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地茶簡介
指那些運用現代茶葉種植技術,新種植的密植高產的現代茶園產出的茶葉,它們通常樹齡較短,品種較新,由於密植和過多的人工增產干預,茶葉品質上較老樹茶稍遜。台地茶
台地茶是指採制於建國後發展起來的密植茶園的茶,該類茶園的基本特點是“集中連片、高產”,伴隨的是“噴藥施肥、中耕修剪”。該類茶人工栽培後一直處於相對比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藥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過程中的基本措施。 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說是人工養殖茶。
台地茶的特點
台地茶1平方米生長N棵,由於單位面積的土壤能提供的營養有限,造成台地茶在小面積內劇烈的營
養爭奪,且無性繁植的台地茶沒有主根,只有旁生的側根(俗稱螃蟹根),根系入土較淺;有性繁殖的台地茶雖有主根,但經人工矮化控制了茶樹的高度,而茶樹的根系發育與樹冠成正比,故根系入土亦淺,不能吸收到土壤深層的養分。因此,台地茶必須施肥以保證茶樹的養分供應。台地茶園內基本沒有高大的植物遮陰,形成陽光直射,雖有利增產,但導致茶樹葉片折卷,枝條垂直排列。光照過強,則芽葉生長易粗老,纖維素含量高,對制茶品質很不利。同時幼葉受強紫外線的照射,為保護自身的順利生長,必須製造大量的黃鹼素和花青素(花青素高則形成所謂的紫芽),隨之兒茶多酚類化合物也大量生成,使茶滋味苦澀.
台地茶的品質
台地茶質量不如古樹,二者產量相差數十倍。
台地茶大部分是人工選育的良種,為保持品種的純系,多採用無性繁殖,這樣茶樹變異幅度較小,品質與母樹相似,但其抗性較弱,每年須打農藥來抵禦病蟲害的侵襲,而輕劑量的農藥效果欠佳,重劑量的農藥則會導致農殘問題,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良種的選育主要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增產是首要目的,增產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發芽率,所以良種台地茶的發芽率相較地方群體種的大樹茶要高的多,同時為了增產,茶區百姓也常使用催芽素催產,造成台地茶發芽期長而蔭芽周期短,茶質沒有適當的積累期,芽葉外表肥壯而質薄,且茶樹沒有合理的休養期,對茶樹的生長和來年的茶質都有較大影響。
台地茶與喬木(古樹)茶的區別編輯
古樹茶 原始型古茶樹特點:野生、數百年樹齡、樹高可達10米; 栽培型古茶樹特點:人工栽培、數百年樹齡、樹高3~5米; 生態型茶樹特點:在自然原生態環境生長,未經人工干擾和處理。 原始型古茶樹與栽培型古茶樹,因為這些喬木型茶樹屬於深根性植物,有一主根,一直 向紅土壤深處生長(雲南當地人認為“樹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吸取到的養分較灌木茶樹充足,茶葉品質佳,但因產量不高,所以比較珍貴。同樣是剛剛採摘下來的茶菁,前兩者的價格可能是灌木茶的十幾倍。所以,收藏首選由原始型古茶樹與栽培型古茶樹採摘茶菁製作的普洱茶。
喬木是指樹身高大的樹木,由根部發生獨立的主幹,樹幹和樹冠有明顯區分。有一個直立主幹、且高達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稱為喬木。與低矮的灌木相對應,通常見到的高大樹木都是喬木,如木棉、松樹、玉蘭、白樺等。喬木按冬季或旱季落葉與否又分為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喬木類 樹體高大(通常6米至數十米),具有明顯的高大主幹。又可依其高度而分為偉喬(31米以上)、大喬(21-30米)、中喬(11-20米)、小喬(6-10米)等四級所以一棵要長到6-31米以上的茶樹,需要幾十年至幾百年的時間。
喬木茶指採制於百年以上的古老茶園的茶,這種茶樹是喬木茶。這些老樹茶病蟲害少,不需用藥防治,也不進行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種地道的天然老樹茶。 也可以說是天然茶,其產量自然較台地茶低得多。
區別:
1、看外觀--喬木(古樹)茶的葉子相對台地茶壯碩,葉片較修長,葉面革質感明顯,葉脈清晰,葉邊齒狀無規律狀,葉背毛少;台地茶因為是栽培的,葉身比較單薄,葉片較寬、圓,葉子裙邊起波浪,葉邊齒狀呈規律性,葉背多毛。
2、品香氣:喬木(古樹)茶香氣深沉而厚重,停留時間長,台地茶香氣則飄揚而短暫。
3、憑口感:喬木(古樹)茶會帶來感覺豐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來自高山闊野般的氣息,茶湯的細密度和醇厚度較高、滲透力順暢;而台地茶讓人感覺口感單薄且有時味會雜些,茶湯的滲透難以讓舌根感到舒暢,有的雖入口時感到霸氣,苦澀味比古茶也重。
4、觀葉底:喬木(古樹)茶沖泡後葉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彈性、柔韌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質感薄小且脆硬。
5、論韻味:喬木(古樹)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澀味所化出的甘性讓口腔生津,韻味久留於口腔、喉頭,陳茶的能量釋放得慢些,茶氣的表現也慢慢體現出來,讓人體感覺舒服的指數高。而台地茶的後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暫,生津不明顯,韻味短暫,陳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對較少且釋放得快,人體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