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喻

甌喻

《甌喻》是一則批判社會黑白顛倒的寓言類題材文章,這則寓言用“甌”引喻,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整個社會黑白顛倒,是非不明。壞人當道,好人被欺凌。最為人落淚的是,作為社會最底層的大眾,也在其中扮演著讓人心酸的“幫凶”角色,來欺凌善良的弱者。

文章內容及注釋

原文

人有置①甌②道旁,傾側墜地,甌已敗③。其人方去之,適有④持甌者過,其人亟⑤拘執之,曰:“爾何故敗我甌?”因奪其甌,而以⑥

敗甌與之。市人多右⑦先敗甌者,持甌者竟不能直⑧而去。噫!敗甌者向⑨不見人,則去矣。持甌者不幸值之,乃以其全甌易其不全甌。事之變如此,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注釋

①置:放置
②甌(ōu):盆盂一類的瓦器。
③敗:打壞,打破 
④適:適逢、恰好。
⑤亟:急切。用法同“亟待解決”。
⑥以:把 
⑦右:偏袒。 
⑧不能直:指不能得到公正的解決。
⑨向:如果

譯文

有個人把盆子放在路邊,(那人不小心)倒向一邊,(盆子)墜落在地上,盆子已經摔破了。那人正要離開,恰巧有個人也拿著盆子經過這裡,那人急忙抓住拿著盆子(經過)的人,並且質問他說:“你為什麼打破我的盆子?”於是奪過他手裡的盆子,卻把(自己剛剛摔破的)那隻盆子給他。集市上的人大多偏袒那個先摔破盆子的人,拿著盆子的人竟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最終蒙冤離開了。唉!先摔破盆子的那個人如果見不到(拿著盆子的)人來,早就離開了。拿著盆子經過的人不幸碰到了他,竟然被迫拿他完好無損的盆子換了摔破了的盆子。事情的變化就是如此難以捉摸啊,而那些集市上的人也喪失掉了他們善良真誠的的本心啊!

寓意

這則寓言用“甌”引喻,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整個社會黑白顛倒,是非不明。壞人當道,好人被欺凌。最為人落淚的是,作為社會最底層的大眾,也在其中扮演著讓人心酸的“幫凶”角色,來欺凌善良的弱者。這則寓言的諷刺性和深刻性於此可見一斑。它批判了不分是非、善惡,不講公道的社會現象。

作者簡介

歸有光(1506~1571)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

歸有光歸有光
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為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本文選自《震川先生集》
《震川先生集》封面《震川先生集》封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