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行業

環保行業

進入21世紀,全球環保產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逐漸成為支撐產業經濟效益增長的重要力量,並正在成為許多國家革新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目標和關鍵。美國、日本和歐盟的環保產業成為全球環保市場的主要力量。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進程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增加,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

基本信息

簡介

進入21世紀,全球 環保產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逐漸成為支撐產業經濟效益增長的重要力量,並正在成為許多國家革新和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目標和關鍵。美國、日本和歐盟的環保產業成為全球環保市場的主要力量。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進程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增加,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十五”期間,由於國家加大了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有力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市場需求,環保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產業結構逐步調整,產業水平明顯提升。
在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下,從2007年開始,環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納入國家財政預算,政府對環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對策,受益於此,中國環保行業繼續高速增長,且增速進一步提高。
2007年,中國採取綜合措施推進污染減排,全國裝備脫硫設施的燃煤機組占全部火電機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鎮污水處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383.3萬噸,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萬噸,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實現雙下降,首次出現了“拐點”,污染防治由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環保歷史性轉變邁出堅實步伐。
2008年國家要求關停1300萬千瓦小火電,淘汰600萬噸煉鋼、5000萬噸水泥、1400萬噸煉鐵等一大批落後產能,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60萬噸,削減化學需氧量排放量40萬噸。環保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進一步擴大。2008年上半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674.2萬噸,同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213.3萬噸,同比下降3.96%,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678萬噸/日。2008年下半年,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為擴大內需,大規模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對環保產業的投資也進一步加大。
中國環保產業還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總體規模相對還很小,其邊界和內涵仍在不斷延伸和豐富。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將由小變大,逐漸成為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成長、提高經濟技術檔次的產業。產業內涵擴展的方向將主要集中在潔淨技術、潔淨產品、環境服務等方面,中國環保產業的概念也將演變為:“環境產業”或“綠色產業”。
“十一五”期間,中國環保產業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長速度,環保投資的重點領域主要包括水環境、大氣環境、固體廢物、生態環境、核安全及輻射環境保護建設以及環境能力建設。2010年環保產業的年收入總值將達8800-10000億元左右,其中資源綜合利用產值6600億元,環保裝備產值1200億元,環境服務產值1000億元。
環境保護(簡稱環保)是由於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過於嚴重,首先引起工業化國家的重視而產 環境保護
生的,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和輿論宣傳而使全社會重視和處理污染問題。
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出版了一本名為《寂靜的春天》的書,書中闡釋了農藥殺蟲劑DDT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作用,由於該書的警示,美國政府開始對劇毒殺蟲劑問題進行調查,並於1970年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各州也相繼通過禁止生產和使用劇毒殺蟲劑的法律。由於此事,該書被認為是20世紀環境生態學的標誌性起點。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聯合國發起,在 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屆 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1],提出了著名的《 人類環境宣言》,是環境保護事業正式引起世界各國政府重視的開端。中國政府也參加了這個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1972年開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了 三廢處理辦公室共同研究處理位於官廳水庫畔屬於河北省的沙城農藥廠污染官廳水庫問題,導致中國頒布法律正式規定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 DDT
1973年成立國家建委下設的環境保護辦公室,後來改為由國務院直屬的部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2008年“ 兩會”後,環保總局升格為“環保部”。並對全國的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的監督管理。
各省(市、區)也相繼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廳)。並設立環保舉報熱線12369和網上12369中心,接受民眾舉報環境污染事件。
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職責是執行各級議會( 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勵開發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以控制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

背景

一、土壤遭到破壞。
據參考訊息報導,110個國家(共10億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由 森林植被
於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況十分嚴重。裸露的土地變得脆弱了,無法長期抵禦風雨的剝蝕。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化肥和農藥過多使用,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有毒塵埃降落,泥漿到處噴灑,危險廢料到處拋棄,所有這些都在對土地構成一般來說是不可逆轉的污染。
土壤是指陸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為植物生長提供機械支撐能力,並能為植物生長發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氣、熱等肥力要素。近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長,工業迅猛發展,固體廢物不斷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傾倒,有害廢水不斷向土壤中滲透,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及飄塵也不斷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導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礙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產量和質量,還通過糧食、蔬菜、水果等間接影響人體健康的物質,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二、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 溫室效應嚴重威脅著全人類
據2500名有代表性的專家預計,海平面將升高,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如孟加拉國、中國沿海地帶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數島嶼)都將被水淹沒。氣溫的升高也將對農業和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影響。 據預計,1990-2010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能源消費將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源消費將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開發中國家之間應加強能源節約技術的轉讓進程。我們特別應當採用經濟鼓勵手段,使工業家們開發改進工業資源利用效率的工藝技術。
三、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由於城市化、農業發展、森林減少和環境污染,自然區域變得越來越小了,這就導致了數以千計物種 溫室效應示意圖
的滅絕。因為一些物種的絕跡會導致許多可被用於製造新藥品的分子歸於消失,還會導致許多能有助於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於消失,甚至會引起瘟疫。
四、森林面積的減少。
最近幾十年以來,熱帶地區國家森林面積減少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億公頃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這種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40年以後,一些東南亞國家就再也見不到一棵樹了。
五、淡水資源受到威脅。
據專家估計,從下個世紀初開始,世界上將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長期缺水。請記住, 我們不能造水,我們只能設法保護水。
六、化學污染
工業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於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即使 作為地球上最後的大型天然生態系統的冰蓋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機化合物、那些重 金屬、那些有毒產品,都集中存在於整個食物鏈中,並最終將威脅到動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導致土壤肥力減弱。
七、混亂的城市化。
 到本世紀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將達21個,大城市裡的生活條件將進一步惡化:擁 擠、水被污染、衛生條件差、無安全感—— 這些大城市的無序擴大也損害到了自然區。因此,無限制的城市化應當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過度開發和沿海地帶被污染。
由於過度捕撈,海洋的漁業資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減少。因此,許多靠攝取海產品蛋白質為生的 極地臭氧層空洞
窮人面臨著飢餓的威脅。集中存在於魚肉中的重金屬和有機磷化合物等物質有可能給食魚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 沿海地區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擠在離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這種人口擁擠狀態使常常很脆弱的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氣污染。
多數大城市裡的空氣含有許多取暖、運輸和工廠生產帶來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威脅 著數千萬市民的健康,導致許多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氣體主要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
十、極地臭氧層空洞。
儘管人們已簽署了蒙特婁協定書,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兩個極地的上空仍再次形成臭氧層空洞,北極的臭氧層損失20%到30%,南極的臭氧層損失51%以上。

定義內涵

環境保護是利用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解決各種問題,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一切人類活動的總稱。
包括,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以求保持和發展生態平衡,擴大有用自然資源的再生產,保證人類社會的發展。 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涉及的範圍廣、綜合性強,它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還有其獨特的研究對象。
環境保護包含至少三個層面的意思:

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防止自然環境的惡化。包括:對青山、綠水、藍天、大海的保護。這裡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礦)濫伐(樹)、不能亂排(污水)亂放(污氣)、不能過度放牧、不能過度開荒、不能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不能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等等。這個層面屬於巨觀的,主要依靠各級政府行使自己的職能、進行調控,才能夠解決。

對人類居住、生活環境的保護

使之更適合人類工作和勞動的需要。這就涉及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學、衛生、健康、綠色的要求。這個層面屬於微觀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覺行動,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規作保證,依靠社區的組織教育來引導,要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齊抓共管,才能解決。

對地球生物的保護

物種的保全,植物植被的養護,動物的回歸,生物多樣性,轉基因的合 保護瀕臨滅絕生物
理、慎用,瀕臨滅絕生物的特別、特殊保護,滅絕物種的恢復,棲息地的擴大,人類與生物的和諧共處,不欺負其他物種等等。
這3個層面的關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側重而又統一的。3者並不矛盾、更不對立。
作為公民來說,我們對於居住、生活環境的保護,就是間接或直接地保護了自然環境;我們破壞了居住、生活的環境,就會直接或間接地破壞自然環境。
作為政府來說,既要著眼於巨觀的保護,又要從微觀入手,發動民眾、教育民眾,使環境保護成為公民的自覺行動。
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以後,“環境保護”這一術語被廣泛的採用。如前蘇聯將“自然保護”這儀傳統用語逐漸改為“環境保護”;中國在1956年提出了“綜合利用”工業廢物方針,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三廢”處理和回收利用的概念,到20世紀70年代改用“環境保護”這一比較科學的概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環境保護的內容包括保護自然環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兩個方面。也就是說,要運用現代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的利用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掌握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計畫的保護環境,恢復生態,預防環境質量的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中國重視環保還比較晚,現在各級政府的重視程度還有差距,能夠稱得上環保政府的並不多見。所以談環保市民還為時過早。

內容

環境保護又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 三廢
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噪聲、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噪聲,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幹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定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蹟、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中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主要職責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噪聲、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廢液、噪聲,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幹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定和建設等對環境 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蹟、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 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 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中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行業名錄導航

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劃分,包含了國民經濟48大類390小類,涉及各行各業及34省市全國工商名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