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是美國作家愛倫・坡寫於1833年的一篇短篇科幻小說。曾獲《巴爾的摩星期六遊客報》(Baltimore Saturday Visiter)小說徵文一等獎,得到50美元獎金。小說於同年10月19日發表。1840年,坡將其放入作品集《怪異故事集》(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中出版。
內容簡介
十八世紀,遠離故土和親人的“我”在異國他鄉漂泊多年之後,在爪哇島登上了從巴達維亞港(今印尼雅加達)駛往巽他群島的航船。途中遇上大風暴,船上大部分人都罹難,只剩下“我”及一位瑞典老人大難不死。船隻隨大海漂向南方。在航道上,主角遇到一艘詭譎怪異的大船,並被大海拋上這艘船上。這條船有一群老態龍鐘的老人駕駛者一直向南航行,他們完全對“我”視而不見。大船在暴風雨肆虐的海洋上向南極進發,最終載著“我”一起沉入南極一個巨大的漩渦中……
靈感來源
坡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個關於17世紀一艘前往或從東印度群島出發的荷蘭船隻的故事。它是一艘快船,以至於船長說他得到了”來自惡魔的幫助“。該故事有眾多版本,其中一個版本說道,當這個被稱為“飛翔的荷蘭人”(flying Dutchman)的船隻(也被認為是船長的綽號)在好望角周邊時遭遇了一場暴風雨時,船長發誓在末日審判的到來前,他將經受住暴風雨的吹打。然而,該船最終沒能返航。在今後的若干年裡,眾多船隻的船員和乘客報告說他們在好望角及其附近海域看到了一艘幽靈船幽靈船,認為它就是那艘“飛翔的荷蘭人”。水手們都認為這是個不幸的徵兆。其中最著名的一次目擊是來自1881年的皇家海軍艦艇(HMS)的“酒神女祭司”號(Bacchante)。該船搭載了未來的英國國王喬治・弗雷德里克・ 歐內斯特・阿爾伯特 (1865-1936)。根據該船的航海日誌,幽靈船發出紅光,而它的桅桿和船帆清晰可見。當“酒神女祭司”號靠近幽靈船時,它突然消失了。科學家認為原因可能是由於光線的折射導致的海市蜃樓或者視覺幻境而導致的。
作品評價
論《瓶中手稿》的科學性怪誕審美(節選)
西姆斯船長假借小說小說《西姆佐尼亞:發現之旅》(Syrnzoni:"A Voyage of Discovery,1820)之名,提出了一個科學假定:地球是中空的,並且兩頭貫通.不適宜人居住。西姆斯不但對自己的假定十分認真,而且篤定是正確的。1826年,在與詹姆斯・麥克布賴德一起發表的“西姆斯的同心圓理論”中,他詳細地對自己的假定進行了描述。他甚至想說服美國政府到南太平洋進行一項海軍科學調研, 以證明自己理論的正確性。
坡在自己的故事中借用了西姆斯船長的假定。《瓶中手稿》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初,是一篇怪異的海洋歷險記,從大巽他群島中的爪哇島開始,向東南方向進入南太平洋,到達南極洲西海岸。那裡到處充滿了冰川和陸架冰,並且靠近地球的南磁極。在這裡,敘述者講述他的海上奇遇: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之後,主人公所乘的商船沉入了大海,而“我”則神奇地得以脫身並來到一條詭譎怪異的大船上.這條船由一群難以接近的神秘之徒駕駛著一直向南航行。漸漸的,敘述者發現,神秘的巨型輪船處於一個湍急的水流中,水流中間布滿了巨大的冰雹,這些冰雹在湍流中形成了一個個堤壘,急轉直上,直衝雲霄,好像一幕幕天壁。而輪船卻像衝進了一個聲音震天響的瀑布之中。急轉直下,瞬間消失了。儘管恐怖異常,好奇心卻占了上風,克服了恐懼心理。他確信他正通向某種令人興奮的未知境地,將能揭示某種從未被發現的秘密。而此時,風依然吹向船尾。由於風帆高揚.船時不時地會被拋上海平面,簡直險象環生,讀者的心也隨著那波瀾壯闊的波濤忐忑難安。忽而是右邊的冰塊裂開了,忽而是左邊的裂開了,讀者也頭暈目眩.好像自己在圍著那個巨大的同心圓打鏇,又像是繞著一個巨大的圓形劇場轉個不休.而劇場的圍牆牆頭卻隱沒在黑暗中.而且高高在上,為目力所不可及。敘述者還沒顧得上想一想自己的命運,同心圓就迅速縮小了.驟然墜入渦流.掙扎不得。大海和狂風以雷霆之勢怒吼著、轟鳴著,船顫抖著.最終載著主人公一起“沉入”南極的一個巨大的漩渦中。故事至此嘎然而止,讓人聯想到19世紀科幻小說揭示的“地球中空”假想,以及凡爾納筆下的地球內部景象.也讓人體驗到了海洋小說中的哥特場景― ― 直驅海底的漩渦的恐怖效果。
除了映射西姆斯的理論之外,《瓶中手稿》還涉及了另外兩個主題: 鬼船上荷蘭水手的傳說和先驗性發現及其影響的可能性理論。有關鬼船的傳說,一說是荷蘭水手被判在海上航行直至上帝最後審判日的到來:一說是在暴風雨中出沒於好望角附近,被海員認作為不祥之兆。至於先驗性發現的可能性,我們可以在故事發展的整體脈絡中感覺到,坡好像對這一點持更加認真的態度,更加相信先驗性的存在。敘述者先是自己的船隻遇,而後又在冥冥之中被拋到了一艘鬼船上,用鬼船船長的紙筆記錄自己的經歷,一切好像預先安排好了似的。也正是坡的這種敘事行文方式及其故事使讀者內心體驗到了莫名的恐懼。敘述者在感覺到船遇難之時,有點愣頭愣腦。他頭暈眼花地朝四下里張望著,此時才明白船隻遇到了滾滾浪濤。更令他恐懼的是,船早已被捲入了一個排山倒海的漩渦― ― 那漩渦真可怕,把整個船都吞噬掉了。除了敘述者和一位瑞典老頭,甲板上所有的人都被掃落海中。船長和他的副手們,肯定在睡夢中死去了。因為船艙里都灌滿了水,沒有人援助。兩個倖存者根本不能使船隻擺脫險境。而且,由於心裡總想著船已破爛不堪,隨時都可能下沉,他們完全相信.繼之而起的巨浪肯定會置他們於死地。果不其然.他們遇到了另一個漩渦,並被另一艘船撞沉。在瑞典老頭發現恐怖的場景而驚呼之際。敘述者也早已看到,沿著他們墜入的那個巨大的深坑邊緣,一個奇觀赫然在望。讀者讀到此處,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自己的血液好像凝固了。在他們的正上方不遠處,在一個下劈浪頭的陡峭邊緣,有艘大約有四千噸位的巨輪正在打轉。它昂然屹立在一個比船身高出一百多倍的浪尖上,那艘船在超自然的巨浪和難以駕御的颶風中。照舊張開風帆.駛向下風處,真是讓人驚恐萬狀。他們剛發現它時,只看到了船頭,因為浪頭正把它從陰森可怖的漩渦里慢慢舉起。更可怕的是.它還在令人眩暈的浪尖停留了一會兒.仿佛沉浸在高高在上的莊嚴之中,然後晃蕩著跌落下來並砸向他們的船隻。可以看出,這些都是哥特傳統的因子。雖然小說敘事中體現了細節方面的生活化, 以及具有魔術奇幻性的敘事情節,但是這其中又不失敘事的現實感。他的這種精細的哥特環境氛圍的描摹和對敘事情節中偶然性的把握,無不流溢出怪誕恐怖因子這一獨特的審美吸引力。
隨之,坡又把故事推向了另一個高潮。他利用自己的科學頭腦和豐富的想像力給讀者製造了一些聞所未聞的神奇歷險。在《瓶中手稿》中,敘述者被慣性拋到了他所看到的鬼船上,隨後文中所展示的超自然的力量足以讓讀者為之恐懼和震撼。敘述者心裡忽然想起一個飽經風霜的荷蘭老航海家的一句古怪箴言:千真萬確,船身在海里會像水手的身體一樣越泡越大。在那條船上, 敘述者發現,那條船和船上的一切都流露出古代的氣息。水手悄悄地走來走去,像埋了千百年的幽靈似的。眼睛裡透著焦灼不安的神色。每當敘述者碰到他們,總會有種從未有過的異樣感覺,難以莫名。這些讀者經驗中從未遇見過的景象和事物給人一種神秘感,使讀者產生一種本能的面臨未知事物時所具有的恐懼感。
作者簡介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美國小說家、詩人、批評家,提倡“為藝術而藝術”,宣揚唯美主義、神秘主義。受西歐尤其是法國資產階級文學頹廢派影響大。他是偵探小說(detective story)鼻祖、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先驅之一、恐怖小說(horror fiction)大師、短篇哥特小說巔峰、象徵主義(symbolism)先驅之一,唯美主義(aestheticism)者。愛倫・坡與安布魯斯・布爾斯(1842~1914?)和H.P.洛夫克拉夫特(1890~1937)並稱為美國三大恐怖小說家。愛倫・坡最著名的文藝理論是“效果論”。坡的文學主張,死亡美學和恐怖美學。坡力圖在自己的作品中先確立某種效果,再為追求這種效果而思考創作。他在《怪異故事集》序中稱“自己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深思熟慮的苦心經營”。
出版歷史
1833年10月1日,坡將《瓶中手稿》連同其它五部作品一起遞交給了《巴爾的摩星期六遊客報》,參加徵文比賽。10月7日,《瓶中手稿》被選中,並在12日宣布獲獎。10月19日,作品發表在了《遊客報》上。評價寫到:接下來的是獲得委員會授予50美元獎勵的故事。你會發現它在創作風格上高度地形象。
1835年,坡獲得了維吉尼亞里奇蒙的《南方文學信使》(Southern Literary Messenger )一份特約撰稿人和評論家的工作。同年12月的一期《南方文學信使》上刊登了《瓶中手稿》。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833年,原稿或片段的存在性未知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833年10月19日,《巴爾的摩星期六遊客報》(Baltimore Saturday Visiter)
《瓶中手稿》(Manuscript Found in a Bottle) ― 1835年,《給1836年的禮物》(The Gift for 1836)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835年12月,《南方文學信使報》(Southern Literary Messenger )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840 年,TGA
《瓶中手稿》(Manuscript Found in a Bottle)― 1842年,TGAPP,修改自之前1840年版本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845年10月11日,《百老匯日報》(Broadway Journal)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850年,《作品》(WORKS)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1833年10月26號,《人民擁護者》(The People’s Advocate)(麻薩諸塞州紐伯里波特)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1849年10月19日,《里奇蒙半周檢查者》(Richmond Semi-Weekly Examiner)(日期有1849年10月10日和1849年10月19日兩種,前者被認為是錯誤日期)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833年11月9日,《辛辛那提鏡面》(Cincinnati Mirror)和《西部文學科學藝術公報》(Western Gazette of Literature, Science, and the Arts)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被普遍認為是《巴爾的摩星期六遊客報》版本的再版)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1855年8月, 《英國女性居家雜誌》(The Englishwoman’s Domestic Magazine)(英國)第III卷,193-198頁(故事第一次出現在英國)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1858年,《航海故事》(Sea Stories)(紐約)G. P. 普特南(G.P.Putnam),171-183頁(坡的名字並未在書中給出。而其他作者也一樣未被具名)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867年,《埃德加・愛倫・坡散文故事》(Prose Tales of Edgar Allan Poe)第一系列 (紐約: W. J.威德雷頓 (W. J. Widdleton)), 150-160頁 (這個系列從坡自1850到1856的作品中摘錄 , 多次重印)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874年,《埃德加・愛倫・坡作品集》(Works of Edgar A. Poe) 由 J. H. 英格蘭姆(J. H. Ingram)編輯, 第1卷, 138-149頁(作品集後來以多種形式再版重印)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934年3月,《驚奇故事》(Amazing Stories) 第8卷, 編號11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1914年10月19日,紐約溫思羅普出版社(Winthrop Press )由約翰・H・艾格斯(John H. Eggers)編輯 (袖珍版,有插圖,彩色)(1914年10月8日取得著作權)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894-1895年,《埃德加・愛倫・坡作品》(The Works of Edgar Allan Poe),第2卷: 故事. G. E.伍德貝利(G. E.Woodberry)和 E. C. 斯特曼( E. C. Stedman),芝加哥:斯通和金博爾(Stone and Kimball) (2:222-236)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902年,《埃德加・愛倫・坡全集》(The Complete Works of Edgar Allan Poe),第2卷: 故事 I. J. A. 哈里遜( I. J. A. Harrison),紐約: T. Y. 克羅惟而(T. Y. Crowell) (2:1-15和2:307-313)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 1978年,《埃德加・愛倫・坡作品選》(The Collected Works of Edgar Allan Poe, 第),2卷: 故事和素描 I, T. O. 馬波特(T. O. Mabbott), 劍橋: 哈佛大學出版社貝爾納普出版社(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130-148)
《瓶中手稿》(MS. Found in a Bottle)― 1984年,《埃德加・愛倫・坡:詩歌和故事》(Edgar Allan Poe: Poetry and Tales)派屈克・F・奎恩 (Patrick F. Quinn) (紐約:美國圖書館),189-1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