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強省建設與循環農業發展

生態強省建設與循環農業發展

二、有機農業的現狀與特點 三、綠色農業的現狀與成效 一、農業生態環境現狀與分析

基本信息

作 者:翁伯琦,羅濤,等 編 叢 書 名:出 版 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ISBN:

9787511601216出版時間:2010-05-01版 次:1頁 數:349裝 幀:平裝開 本:16 開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行業經濟

內容簡介

《生態強省建設與循環農業發展》介紹了: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資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由於自然、歷史和認識等方面的原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沒有擺脫圍繞高產生產的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生態強省建設與兩型社會發展
一、生態強省與兩型社會的理論內涵
二、生態強省建設的有利條件及分析
三、海西生態強省的發展戰略及對策
第二章 現代農業與生態經濟園區建設
一、現代農業與生態經濟的內涵
二、生態經濟園區建設現狀分析
三、生態經濟園區的發展與對策
第三章 農業循環經濟與農作制度最佳化
一、農業循環經濟概念及內涵
二、南方農作制度現狀與發展
三、南方主要集約型農作模式
四、最佳化現代農作制度的啟示
五、現代農作制度成效與展望
第四章 兩岸循環農業發展與合作策略
一、兩岸循環農業理論的提出與發展
二、大陸循環農業的發展歷程與模式
三、台灣永續農業的發展歷程與模式
四、海峽兩岸循環農業交流合作策略
第五章 有機農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一、有機農業的概念與歷程
二、有機農業的現狀與特點
三、發展有機農業制約因素
四、福建省有機農業的優勢
五、有機農業的標準及趨勢
六、發展有機農業若干對策
第六章 綠色農業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
一、綠色農業的概念與歷程
二、綠色農業的特點與發展
三、綠色農業的現狀與成效
四、綠色農業的前景與對策
第七章 農業生物多樣性現狀與其保護
一、農業生物多樣性內涵與意義
二、福建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特點
三、福建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威脅
四、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現狀
五、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對策
第八章 江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與實踐
一、流域生態補償制度建立的意義
二、流域生態補償的主要機制管理
三、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運作成效
四、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主要問題
五、完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建議
第九章 生物質能利用現狀與開發前景
一、生物質能技術研究進展
二、生物質能套用技術研究
三、生物質能綜合利用成效
四、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前景
五、發展生物質能若干對策
第十章 秸稈菌業發展與菌渣循環利用
一、食用菌發展的現狀與產業特色分析
二、食用菌菌渣的養分和主要利用模式
三、菌渣循環在秸稈菌業中的技術集成
四、菌渣循環利用在綠色農業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 山地草業發展與生態環境防護
一、農業生態環境現狀與分析
二、草被植物對土壤侵蝕治理
三、草業與農業生態環境防護
四、草業在生態治理中的展望
第十二章 山地綜合開發與環境保護策略
一、福建省山地資源現狀與分析
二、福建省山地資源開發與保護
三、水流域生態環境安全與對策
四、山地綜合開發及其保護策略
第十三章 農業節能減排與技術機制探索
一、農業生產污染類型與危害性
二、農業生產節能減排技術概述
三、農業生產能耗及其污染途徑
四、福建農業生產節能減排成效
五、推進農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性
六、農業節能減排主要技術途徑
七、防止農業污染的對策與保障
第十四章 農藥殘留分析與安全使用技術
一、農藥殘留的現狀與危害
二、環境中農藥殘留的形成
三、環境農藥殘留分析技術
四、環境中農藥的降解方法
五、農藥安全及其使用對策
第十五章 畜牧產業污染現狀與防控對策
一、畜牧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成效
二、畜牧產業的污染現狀與分析
三、規模化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
四、規模化養殖的污染防控對策
第十六章 水體富營養化成因及修復技術
一、水體富營養化概述
二、水體富營養化危害
三、水體富營養化成因
四、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五、若干思考及其對策
第十七章 土壤污染現狀與防控修復對策
一、農業污染的現狀
二、工業污染的現狀
三、土壤污染的分析
四、防控修復的對策
第十八章 農村環境污染與防控治理對策
一、農村環境污染現狀評估與分析
二、農村環境污染主要來源與分析
三、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產生原因與分析
四、不同污染來源的防控治理措施
五、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難點與對策
後記

前言

序言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資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由於自然、歷史和認識等方面的原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沒有擺脫圍繞高產生產的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針對全國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為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1995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開始探索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和途徑,提出開展生態示範區建設工作。從1999年開始,在國家環保總局的倡導和推動下,全國部分省區陸續開展“生態省”建設試點。目前,全國已形成“生態省一生態市一生態縣一環境優美鄉鎮一生態村”的生態示範建設的系統工程,至今已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生態省(區、市)建設。全國有500多個縣(市)開展了生態縣(市)建設,其中11個縣(市、區)達到國家生態縣(市、區)標準,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達629個。與此同時,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積極推動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向“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轉變。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循環經濟的內容得到了豐富和發展,逐步成熟並趨於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