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公元5世紀末~6世紀初伊朗人民在宗教運動的形式下進行的反封建奴役的社會運動。因其領導人瑪茲達克而得名。運動的最初發起者是瑣羅亞斯德教高級僧侶查拉杜士特·胡拉乾。5世紀前期(或更早),他宣稱對《阿維斯陀》經作了正確的解釋,改革並淨化了瑣羅亞斯德教。他的說教有很多方面受摩尼教影響。後來這個運動在蘇西安納人班達特之子瑪茲達克領導下大大發展,成為一種社會運動。瑪茲達克教派認為世界上存在著善(光明)與惡(黑暗)的鬥爭;社會的壓迫和不平等是惡;善最終會戰勝惡。宣揚人人平等,要求實現土地、水源和其他財產的公有。他在下層民眾中說教:最高存在為所有的人在地上準備了維持生活的資料,讓人們平均分配。必須把富人所占有的物質財富和婦女分給窮人。主張節慾和苦修,戒絕肉食,鼓勵友愛互助而防止貪慾與爭鬥。
瑪茲達克的說教團結了廣大被壓迫的農民、手工業者和奴隸。國王卡瓦德一世為了抑制專橫的大貴族,一度支持瑪茲達克運動。公元 5世紀末,民眾採取暴力行動,闖進貴族的堡壘,奪取財富,占有邸宅,解放婦女。大貴族和瑣羅亞斯德教的高級僧侶震驚。國王卡瓦德一世在地位穩固後,於 528年召開神學會議,由其子庫斯魯(一世)布署埋伏,出席會議的瑪茲達克教派包括瑪茲達克本人,全部被害。此後,瑪茲達克教派被宣布為邪教。瑪茲達克運動雖然失敗,但沉重地打擊了世俗貴族與僧侶貴族的政治和經濟勢力,標誌著伊朗歷史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