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石

甘州石

甘州石,也叫“甘酒石”“育嬰石”“摧生石”,位於古浪城外約7公里的古浪峽中。2010年10月,一則《奇聞!曝某貧困縣耗資千萬搬運一塊大石頭》的帖子在不少網站上轉載。該帖反映國家級貧困縣甘肅武威市古浪縣2010年9月12日花500萬元(另有說1300萬元),將重369噸的被當地人稱為“神石”的“甘州石”,從古浪峽搬到9公里外的金三角廣場。網友普遍質疑其為“勞民傷財”。

連載小說

連載小說《甘州石》

甘州石 甘州石

有網友已經創作一小說《甘州石》,是根據甘州石的傳說而做。主要反映出天宮官場糾結下一處處動人的愛情故事。 簡介:甘州石,又叫“甘酒石”“育嬰石""摧生石”。距黃羊川約16千米的古浪峽中,隔河與鐵櫃山相望。其色青白,形狀凹凸不平,露出地面約3米,周長約19米(露出地面的),在它上面刻有“甘州石”。在它上面有幾個深槽,相傳是育齡婦女摸石所致。

歷史傳說

甘州石 甘州石

傳說此石是甘州(古張掖)的石,是女媧補天剩的一顆,曾經堵過黑河的洪水,救了甘州人,原來昌松縣洪池谷連著黃羊川,黃羊川地接石門峽,秋節洪水泛濫,造成災害,春夏又缺水。人們盼望著堵住石門峽。攔蓄洪水,造福人類。太白金星路過昌松的人們心聲,就去找石塊,恰巧碰到女媧補天所剩的那塊石頭。就將它帶回來截石門峽的水。

回來剛到洪池谷邊,被一個甘州道士發現了,他驚訝的說:“這是我們甘州的神聖的石頭,怎會到這裡來了?”話音未落,石頭就不動了。

甘州石 甘州石

甘州石又叫“育嬰石”,傳說昌地方的婦女不孕不育,造成人煙稀少,那時老百姓特別迷信,所以到處求神拜佛感動了王母娘娘,她將自己的簪子上的銀豆兒拋下來變成石頭,她託夢給每一位婦女凡是要生兒育女者全要摸石,有的人想試一試,果然一摸, 便懷了孕,所以昌松人全來摸石,導致奇石上面留下了永恆的傷疤。

它又叫“催生石”,相傳涼州有一個農家姑娘長的十分漂亮被縣太爺 抓去獻給昏庸的皇帝,皇帝只寵幸了一夜,便有奸臣密道:“涼州之女不孕之事。”便棄之冷宮。姑娘惦記在世父母便用自身首飾買通太監,準備逃回故鄉,行到洪池谷,腹痛難行,分娩期到,痛了幾天未能生出自己的小寶寶。她想既然別人能懷孕,我便可以催生,果然一摸便生了自己的小寶寶,所以人們又叫它是“催生石”。

又載:古浪峽內,鐵櫃山下,道路東側,一白色石頭,“屹然突起,如崇台巨屋”叫昌松瑞石、又名甘州石、甘酒石、支山石。《新唐書太宗記》載,唐貞觀17(643)年11月,涼州刺史李襲譽上書,昌松縣洪池谷(今古浪峽)天降瑞石,上有“太平天子李世民,千歲太子李治”等88字。一時朝野轟動,唐太宗以為天有成命,下詔立晉王李治為太子,赦涼州。此石民間傳為“甘州石”,欲堵石門峽蓄水,飛至古浪峽被人識破,遂墜地不行;又傳為“催生石”,不孕難產者,可摸石求孕催生;又傳為“釀酒石”,認為此石“甘性溫厚”,以石屑“沈入酒中,既變佳釀”;又傳為“支山石”,鐵櫃山內藏金納銀,靠支山石支撐,抓山鳥抓山,可取山下寶藏。

搬家始末

網帖爆料

甘州石 甘州石

早在2010年9月中旬,百度古浪縣貼吧上便有網友議論此事。網帖很“文藝性”地寫道:“話說公元2010年9月12日,是一個天朗氣清、天高雲淡的日子。在古浪峽沉睡了不知有上下幾千年的甘州石被驚醒了,幾個道士裝模作樣、跪下來向甘州石叩拜……一幫人把甘州石用裹著紅色綢緞的繩索鐵鏈五花大綁了起來,吊起來放到那么兩個並列有320隻圓腿的傢伙上。”帖子所說的“圓腿”指運載巨石的兩輛大車的車輪。

甘州石 甘州石

網帖說,有人在甘州石前面高擎紅旗,甘州石四面掛上標語。一路上,由警車鳴笛開道,浩浩蕩蕩向古浪縣城蠕動,縣城裡人山人海,不少人放鞭炮、燒紙錢迎接。4個小時後,碩大的甘州石被安放在了古浪縣城北一個叫金三角的廣場,美其名曰“城標”。

網帖說搬運花了500萬元,但也有人稱實際花了1300萬,但對外說是300萬。網帖說,據說為了移這塊寓意“時(石)來運轉”的石頭,“縣上領導請了好多風水大師”,“古浪縣縣長三步一磕頭,磕了99米迎接”,轉移巨石還“刷新了吉尼斯紀錄”。

網友質疑

甘州石 甘州石

官方資料顯示,古浪縣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2009年1至10月全縣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僅7044萬元。有網友稱,“古浪乃一個貧困縣,不少家庭還不能填飽肚子,竟然花1000多萬元幹了一件震驚世界的事。這筆巨款從何而來?又是誰給了他們這么大的權……”

還有網友質疑:巨石几千年來“遊動”在古浪峽清澈的水中,與清風和山水美景融為一體,把巨石從其所處的自然美景中搬到城市廣場反而糟蹋了美景。有的網友還稱政府這樣做“從某種角度說已經破壞了當地的風水”。

但也有人支持這個做法。“搬石頭也有決策者的理由,最起碼可以宣傳古浪。要是真打破了吉尼斯紀錄,古浪就知名了,從另一個角度講是讓世界了解古浪。”

古浪回應

古浪宣傳部回應

古浪縣委宣傳部一位自稱姓崔的工作人員對羊城晚報記者說,對搬石頭一事的具體情況不清楚。他讓記者去問縣建設局。縣建設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搬石頭的工作是由建設局下屬市政所負責的,花了多少錢他並不清楚。但當記者打聽市政所電話以及希望他提供費用情況時,他卻稱要通過宣傳部打招呼才能提供相關資料。

12日下午,武威市的“114”查號台一直處於“無法接通”的狀態,而古浪縣政府入口網站一直打不開。記者於是再次聯絡古浪縣委宣傳部,崔姓工作人員說讓領導回復記者手機。不久,一位自稱是宣傳部報導組李組長的人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已看到相關帖子,該縣確有9月12日搬石頭一事,但是縣長磕頭迎接等迷信的事情“是沒有的”,也遠沒有花那么多錢。面對記者一再追問,他說,政府曾發檔案對搬運工程進行招標,但是沒有看到檔案上顯示招標金額;縣建設局跟他說工程還沒有結算,搬石頭花多少錢還不知道。

對於為什麼要搬石頭的問題,這位人士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甘州石”。記者問,這塊石頭幾千年來在古浪峽都沒事,為何一定要搬呢?他的回答是,“石頭放在廣場上有很多人經過,可以更好地看護。”

據他介紹,搬巨石一舉目前並未被確認“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古浪人民心聲

古浪縣裡有人認為,古浪縣不出人才是風水不好,古浪人往外跑是沒石頭堵住口子,所以這塊大石頭是非搬不可。最終,把它搬到了縣城北邊一個叫金三角的廣場,在那裡,它的地位又升了一個格,成了這個城市的“城標”。據說,官員們也要圖個“石來運轉”,這個石,就是石頭的石了。說白了,就是官員們希望依靠時來運轉的諧音來為自己的官運謀點吉利。

據說,這塊石頭將近400噸,當地有關部門專門請了上海一家搬運公司,還特別使用了功能先進的吊機王才給他吊上車。9公里的路走了4個小時。這搬家費,高達500萬,另有一種說法是1000餘萬。不要看古浪縣這么大手大腳,就以為它財大氣粗,實際上,古浪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2009年1至10月,全縣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僅7044萬元。不少家庭還不能填飽肚子,縣裡的老百姓聽說石頭搬家花了這么多錢,都大喊心疼。縣裡為什麼要這么乾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