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霜霉病

瓠子霜霉病

瓠子霜霉病病葉症狀中文名: 病原中文名: 葉片瓠子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

基本信息

瓠子霜霉病病葉症狀瓠子霜霉病病葉症狀
中文名: 瓠子霜霉病
英文名: Clavated calabash and Green calabash downy mildew
病原中文名: 古巴假霜霉
病原拉丁學名: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 et Curt.)Rostov
病原分類地位: 鞭毛菌亞門
病害類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瓠子、葫蘆
主要為害部位: 葉片

為害症狀

瓠子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葉片染病初生黃綠色斑點,擴展後變為淺褐色,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病情擴展後相互融合成不規則形大病斑,致葉片變黃褐色乾枯。濕度大時,葉背可見灰色至紫黑色霉狀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別於瓠瓜細菌性褐斑病。該病為害較重。

病原形態特徵

孢囊梗1~2枝或3~4枝從氣孔伸出,長165~420微米,多為240~340微米,主軸長105~290微米,占全長的2/3~9/10,粗5~6.5微米,個別3.3微米,基部稍膨大,上部呈雙叉狀分枝3~6次;末枝稍彎曲或直,長1.7~15微米,多為5~11.5微米;孢子囊淡褐色,橢圓形至卵圓形,具乳突,大小15~31.5×11.5~14.5微米,長寬比為1.2~1.7;以遊動孢子萌發;卵孢子生在葉片的組織中,球形,淡黃色,壁膜平滑,直徑28~43微米。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南方終年種植黃瓜、南瓜、瓠瓜地區,病菌在病株上輾轉為害。在北方冬季不能種植黃瓜、瓠瓜的地區,瓠瓜霜霉病的初侵染源尚未明確:病菌孢子囊有可能從南方的病株上隨風吹到華中或華北,輾轉傳播蔓延,發病後病部產生的孢子囊借風雨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在田間瓠瓜霜霉病的流行與溫濕度關係密切,高溫、高濕,葉緣吐水和葉面結露利於發病。瓠瓜霜霉病發生比黃瓜霜霉病溫度要求稍高,其發病適溫為27℃,入夏以後連陰雨天氣多或忽晴忽雨或反季節栽培易發病,田間濕度大、通風不良或植株生長衰弱,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地爬瓠瓜較搭架瓠瓜發病重,應改為搭架栽培。雨後注意排水降濕,發病初期摘除病葉,加強通風透光,生育中期適當追肥,增強抗病能力。
(2)為彌補雨季昆蟲授粉不充分,可在傍晚瓠子開花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產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