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美國理財教育的歷史,其實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么長。20世紀50年代,有一個反映美國青少年文盲現狀的調查報告《強尼為什麼不能讀》,給美國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衝擊。20世紀90年代,美國社會再次受到衝擊。這一次不是“文盲”而是“理財盲”。1997年,有一個專業團體對美國十二年級(相當於中國的高中三年級)的學生進行了有關金融知識水平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學生成績不及格。
其實“理財盲”並不是美國的“專利”。2004年,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針對中學生進行的理財知識測評結果表明,滿分100分中平均成績為40.1分,絕大多數的中學生都是“理財盲”。
影響
現在很多父母還沒有意識到:未來社會,孩子們所面臨的最重要課題並非知識所帶來的挑戰,而是“理財盲”的威脅。美國甚至把4月定為“青少年理財教育月”。
有“世界經濟總統”之稱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格林斯潘率先提出了“理財盲”這一名詞。他認為,“理財盲是社會中產生的‘21世紀新型盲人’,將會釀造出比文盲更可怕的悲劇。”
建議
理財教育並非是單純灌輸知識,而是幫助孩子養成人生所需的智慧和正確價值觀,它更是一門生活教育,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格林斯潘曾說過:只有正確的理財教育,才是能擺脫經濟危機的最好“處方”。“有力、有效的理財教育才是強化國家經濟體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