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籽池

瓜籽池,在北門外,從真理中學走過教堂。 瓜籽池是北溪沖積的一處河津,腹大口小,形如一顆瓜籽,因以為名。 瓜籽池也是北河的避風港,每逢颱風來襲,北河附近船隻,都駛入池中避風,十分安全。

榕城地處榕江南北二河的最接近處,又有�溪橫貫城中,故而小溪縱橫、溝渠密布,池塘星羅棋布,有“水城小蘇州”之稱。過去,小船可在城中穿梭來往,農村菜蔬、土特產可乘船到居民住戶門口交易。農用船可進入城內,到一些池塘中挖泥作肥料。城中居民,要往來農村探親,也可僱船從家門口直達目的地。昔時,先賢有詩讚水城風光的不少。“城中竹樹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繫船。”最能寫出水城特色。
有溪必有池,據統計,榕城範圍內,有大小池塘58口,約占土地面積60多畝。現在大多被淤塞填沒,建為住房。只有北門外一個瓜籽池目前還在,但也正在開發中,也許不久,瓜籽池也僅是一個名字而已。
瓜籽池,在北門外,從真理中學走過教堂。有一石拱橋,人稱“龜腰橋”,這便是瓜籽池通榕江北河的一處水道。瓜籽池是北溪沖積的一處河津,腹大口小,形如一顆瓜籽,因以為名。它的面積,未見具體數字,約有二三十畝,是榕城所有池塘無可比擬的。池中有支流,可通北關帝廟前,直達杉浮溪、沙蜢橋。由於它接近北河,並與之相通,所以隨著潮水漲、落,故水質清潔,附近居民,都在此汲水飲用。瓜籽池容量很大,外來到榕城經商的船隻,以及榕江捕魚之船,夜間常在池中停泊,上市買賣也方便。昔時,夜間星火點點,弦歌陣陣。
瓜籽池也是北河的避風港,每逢颱風來襲,北河附近船隻,都駛入池中避風,十分安全。瓜籽池不但寬,而且深,相傳池中心有深潭,常泛旋渦,難測其底。揭陽文史資料載:清康熙十三年(1674),康清王傑書,帶兵到潮州、揭陽,討伐劉進忠之亂,兵敗,騎兵路經瓜籽池邊,突然墮馬身亡,傳說是應了他“壽止瓜籽池”的夢兆。
解放後,瓜籽池的命運和其它池塘一樣,周邊逐漸被蠶食。也許是因池塘太深、填池成本太高、工程太大,瓜籽池才得以保存至今。但隨著改革開放以後,工業發展以及污水的大量排入,瓜籽池的水質卻是日見惡化。池水變黑、滿池臭氣、蚊蠅孳生。也許等待瓜籽池的,唯有改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