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者,泥木模子也。范內陰刻有設計的圖紋,將范分塊扣在剛結成的嫩葫蘆外面,待其成長,成熟後即呈各種形狀,葫蘆表皮則顯陽文圖像。匏器多瓶、壺、罐狀,但以多面、多稜角奇石為上品。要求圖案文字凸起且清晰;達到應有效果極難,世人有“百不得一”的說法。老藝人說,等待葫蘆在范內成長,像侍候“月子人”一樣地小心,不是一“入模”就了事的。開模子,易老皮;合模時間長了,或遇陰雨天,易爛;曬不到,生陰皮,都不行。造型不能依樣畫葫蘆,要變形,有:荸薺扁、炮筒、棒子、旗桿頂、魚簍、六塊瓦等。成型後還要拾掇,用砑子找補。有為求“老”,用油炸、茶葉煮、搽核桃油的,這算“動了手的”,不佳。講究的嵌口,有琥珀口、象牙口,普通的也得是硬木口。葫蘆的頂子叫“蒙心兒”,有“動、靜、高、平”之分。
康熙皇帝喜制匏器,自己帶太監製作(有“梁九公”款),成品配以囊套,現藏故宮。
相關詞條
-
瓠種器
瓠種器(金);長:45(厘米);直徑:16.5( 厘米 );質地:木匏質色澤:黃黑;灤平縣大屯鄉岑溝出土。
-
瓠
瓠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夏天開白花,果實長圓形,嫩時可食;也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古籍解釋 -
康瓠
康瓠,讀音是kānɡ hù,是一個漢語辭彙,解釋為空壺,破瓦壺,多用以喻庸才。
-
瓠瓢
瓠瓢,拼音hù piáo,是一個漢語辭彙,意指即瓠蘆。
-
魏瓠
魏瓠拼音是wèi hù,釋義是喻大而無用之物。
詞語信息 詞語解釋 -
瓠子果斑病
瓠子果斑病主要為害果實。果實上病斑圓形或近圓形,大小4~8毫米,褐色至深褐色,沒有邊緣,發生多時常相互融合,形成大塊病班,後在病部生許多小黑粒點,即病原...
基本信息 為害症狀 病原形態特徵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防治方法 -
瓠瓜蔓枯病
在高濕條件下,病斑可擴展至全葉,導致葉片變黑枯死。 此病菌還危害西瓜、甜瓜、香瓜、絲瓜等多種瓜類。 對於莖部病斑,還可在發病初期削除莖部病斑,並塗抹50...
危害症狀 發生特點 防治要點 -
鳥蓋瓠壺
鳥蓋瓠壺是一件高33.5厘米,口徑5.8厘米的戰國時期的文物。
簡介 描述 -
鳥蓋瓠形壺
陝西綏德出土。戰國中晚期。蓋呈伏鳥狀,尖喙有冠。器作瓠形,側頸鼓腹,圈足。有雙首龍形鋬,以鏈與蓋相連。腹飾浮雕狀蟠螭紋帶六道。此壺花紋纖細,造型特別是鋬...
簡介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