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德克·羅歇

瓦德克·羅歇

瓦德克·羅歇(Waldeck Rochet,1905—1983),法國工人運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知名活動家,法共前總書記。

早年生活

瓦德克·羅歇 瓦德克·羅歇

1905年4月5日,瓦德克·羅歇出生在法國東部索思——羅亞爾省聖十字架鎮一個農民家庭里。他的父親是個製作木鞋的手工工人。因家境貧寒,羅歇從8歲起便開始了勞動生涯,先是給當地一家有五公頃地的農民放養奶牛,年收入僅30法郎和一雙木鞋;後出外做農業工人。羅歇的父親有共和思想,在當地被視為左傾分子,他對社會黨領導人讓·饒勒斯極為推崇。在父親的影響下,羅歇很早就關心政治,訂閱法國總工會內部革命工會工作者委員會的機關刊物《工人生活》周刊,經常閱讀法國社會黨黨報《人道報》。他還讀過列寧的著作,如《國家與革命》和《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

1919年,馬賽爾·加香領導了爭取法國社會黨加入第三國際的運動。1920年社會黨圖爾代表大會以3/4的多數票通過了加入第三國際的決議,法國共產黨誕生。1924年,羅歇加入法共領導的青年團,同年加入法共。這一年,法共在里昂代表大會上通過了黨的綱領,主張建立城鄉勞動者的統一戰線,為爭取建立工農政府而鬥爭。羅歇加入法共後以極大的熱忱投入黨的農村工作。當時,他正在索恩——羅亞爾省當農業工人。不久,他被選為索恩——羅亞爾省的黨委委員,分管農村工作。1926年,羅歇應徵入伍,在駐呂內維爾的第31龍騎兵團服軍役。第一次獲準休假出兵營時,他便在布萊斯組織了三次民眾集會,在會上宣傳法共的綱領和政策,此事被人告發,軍方判處他兩個月監禁。服役期滿後,羅歇回到原籍,靠省吃儉用,成為菜農。

革命鬥爭

1931年初,羅歇參加法共舉辦的一個為期兩周的黨訓班。半年後,羅歇受法共中央派遣前往蘇聯,進入莫斯科列寧黨校學習,成績優異,1932年底回國被法共中央派往裡昂地區擔任黨委書記。羅歇主持里昂地委工作期間,致力於消除黨內的宗派主義影響,使黨的戰鬥力得到加強。在里昂這個工業中心工作,使羅歇對工人的思想和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羅歇認為工人階級中間蘊藏著巨大力量,事實也正是這樣,當1934年2月6日,法西斯分子在巴黎發動暴亂,攻擊議會制,企圖衝進眾議院,外省的法西斯黨徒也趁機騷動時,里昂工人積極回響了法共中央和總工會的號召,和巴黎等城市的工人一樣,走上街頭遊行,舉行大罷工,為保衛共和制度,挫敗法西斯分子的陰謀,貢獻了力量。與此同時,羅歇也深感在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鬥爭中,加強工農聯盟的重要性。

1934年9月,羅歇開始擔任法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和全法勞動農民協會管理委員會成員。自此時起,主管法共農村工作及農業政策達25年之久。1937年,羅歇創辦法共面向農民的《土地》周刊,並親自擔任該刊政治社長。 1935年,羅歇和加香、莫里斯·多列士一起,出席了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1936年1月,羅歇在法共第八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繼1935年5月當選為省、市議員之後,他又於1936年5月在農泰爾——高龍巴這個工人選區當選為國民議會議員。同年7月16日,羅歇和葆麗娜·吉羅結婚。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愛德華·達拉第政府以法共親蘇為藉口於1939年9月26日,頒布一項法令,宣布法國共產黨為非法,同時被禁止活動的還有法國共產黨所屬的一切協會、組織和團體,以及所有按照第三國際的口號活動的、不論是否屬於共產黨的組織。10月5日,法共國民議會議員的豁免權被取消。羅歇被取消議員豁免權後,於同月被捕入獄。

1940年3月20日至4月20日,法共44名國民議會議員受到第三常設軍事法庭的秘密審訊。羅歇在法庭上兩次發表聲明,揭露達拉第政府的外交政策。他指出:“今天法英兩國處境極為困難,在全世界處於孤立狀態。這種錯誤……完全是倫敦和巴黎的政府造成的,它們從來沒有奉行過光明正大的、通過集體安全來保障和平的政策。”法庭判處羅歇五年苦役和5,000法郎罰款。1941年初,羅歇被轉監到阿爾及爾“方官”中央監獄。在監獄內,羅歇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刻苦讀書,學習了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和各種教科書,還讀了一些小說。羅歇還負責在難友中講解政治經濟學和哲學。1943年2月5日,羅歇等法共議員被提前釋放出獄。他們在出獄時發表了《向自由致敬》的公開聲明,號召法國人民同英美蘇中盟軍一道戰鬥以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自由法國

1943—1944年間,羅歇先在阿爾及爾參加抵抗運動,隨後被派往倫敦,代表法國共產黨同戴高樂領導的民族解放委員會接觸。羅歇在倫敦的主要任務是為抵抗運動、尤其是法共領導的在法國本土的“義勇軍游擊隊“爭取最大限度的物質上的與政治上的支持。羅歇在倫敦期間,獲準每半個月通過英國BBC電台用五分鐘時間宣傳法共和抵抗運動的主張,此外還可以專門向他始終不能忘懷的法國農民做廣播講話。

1944年8月,隨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展,羅歇經法國西北部諾曼第地區回國,參加驅逐德寇的巴黎起義。回巴黎後,羅歇在法共中央黨部會見了當時法共在國內堅持抗德鬥爭的領導人雅克·杜克洛和貝諾瓦·弗拉商,並致力於《土地》周刊的復刊。同年羅歇當選為議員。

和平過渡

第二次大戰結束不久,法共便於1945年6月召開第十次代表大會。羅歇進入政治局,為候補委員。1950年,羅歇當選為政治局委員。他在法共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作法國農業和農民問題的報告。這一年12月,他在黨的刊物《共產主義》上面發表了《讓被剝削者結成聯盟反對剝削者》一文,也提到工農聯盟的重要性。羅歇引用多列士在1949年的一次講話,說明絕大多數農民出於切身的利益,是會站到社會主義事業方面來的,以後,羅歇還多次談到爭取農民的問題。羅歇認為,法共除了應當爭取農民以外,還應當爭取城市中間階層。他在1957年第7—8期《共產主義手冊》上發表《無產階級同勞動農民以及城市中間階層的同盟》一文,闡述這一思想。

1959年6月,在法共第15次代表大會上,羅歇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在這次大會上,法共中央系統地提出了關於“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路線。1961年5月,法共召開第16次代表大會,羅歇代表中央委員會作了題為《反對壟斷資本主義的鬥爭》的工作報告。其中提到法共同其他民主黨派的合作問題。羅歇指出,這種合作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這樣做既有利於恢復民主傳統和反對獨裁制;同時,也因為未來建設社會主義需要依靠工人階級同勞動農民、知識分子和城市中間階層的聯盟。這一年,羅歇當選為法共首任副總書記。

1964年,羅歇提出了左翼政黨簽訂共同施政綱領的建議。羅歇尤其重視法共同社會黨的合作問題,他認為社會黨人同共產黨人都嚮往社會主義,只是“在途徑和方法上存在著分歧”;而加速在法國實現社會主義的“唯一手段”是法共和社會黨的“緊密合作”。1964年5月,法共召開17次代表大會,羅歇繼多列士之後,當選為法共總書記。羅歇在報告中談到“無產階級專政與社會主義民主”問題時,強調無產階級專政的”暫時性”。他在報告的結束語中說道:“在法國,由於存在著民主傳統和時代所提供的條件,可以預見,在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情況下,無產階級專政將採取新的形式,即較少使用暴力的和較為短暫的形式。”1965年9月,羅歇為商談左翼政黨參加競選總統候選人問題,兩次同社會黨領袖弗朗索瓦·密特朗會晤。密特朗宣布參加競選後,法共中央於9月23日發表聲明支持。

1966年3月,羅歇在中央全會做報告時再次強調左翼政黨在反對壟斷資產階級政權的鬥爭中應當堅決依靠工人階級、廣大勞動農民階層以及城市中間階層的問題,並且指出由上述幾種力量取得政權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首要條件”。在這個報告中,羅歇還提到了知識分子問題,認為黨充分肯定了知識分子在理論研究和各種學科方面所做出的“決定性貢獻”,指出隨著科技的發展,黨必須更加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

1967年10月15日,羅歇在多列士研究所講話時說:社會主義的普遍原理是:①工人階級同其它勞動階層緊密聯盟,奪取政權;②建立無產階級的暫時專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③實行大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建成社會主義經濟;④必須要有一個真正是工人階級革命先鋒隊的政黨。但社會主義究竟採取什麼形式,不能同單一的模式相聯繫,不能在各個方面都抄襲俄國十月革命。在1968年12月5日法共中央全會的報告裡,羅歇明確指出,所謂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道路,是指除內戰以外的各種形式的階級鬥爭的道路,如果資產階級和反動勢力訴諸暴力,則將迫使人民民眾用暴力加以回擊。

反對暴力

羅歇主張各國共產黨之間通過討論解決分歧,他認為在當今國際形勢複雜的情況下,不存在建立一個世界中心來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可能性。1968年8月蘇聯出兵侵犯捷克斯洛伐克時,羅歇明確持反對態度。早在7月19日,羅歇就要專程去布拉格調解,表示希望在尊重各國共產黨之間和各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關係準則的前提下,通過討論解決分歧。他曾建議召開一次歐洲國家共產黨會議,以尋求政治解決的辦法。後因蘇聯反對、捷克持保留態度,羅歇收回了上述建議。蘇聯侵捷後,以羅歇為首的法共中央公開表示反對軍事干涉,認為它加劇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存在的分歧,損害了共產主義思想的傳播。在1968年10月的中央全會上,羅歇發言指出,在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各國之間,強調用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來處理關係是對的,但不應同各國黨權利平等和自主的原則相對立。同樣,既不應該用不干涉的原則來掩蓋民族主義的傾向,也不允許打著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旗幟去干涉別國的事務。

第二次大戰後,羅歇連續當選為國民議會議員(1945年至1967年),並於1946年至1947年擔任國民議會農業委員會主席,1958年1959年,1962年至1964年兩次擔任國民議會法共議會團主席。 1969年6月,羅歇在率領法共代表團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一些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期間,因患急性腎炎而入院手術, 9月3日返回法國。接著又於11月25日做前列腺手術。12月11日,法共政治局發表公報,宣布羅歇需長期療養。1970年5月,羅歇再次住院。10月,法共中央宣布羅歇健康狀況明顯惡化,今後將停止任何活動。1972年12月,法共第20次代表大會選舉羅歇為名譽主席。

評價著作

1983年2月15日,羅歇在久病之後逝世。2月19日,法共中央為這位一生簡樸、密切聯繫民眾、對法共的某些理論和政策起過重大作用的領導人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總書記馬歇致悼詞,強調今天指導法共行動的思想是由於羅歇的努力而臻於成熟的。稱讚羅歇畢生不懈地致力於人民力量的團結,致力於左翼的團結。馬歇指出,羅歇在1969年共產黨和工人黨莫斯科國際會議之後,曾推動法共在兄弟黨之間的新型關係方面進行探索,並在“超出任何中心、任何模式的思想的情況下”,對社會主義的實踐問題進行了思考。追悼會後,羅歇的遺體被安葬在巴黎拉雪茲神甫公墓,同法共已故領導人加香、多列士、杜克洛等合葬在同一塊墓地。

羅歇的主要著作有《土地上的人們》(1963年),《通往農民解放之路》(1953年)。他的言論主要蒐集在《何謂馬克思主義哲學?》(1962年)、《馬克思主義與未來的道路》(1966年)、《何謂當代法國的革命者》(1968年)和《瓦德克·羅歇政治文選(1956—1969)》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