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統發育過程中具有進化形態特徵的茶樹。特徵:灌木、小喬木樹型,樹姿開張或半開張,嫩枝有毛,稀見無毛;葉革質或膜質,長6~15厘米,側脈6~10對,葉面平或隆起,葉緣有細銳齒,有毛或無毛;越冬芽鱗片2~3個;花l~2朵,腋生或頂生;花梗長3~8毫米,苞片2~3個,早落;萼片5~6片,無毛或有毛;花冠徑2.5~4厘米,花瓣5~8瓣,白或微綠色,偶微紅色,無毛;雄蕊100~330枚,成2~3輪,下部連成管狀;子房有毛或無毛,柱頭以3裂為多,偶有2或4裂,心皮3~4室,全育;果徑2~4厘米,果皮厚0.1~o.2厘米,較韌,果軸較短細,呈三棱或四棱形,種隔薄小;種子棕褐或棕色,無毛,光滑,球形或半球形,種脊無棱;茶多酚、咖啡鹼、胺基酸、兒茶素俱全,茶多酚含量可達30%~40%,胺基酸達3%~6%,制茶品質優;酯酶同工酶9條基本譜帶分別為2、3、8、9、10、12、1 4、16和17;萜烯指數多在0.7以下;花粉近球形或球形,極面觀3裂,外壁紋飾為粗網狀,萌發孔為溝狀,極赤軸比小於0.8;葉片柵欄細胞多為2~3層,無石細胞,偶見短柱形。在分類上多屬茶種,普洱茶變種,代表類型有鳩坑種、南糯山大葉茶等。
..................................
參考《中國茶葉大辭典》
www.chichaqu.com
相關詞條
-
過渡型古茶樹
過渡型古茶樹為喬木型大茶樹,樹姿直立、分枝密、樹高11.8米,樹幅8.2×9米,基部乾徑1.14米,最低分枝0.7米,樹齡在1000餘年,從古到今一直被...
過渡型古茶樹 【體貌特點】 【發現過程】 [b]【世界影響】 -
茶樹
茶樹(學名:Camellia sinensis),茶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0℃以上時芽開始萌動,生長最適溫度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分類 分布 栽培 -
邦崴過渡型古茶樹
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樹齡大約在1000餘年,是世界上首次發現唯一一棵最古老的野生型與栽培型間的過渡茶樹茶樹王。邦崴古茶樹。樹高11.8米,樹幅8.2×9.0...
地理位置 體貌特點 發現過程 世界影響 -
野茶樹
稀有種。又名普洱茶,常綠喬木,高5至20米,主幹直徑可達1米以上。分布於雲南、貴州、廣西、福建、廣東及海南等地區海拔1200至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
種屬概述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分布範圍 瀕危及保護 -
古茶樹
何謂古茶樹?2005年3月在我國召開的古茶山國際研討會上通過的《雲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建議稿指出:古茶樹是指分布於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樹及其群落,半馴化的...
具體介紹 發現過程 相關分類 古茶樹管理 文化價值 -
茶樹演化
亦稱“茶樹進化”,是指茶樹從原始型形態向進化型形態的變化。 這就是在同一地區既有小葉種、中葉種和大葉種茶樹存在,又有灌木型、小喬木型和喬木型茶樹存在的緣...
簡介 主要表現 我國茶樹的演化 -
鎮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樹
鎮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樹,地處北緯24°7′東經101°14′,海拔2100—2500米高度範圍。千家寨古茶樹群落總面積達28747.5畝,...
百科名片 【地理位置】 【發現過程】 -
栽培茶樹
culturaI tea 在分類上多屬茶種和變種,如阿薩姆變種和白毛茶變種等,見“栽培型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