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縣大漠行麻編鞋業有限公司位於羲皇故里—甘肅省甘谷縣,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像山石窟下。傳說伏羲因受網罟啟發而結草為鞋,此乃甘谷麻鞋之起源。
甘谷縣是中華縣制肇始之地,有“華夏第一縣”之稱,文化積澱十分深厚。甘谷縣民間手工藝製品素來享譽隴上,手工縫製的麻鞋、草鞋等,就是當地民間工藝品的典型代表。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飛速發展,許多傳統工藝品的製作均面臨技藝失傳的窘境。
天水市轄的縣區均產麻鞋,其中甘谷麻鞋以其歷史悠久且做工精湛而獨樹一幟。傳統甘谷麻鞋製成後,須在鞋底滲入厚厚一層稀牛糞以堅其質,風乾後硬似牛皮,非常適宜在崎嶇的山路上長途跋涉,日行百里,足無不適。在肩挑畜馱運載物資的古代,甘穀人走南闖北,穿的就是麻鞋。20世紀20年代于右任靖國軍兵敗岐山,因東南受阻,繞道隴南赴粵去見孫中山,途經天水一帶,穿上麻鞋,寫下了“老農自矜產麻好,並謂麻鞋製做巧。聞客明日西南行,願助輕足赴蜀道”的《麻鞋歌》。1929年,吉鴻昌將軍駐防隴南,在天水舉辦國術比賽,給參賽者除發一套服裝外,還專門發了麻鞋,供比賽穿用。在抗日、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甘穀人民給前方捐贈了許多麻鞋,讓將士們輕足打擊侵略者。
甘谷的麻製品生產,民國時達到極盛。麻鞋是主要產品之一,用純天然麻料、麻布、棉布及相關編織用具,以傳統手工工藝製成。製做時,先將大青麻編成辮,然後將麻辮置於平案,立辮狀盤鞋底,盤成麻絲緊密的“千層底”,再用麻繩穿緊左右,固定鞋底;最後用編織鉤針鉤出麻花辮鞋面、鞋耳、鼻樑,組合時用木楦把鞋撐起來,幫梁、鞋耳、鼻樑貫穿耐力麻繩,鞋即成。式樣有單邊繩網的偏幫子與牛鼻樑,有以繩網代替鼻樑形成圓口禿頂的齊幫底、一隻船,還有三根弦、布包邊等。色彩除天然的白色外,還有染色的紅、黃、黑諸色,集實用與觀賞價值於一體。
甘谷麻鞋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同時又是一種精巧的民間手工藝品,有著深刻的文化意蘊。腳尖頂端是紅色麻穗的“慈母思親”,寓意姜維隨諸葛亮遠征,母心思兒當歸;“單鞭救主”源自尉遲敬德以一支鋼鞭救其主李世民的唐代故事;還有“虎目圓睜”等等。端午時節,有定婚女子贈男子工藝麻鞋表示愛情的習俗。
隨著現代交通工具的出現,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特別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用牛糞處理鞋底、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穿用麻鞋的習俗已成歷史。然而在甘谷,進入21世紀以來,從兒童到古稀老人,從幹部到工人農民,都普遍穿著麻鞋,重新形成了一種時尚。究其原因,主要是麻鞋具有涼爽透氣、防潮防滑,且有吸汗治療腳氣的作用;還具有按摩腳底穴位、疏經活絡、延年益壽的保健作用,順應了人們回歸自然、追求健康的新的消費理念。
相關詞條
-
甘谷大漠行麻鞋
麻鞋的時尚性甘谷麻鞋十分注重產品質量,從原料選擇、手工製作都相當考究。 《避亂》詩之五:“麻鞋習奔走,淪落成愚賤。 ”“老農自矜麻鞋好,並謂麻鞋製做巧。
甘谷大漠行麻鞋 -
麻鞋
麻鞋是一種製作精巧、美觀、經濟、實惠,留傳於民間的工藝品。 麻是一種草本植物,用麻的徑皮纖維製成繩索、布,再編成鞋子-麻鞋,也即是草鞋。
麻的種植加工 麻鞋的歷史 麻鞋文化 地理及歷史 麻鞋之歌 -
清水麻鞋
麻鞋在我國歷史悠久,流行甚廣。我國古代大詩人杜甫在西行古秦州時,就有“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之句。
簡介 麻鞋的製作 -
甘谷方言
甘谷方言,保留了大量的中古方言,不僅在源頭上繼承了漢語言,而且後來隨著人口的移動和不斷的融合又添加了其他一些地區的特色語言。是名副其實的語言活化石。
甘谷方言——分布區域 甘谷方言——文化遺產 甘谷方言——文獻記載 甘谷方言——語法結構 -
甘谷嗩吶
甘谷嗩吶又稱吹響,是甘肅省的漢族民間音樂。作為當地民間吹打樂器中的主要樂器,原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金元時傳入中國。在古冀縣嗩吶主要用於秦腔的伴奏和民...
歷史簡介 曲牌簡介 -
《王牌丫環》
的是,莫名其妙被抓到萬惡的忘憂谷成為一個苦命的侍僕,本來想平安渡過,無奈...?……好可怕的一群小鬼啊! 惡名昭彰的忘憂谷 秋果激動地說...,“我們不是早就說好了,無論什麼東西都不要隨便碰,這裡可是忘憂谷!到處都是毒...
簡介 惡名昭彰的忘憂谷 為了昏迷的白衣女孩 籠中男童 你這個白痴 -
詩詞律韻探微
詩詞律韻探微詩詞律韻探微 詩詞律韻探微 孫德振 編著 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 二零一零年六月 孫德振藝術簡介 孫德振,男,漢族,河南...
-
甘谷縣
建制沿革甘谷古屬雍州,為冀戎繁衍活動之地,周莊王九年(前688年),秦...冀縣,冀為涼州治。三國晉魏時(220年),涼州移治武威,甘谷仍為冀縣,屬...磁鐵礦儲量240萬噸。2013年,甘谷縣大唐甘谷發電廠、甘谷祁連山水泥公司...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功夫百科全書
系帶﹐足穿翹頭鞋﹐2人在比賽﹐1人雙手前伸作裁判。漢時﹐有了劍舞...
武術篇 武術的起源與發展 武術篇 馬步 武術篇 沙袋 武術篇 打坐 武術篇 吐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