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來源
甘肅嵩草KobresiakansuensisKukenth.來源:中國植物志第12卷||莎草科Cyperaceae||嵩草屬KobresiaWilld.|| 嵩草組Sect.1.Kobresia||甘肅嵩草KobresiakansuensisKukenth.
17.甘肅嵩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圖版4:1-4
KobresiakansuensisKukenth.inActaHort.Gothob.5:38.1930etinJourn.Arn.Arb.14:4.1933;Ivan.inJourn.Bot.USSR24:492.1936,excl.Syn.;T.V.EgorovainGrubov,Pl.Cent.Asia,3:36.1967;中國高等植物圖鑑5:266,圖7361.1976;Y.C.YanginActaPhytotax.Sin.14(1):43,fig.1.1976;西藏植物志,5:393.圖223.1987;橫斷山區維管植物下冊,2346,1994.
植物形態
甘肅嵩草,根狀莖短。稈密叢生,堅挺,高30-90厘米,粗3-4毫米,三棱形,無毛,基部的宿存葉鞘黑褐色、密集、有光澤、不分裂。葉短於稈,平張,寬6-10毫米,平滑,僅邊緣稍粗糙。圓錐花序緊縮,圓錐形或長圓狀圓柱形,長3.5-6.5厘米,粗1-1.2厘米;苞片鱗片狀,頂端具芒;小穗多數,密集,下部的線狀長圓形,長1.5-2.5厘米,向上部的漸短;支小穗多數,密生,頂生的雄性,側生的雌性雜以雄雌順序,如為後者則在基部1朵雌花之上具1-3朵雄花。鱗片長圓狀披針形,長4-6毫米,頂端漸尖,有短尖或無,紙質,兩側黑褐色或暗褐色,稍有光澤,有狹的白色膜質邊緣,中脈綠色。先出葉狹長圓形,長5-6.5毫米,紙質,下部黃白色,上部黑褐色或暗褐色,腹面邊緣為寬的白色膜質,分離幾達基部,背面具粗糙的2脊,脊間無明顯的脈。小堅果狹長圓形,三棱形,長3-5毫米,成熟時灰褐色,基部具短柄,頂端收縮成0.5-1毫米長之喙;花柱基部不增粗,柱頭3個。退化小穗軸如存在則為剛毛狀,長及果的1/3。花果期5-9月。產地分布
甘肅嵩草產於甘肅東部、青海南部、四川西部和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自治區東部;生於高山灌叢中、河漫灘、潮濕草地、山坡陰處和林邊草地,海拔3000-4800米。模式標本采自甘肅東南部。莎草科·嵩草屬植物
嵩草屬(Kobresia Willd.),全屬70餘種;分布於中國、錫金、尼泊爾、印度北部、阿富汗、克什米爾地區、哈薩克斯坦(中亞地區)、喬治亞(高加索)、塔吉克斯坦(帕米爾)、吉爾吉斯(天山)、俄羅斯(阿爾泰山和西西伯利亞)、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洲。中國有59種,4變種。集中分布於四川西部和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和喜馬拉雅山區。這些地區是本屬植物的現代分布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