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工業帶

環渤海工業帶

環渤海工業帶是一個地理辭彙,屬於地名,是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工業帶。

“環渤海工業帶”狹義上是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工業帶。廣義上可延伸輻射到山西、遼

環渤海工業帶環渤海工業帶
寧、山東以及內蒙古中東部,其範圍占據我國國土面積的12%和人口的20%,擁有2.6億人口,其經濟總量和對外貿易占到全國的1/4。

環渤海工業帶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三極”,面臨著經濟發展的良好機遇和眾多的優勢區位條件。
1.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決策,為環渤海工業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奧運經濟”這一超級引擎正在為環渤海經濟圈注入強大發展動力;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環渤海在吸納日本、韓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移中有更多機會和優勢。
2.鄰海沿邊的優越地理區位。環渤海工業帶地處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四大經濟區的交匯處,是內陸連線歐亞的要塞,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擴展、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紐帶,是日益活躍東北亞經濟區的中心部分。同時,此地區還是中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在亞太地區國際經濟分工協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3.便捷的海陸空交通現代化的交通網路。在5800千米的海岸線上,分布著40多個港灣,擁有大連、天津煙臺、青島、日照等大型商貿港口和秦皇島、黃驊2個全國最大的能源輸出港。環渤海地區是全國鐵路最密集地區之一,縱貫南北的鐵路幹線有京滬、京九、京廣、哈大、京哈、同蒲、太焦、焦柳等鐵路,橫貫東西的鐵路幹線有京包、石德、石太、膠濟、大秦等鐵路。其中,京滬、京廣、京哈、京包是環渤海地區最繁忙的鐵路幹線。此外,區域內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航空運輸網發展迅速。
4.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發達教育科技。從整體看,環渤海地區工業基礎雄厚,不僅保持了原油、化工、鋼鐵等重工業優勢,而且新崛起的IT、生物製藥、高科技等產業方興未艾。遼中南和京津唐是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之一,北京的高科技產業、天津的海洋化工、大連的石化與造船工業、瀋陽的機械工業、鞍山的鋼鐵工業等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環渤海工業帶有極強的人才優勢,一個中關村就擁有了中國64所重點大專院校,頂尖的人才源源不斷地產生於北京。
 5.豐富的自然資源。環渤海工業帶內煤、石油、鐵礦、海鹽資源豐富。山西是全國最大的煤炭基地,有大同、平朔、陽泉、太原等大型煤田,其它的還有河北的開灤、山東的兗州、遼寧的阜新和撫順、內蒙古的霍林河、準格爾、元寶山、東勝等著名煤田。勝利、華北、遼河、中原等油田是全國主要的石油基地。遼寧鞍山、河北遷安是重要的鐵礦基地。天津的長蘆鹽區是中國最大的海鹽生產基地。渤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且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此外,本區是我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可以為紡織工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材料。
6.密集的骨幹城市群。本區已初步形成京津唐、遼中南、青(島)濟(南)三大城市群。以京津為中心、以大連、青島為副中心,以瀋陽、呼和浩特、太原、石家莊、濟南為區域中心,形成一個布局合理、功能互補、聯繫緊密、協調發展的巨型城市集群,可以充分發揮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聚集、輻射和帶動功能。
 
了解環渤海工業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目前,環渤海工業帶的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國有經濟比重高,市場意識相對淡薄。
2.工業產品結構單一,技術落後。
3.區域發展缺乏明顯的產業分工,內部經濟聯繫不足,低水平競爭導致資源浪費。
4.淡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特別是近岸海域污染日趨嚴重、範圍不斷擴大。
發展對策:
1.加強區內合作,建立一個環渤海的合作機制。 環渤海地區要充分發揮在政治、經濟、科技、人才、流通的突出優勢,緊緊抓住東北振興、西部開發的北京奧運的歷史機遇,通過平等協商,進一步加強合作,逐步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合作的有機整體。
2.對外整合力量,加強同日本、韓國等東北亞各國的貿易與招商、旅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3.調整產業結構,利用科技人才優勢,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
4.整治生態環境,實施《渤海碧海行動計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