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者:施問超 (作者), 邵榮 (作者), 韓香雲 (作者)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7月1日)
叢書名: 21世紀全國高等院校環境系列實用規劃教材
平裝: 32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1188514, 730118851X
條形碼: 9787301188514
產品尺寸及重量: 25.8 x 18.4 x 1.8 cm ; 522 g
內容簡介
《環境保護通論》共分為3篇,第一篇為基礎篇,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篇為污染防控與生態保育篇,包括第四章至第十章;第三篇為環境管理篇,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環境保護通論》共14章,主要以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環境保護實踐為基礎,以對立統一規律為指導,以創新的方法闡述環境保護的基礎理論和實踐經驗,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既理論聯繫實際,具有可讀性和科學性,又關注極地、太空和地下空間環境保護,具有前瞻性和先進性。
《環境保護通論》可以作為高等學校環境類專業基礎課程教材,也可以作為非環境類專業環境教育課程教材,還可以作為廣大環境保護工作者和關心熱愛環境保護事業人士的閱讀參考用書。
編輯推薦
《環境保護通論》:體系完整,把握環境學科相關專業、課程之間的關係,體系嚴密完整,思路創新,拓寬理論基礎,貼近生活實際,突出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內容新穎,借鑑國內外最新理論和實踐經驗,遵循最新的準則、規範,選材合理,恰當地處理傳統內容與前沿內容的關係,突出重點.難點,科學實用,收集大量一線資料和典型案例,培養學生的實際套用能力,方便教學,配套教學方案、電子教案和習題答案等多種教學輔助資源。
目錄
第一篇 基礎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環境
一、環境的含義
二、環境的基本屬性
三、環境的分類
第二節 環境和環境保護問題
一、環境問題的來源
二、環境問題的基本特徵
三、環境問題的哲學透視
第三節 環境科學
一、環境科學的形成與發展
二、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及特點
三、環境科學的構成和研究重點-
第四節 生態文明建設
一、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及其重大意義
二、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係
三、努力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第五節 探索中國環境保護新道路
一、評估與借鑑
二、反思後的轉身——歷史性轉變
三、應對金融危機——歷史性機遇
四、探索新道路——歷史性跨越
本章 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 生態學基礎與生態保育
第一節 生態學基礎知識
一、生態學的形成與發展
二、生態系統
三、生態平衡
四、生態學基本原理
第二節 生態保育
一、生態保育的內涵
二、生態保育的基本辦法
三、巨觀生態保育的實踐與探索
四、生態保育與污染防控
第三節 自然保護
一、自然保護的對象、宗旨和目標
二、自然保護區
三、濕地保護
四、生物多樣性保護
五、生物安全
本章 小結
思考題
第三章 環境哲學基礎與環境經濟
第一節 哲學基礎
一、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
二、哲學就是認識論
三、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第二節 環境哲學的內涵
一、環境哲學的含義
二、環境與發展
三、環境與經濟的矛盾是環境與發展的主要矛盾
第三節 關於末端治理的反思
一、反思是一個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
二、末端治理為主模式的本質屬性
三、量變蘊涵質變
第四節 環境與經濟
一、環境與資源
二、環境與經濟矛盾的基本屬性
三、環境與經濟“雙贏”的途徑
第五節 環境經濟政策
一、已開發國家環境經濟政策的共性
二、踐行環境經濟政策路線圖
三、環境經濟政策的基本理論
四、實踐是政策創新的源泉
第六節 環境與社會
一、環境與人口
二、環境與科技
三、環境與政治
四、環境與道德
第七節 發展態勢
本章 小結
思考題
第二篇 盪柒仿控與喧態保唷篇
第四章 水環境保護
第一節 概述
一、水環境
二、水資源
三、水污染與水體富營養化
四、水體污染來源分類
五、污(廢)水分類
六、水污染防控的政策措施
第二節 我國水污染防控的實踐與探索
一、點源治理階段
二、重點流域治理階段
三、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階段
第三節 水污染控制技術
一、城鎮污水治理技術
二、重點行業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三、水體污染防治技術
四、水污染治理技術開發重點
第四節 太湖休養生息的實踐與啟迪
一、黨和國家的決策與支持是最大的政治保障
二、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
方式是太湖治理的根本出路
三、生態保育是休養生息的精髓
第五節 發展態勢
本章 小結
思考題
第五章 大氣及太空環境保護
第一節 概述
一、大氣圈
二、大氣污染的含義
三、大氣污染物
四、溫室氣體
五、大氣污染特徵
第二節 我國大氣污染控制的實踐與探索
一、淘汰落後產能,推行結構節 能
二、開發利用清潔能源
三、發展綠色交通
四、借鑑北京綠色奧運經驗,建立和完善區域大氣聯防聯控機制
五、研究開發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第三節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一、電除塵技術
二、袋式除塵技術
三、燃煤煙氣脫硫脫硝技術
四、工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治理技術
……
第三篇 環境管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