝;禁止對古茶樹使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並在其保護範圍周邊1000米內建設對大氣、河流、土壤造成污染的工廠等等。據西雙版納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袁發先介紹,該州是世界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之一,也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發祥地、茶馬古道的源頭,自古以來都有種茶、制茶、飲茶的傳統。據調查,全州現存古茶樹、古茶園13萬畝,植株較多且連片的百年以上古茶園有8萬餘畝。但近年來,由於受市場影響,茶葉價格大幅上漲,部分茶農在經濟利益驅動下,超強度採摘、移植、施用有害農藥和化肥,造成古茶樹(園)生長環境的嚴重破壞。為依法保護古茶樹及古茶樹遺傳基因的完整性,合理開發利用古茶樹資源,促進茶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制定古茶樹保護條例勢在必行。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古茶樹保護條例》規定,納入保護範圍的古茶樹是指野生型茶樹和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樹,其保護範圍由縣(市)政府劃定,設定標誌,並向社會公布。在保護範圍內不得新建影響古茶樹生長的建築物或構築物,對影響其生長的原有建築物或構築物要逐步搬遷,並按有關規定給予補償。在保護區內不能種植未經批准的植物,超標排放廢氣和污水,傾倒或堆放垃圾等廢棄物,探(采)礦、採石、取土等等。違反以上規定的,將由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各級政府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資開發利用古茶樹資源,支持對古茶樹進行科學研究。在保護範圍內利用古茶樹資源開發旅遊項目的單位和個人,或因科研、教學、人工培育種植、文化交流及國家公共利益建設等特殊需要移植或採伐古茶樹的,需經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並按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古茶園分布情況
雲南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區,瀾滄江中下游地區的西雙版納、思茅、臨滄、保山、德宏、紅河、文山等地州,其它茶區有少量分布。據初步統計,全省共有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面積18000公頃以上,多半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有的成片分布,有的單株散生。現將雲南省主要地、州、市的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分布介紹如下:(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古茶園分布海拔從760米到2060米,最低在勐臘縣曼臘鄉曼乃新寨,最高在勐海縣勐遮鎮、巴達鄉、打洛鎮交界處的大黑山,主要集中在1400-1800米的山區地帶,歷史上著名的“古六大茶山”就分布在該地。如今古茶園主要分布在勐海縣巴達鄉、格朗和鄉、布朗山鄉、勐混鄉和勐宋鄉,勐臘縣象明鄉和易武鄉;景洪市基諾鄉、大勐龍鄉勐宋等地。
(二)思茅市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
思茅市野生茶樹群落分布廣泛,主要在無量山、哀牢山和瀾滄江兩岸,海拔在1450-2600米之間。栽培型古茶園具有代表性的是瀾滄縣景邁萬畝古茶園。據記載,現存古茶樹大多數是明、清以來種植或自然繁育生長,樹高一般為2-5米之間,基部直徑0.2米以上,株距2-4米。
(三)保山市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
保山市境內茶樹品種資源豐富。據近年來調查,在騰衝縣古永,龍陵縣鎮安,昌寧縣苟街,保山市瓦窯以及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有成片的古茶園和散生的野生茶樹。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的垂直分布海拔為1200-2400米,以1640-2200米居多,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樹分布面積近1000公頃。保山市栽培古茶園分布較集中且有代表性的是騰衝壩外古茶園,上營文家塘古茶園和昌寧漭水鄉黃家寨古茶園。一般樹高6-12米,基圍超過30厘米。大折浪大葉茶和文家塘大葉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較高,制茶品質較好,是雲南大葉茶中的優良群體品種。
(四)臨滄市野生茶樹群落和古茶園
臨滄市茶樹資源十分豐富,是古茶樹遺產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臨滄市南起滄源縣單甲鄉,北至鳳慶縣詩禮鄉,綿延200公里,在海拔1050至2750米範圍內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中,都有野生茶樹群落分布,面積10000公頃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園位於雙江縣勐庫鎮冰島村的冰島古茶園,已有500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