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河鎮-地理位置
常河鎮在中國位置 | 常河鎮在甘肅省內位置 |
常河鎮-基本概況
自然環境:常河鎮位於通渭縣南部,總土地面積21.87萬畝,總耕地面積10.4萬畝,平均海拔在1400—2200米之間。年平均降雨量444毫米,年平均氣溫7.9℃,全年無霜期150天,多年最大凍深為0.97米,蒸發量高達1064毫
常河鎮民居 |
米。
行政區劃:轄19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6623戶,鄉鎮總人口32495人,鄉鎮從業人員17611人。
六通情況:19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公路、通電話。
文教衛生:有各類學校18所,教師287人,在校學生7911人。有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36人,床位8張。
經濟指標: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2215萬元,糧食播種面積5459公頃,糧食總產量93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544元;財政收入1486萬元,財政支出1510萬元。
名優特產:草編。
常河鎮-特色產業
優質蘋果基地 |
常河鎮位於通渭縣縣最南端,屬破碎梁峁丘陵地形,海拔在1400—2200米之間,土壤PH值為7.0-8.5。年降水460.9毫米,大於縣城所在地平襄鎮的435.8毫米,相對較多。年均氣溫7.5℃,為通渭縣最高(平襄6.6℃)>=5℃間隔天數207天。積溫3080℃,為通渭縣最高(平襄197天,2832℃),果品生產所需的光、熱、水、肥基本條件在通渭縣相對優越,適宜發展經濟林果業。2008年以來,常河鎮鎮黨委、鎮政府充分挖掘利用這一資源優勢,抓住春季造林的大好時機,在有關專業部門的論證支持下,決定在常河鎮杏樹灣建設800畝優質蘋果基地,並把它作為貫徹生態立縣戰略、調整該鎮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多方籌措資金5萬餘元,從靜寧引進優質蘋果苗木,無償提供給民眾。
常河鎮-文化事業
春節社火文藝表演 |
常河自古以來,文化底蘊深厚,而勤勞的常河人民對文化的認識層次較高,以他們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建設家鄉的征程做出了具大的貢獻,而常河也因此被命名為“全中國體育先進鄉鎮”等殊榮。在2003年通渭縣春節社火文藝匯演,常河精彩的表演被各級領導所認同,曾一度榮獲“優勝獎”。在其他文化活動中,諸如農民運動會,籃球運動會都別具風格,僅文化事業投入資金達20餘萬元,大大促進當地文化事業的發展。文化,代表一個地方民眾的精神風貌,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書畫藝術創作上,常河也走在通渭縣的前列,湧現出一批實力派書畫家,如擅長人物繪畫、隸篆見長的劉尚賢等老一輩書畫藝術家,也有不少中青年農民書畫家相繼出現。濃厚的文化氛圍鼓舞了常河人民的鬥志,為推動地方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源遠流長的文化發展,促使常河青年走出大山,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為國家奉獻青春,如廣東新華社主任記者王雲峰等,據統計在全中國各行業工作的常河籍人達8000餘人,有的或政界、教育、外交等,由於文化的原由,這些人更是建設家鄉的主力軍,也是推動地方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開拓者。
常河鎮-科技事業
科普培訓 |
常河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舉措常抓不懈。鎮黨委、政府把農業科技培訓工作作為提升農民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強化服務意識,每年舉辦科普培訓4期,參訓人員達5000人次,主要培訓農機具的使用及果樹栽培,塑膠大棚種植,農業經濟作物種植等方面的知識,“十五”期間,培訓星火骨幹15000人次,綠色證書800餘人次,大大提高了農民學科技,用科技致富的良好勢頭。常河作為通渭南部乾旱區,在農業增收方面僅科技的貢獻率達70%左右,形成了以科技鋪路,經濟作物帶動,示範點建設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鏈條,極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糧食生產穩步增加,人均純收入達1603元。
常河鎮-衛生事業
常河鎮鄉村衛生所 |
常河鎮衛生醫療事業發展較快,現有大型衛生院1所,現有職工18人,大專以上學歷8人,中專10人,研究生在讀2人,常河衛生院醫療設備齊全,醫療技術於縣級醫療水平可媲美,現有鄉村衛生所25個,個體診所10餘所。常河衛生院經濟效益是通渭縣18個鄉鎮除城關衛生院以外收入最好的鄉級衛生院。常河的醫療衛生事業的迅速發展,為保障一方百姓的身體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與此同時,常河的環境衛生都有所轉變,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愛美的常河人非常注重衛生,大家都共同保持鎮區的環境衛生經常清潔。常河人的居家裝飾、服飾等無疑也體現了講究衛生,清潔的傳統美德,這是一個地方衛生良好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