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
小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E.Lucas Jr.)
羅伯特·巴羅(Robert J.Barro)
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J.Sargent)
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
簡述二戰以後,西方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經歷了50—6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時代。這一方面是由於當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為標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另一方面,是由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空前發展,凱恩斯國家干預政策的實施,暫時緩和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但進入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開始陷入“滯脹”局面:一方面,生產過剩,產品積壓,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經濟停滯不前;另一方面,物價持續上漲,而且漲幅較大。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並存的現實使凱恩斯主義在理論上不攻自破,在實踐中處於兩難境地。根據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經濟危機和通貨膨脹互不相容。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生產萎縮,從而引發經濟危機,需求過度才導致通貨膨脹。若要刺激經濟成長,就要擴大財政開支和貨幣發行,增加社會總需求,這無疑會加劇通貨膨脹。若要控制通貨膨脹,就要縮減財政開支和貨幣發行.控制社會總需求,而這又會加深經濟危機。當被許多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奉為圭臬的凱恩斯主義在理論上無法自圓其說,在實踐中無能為力時,西方經濟學又一次陷入危機。在這種背景下,旨在以理性預期方法說明凱恩斯巨觀經濟政策無效性的理性預期學派應運興起,盛極一時。在西方經濟學中,預斯是指經濟活動者為了謀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對與經濟決策有關的不確定因素進行預測。如商品生產在進行生產決策時,要對未來的商品生產價格和市場需求進行預測,然後才決定生產什麼,生產多少以及如何生產。在西方經濟學中,對預期的關注由來已久,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及貨幣通論》一文中以就業水平的分析,對貨幣需求、投資水平與經濟周期的考察都是基於預期範疇進行的。但他實際上並未明確回答預期如何形成及預期如何影響國民經濟運行等問題。凱恩斯關於預期的論述是零散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從根本上講,凱恩斯的預期觀是“非理性”的預期觀。此後經濟學家約翰·穆斯(Jhon·M Mth)、羅伯特·盧卡斯(Robert.Lucas)等分別對預期進行了開創性研究,最終形成了以盧卡斯為首的理性預期學派。在許多總量經濟學派中,理性預期學派以其鮮明的有別於凱恩斯正統經濟的理論和政策主張而引人注目。下面我們來考察預期從非理性到理性的發展變化過程。靜態預期靜態預期是在蛛網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蛛網理論是本世紀30年代問世的一種關於動態均衡分析方法的個體經濟學理論。其內容是考察價格波動對下一周期產量的影響以及由此產生的均衡的變化。靜態預期借用蛛網模建立了靜態預期模型。外推型預期靜態預期雖然簡潔明了.但卻失之於過分簡單。市場價格不會始終不變,商品生產者在遭受多次挫折之後會總結經驗教訓,修正以前對市場價格的預期。因而,1941年經濟學家梅茨勒(L.Metzler)引入了外推型預期,發展了靜態預期。他認為.對未來的預期不僅應以經濟變數的過去水平為基礎,而且還要考慮經濟變數未來的變化趨勢。適應性預期1956年,美國經濟學家菲利普·卡根(Cagen)提出了適應性預期理論。理性預期前述三種預期各有特點,但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即三種預期沒有建立在對經濟行為理論深入考慮的基礎之上。即使是較先進的適應性預期也只是依據對被預期的變數的過去數值來進行預測,不能充分利用與預期變數相關的其他變數提供的有用信息。1961年,約翰·穆斯在借鑑以往預期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理性預期假說。理性預期是指經濟當事人為避免損失和謀取最大利益,會設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對所關心的經濟變數在未來的變動狀況作出儘可能準確的估計。穆斯在《理性預期與價格變動理論》一文中,先後給出三個假定:(1)由於信息是稀缺的;經濟系統一般不會浪費信息;(2)預期的形成方式主要取決於描述經濟的有關體系結構;(3)公眾的預期對經濟體系的運行不產生重大影響(除非它以內部信息為基礎)。穆斯認為,有理性的人在形成經濟變數的預期時,會充分利用同決定該變數有關的所有可獲得的信息。因此經濟學家在構建經濟模型時應假定預期的形成應以決定預期的可獲得的信息為基礎。穆斯的理性預期假說的經濟學含義是:(1)理性預期是經濟主體利潤或效用最大化的自然結果,是最準確的預期。(2)經濟當事人的主觀機率分布等於經濟系統的客觀機率分布。理性預期並不保證每個人都有同樣的預期,也不要求每個人的預期都正確無誤,但理性預期的誤差平均為零。預期學派經濟政策理論的價值取向理性預期學派主要側重於對傳統經濟理論和政策的批判與否定,沒有提出具體、系統的經濟政策主張,但透過字裡行間,人們不難窺知理性預期學派經濟政策理論的價值取向。1.理性預期學派以追求經濟發展的自然水平政策目標.反對人為地刺激產量和就業水平的增加。理性預期理論包含了“無為而治”的政策思想。在理性預期學派看來、市場經濟具有內在的穩定性,其運行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自由市場制度能使總產量和總就業水平長期保持在自然水平之上。因而反對政府通過財政擴張和貨幣擴張來提高產量和增加就業。這與旨在通過擴大財政開支和貨幣發行來刺激經濟成長的凱恩斯主義形成鮮明對比。2.崇尚自由經營,反對政府過多於預經濟。理性預期學派屬於當前西方保守主義的新型自由經營論思潮。他們認為,市場機制,自由競爭能夠保證資本主義長期協調,穩定地發展,並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各種資源,克服經濟危機,建立自然秩序。3.巨觀經濟政策無效論。理性預期學派認為,經濟當事人都遵循最大化原則,工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同時,理性的經濟人都能收集到儘可能充分的信息,並據此作出理性預期,這種預期結果非常準確,可以與職業經濟學家運用數學模型解出來的結果相媲美。這樣,人們能夠迅速認識政策制定者意圖,並對政府的政策和價格變動事先採取預防措施,結果抵銷了政策的預期效果,導致政府政策無法發揮預期效應。理性預期學派理性預期學派是在凱恩斯經濟學危機中興起的西方重要經濟學流派之一.它以自己獨有的理性預期理論反對長期居於正統地位的凱恩斯經濟學,並使西方總量經濟學在理論結構、分析方法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理性預期理論及其在經濟學中的套用,被看成是今年來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之一.在戰後大約30年裡,凱恩斯經濟學成為西方經濟學界的正統經濟學.凱恩斯經濟學作為西方國家政府經濟政策的理論依據,長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和政策,有力地促進了西方國家經濟的發展.或如有的經濟學家所指出的,凱恩斯經濟學造成了西方國家經濟整整一代的繁榮.但是,在本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國家經濟普遍陷入"滯脹"困境之後,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和政策便失靈了.所謂"滯脹"(或稱停滯膨脹)是指經濟蕭條、大量事業同嚴重的通貨膨脹同時並存的經濟現象.按照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分析,西方國家經濟的主要問題是有效需求或社會總需求的問題,重要的是政府實行需求管理.在經濟中出現蕭條和大量失業的時候,政府應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一擴大社會總需求,進而擴大產量,增加就業,最終實現充分就業.而在經濟中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的時候,政府則要實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縮小社會總需求,進而減少通貨膨脹的壓力,最終消除通貨膨脹.政府的這種一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調節經濟的行為被稱作"逆經濟行事".在"滯脹"的局面之下,這種"逆經濟風向行事"的方式便行不通了.總之,在"滯脹"現象出項之後,政府的行為處於一種"兩難"的處境.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們根據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無力解釋這種現象,也拿不出有效的使經濟走出困境的處方,凱恩斯經濟許深深陷入危機之中.凱恩斯經濟學的危機,為凱恩斯學派以外的其他的經濟學派的興起提供了契機.既然凱恩斯經濟學面對著"滯脹"的局面一籌莫展,那么,經濟生活便需尋求新的理論和政策,以解決現實所提出的新的經濟問題.於是,一些原來扮演次要角色的經濟學家、經濟學流派(如貨幣主義學派、新制度學派)便紛紛粉墨登場,出台亮相.一面批評凱恩斯經濟學的缺陷,一面宣揚自己的理論和政策主張.他們在批評凱恩斯經濟學的大合唱中,調門很高,對現行的經濟政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理性預期學派便是在這樣一種形勢下興起的.60年代初,約翰·穆思在一篇題為<<理性預期和價格變動理論>>的雜誌文章中,最初提出了"理性預期"(Rationl expectation)的概念,這可以看作是該學派的緣起.之後,盧卡斯、薩金特、華萊士、拉平等人循著理性預期的思路,闡發了諸如工資、就業、失業、貨幣、通貨膨脹、經濟周期、政府行為和經濟政策的作用等一系列理論問題,並猛烈批評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和政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新古典總量經濟學。理性預期學派的興起,在西方經濟學界頗為引人注目,以致有的經濟學家認為,理性預期理論的提出是七八十年代以來總量經濟學領域最重要的突破性成果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巨觀經濟分析方法和理論結構。基本觀點一、理性預期假設.約翰·穆思在<<理性預期與價格變動的理論>>一文中,給"理性預期"下了這樣的定義:經濟活動當事者的預期由於相同的信息背景,趨向於理論預測的結果.換言之,經濟活動當事者和理論分析,由於根據同樣的信息背景,將得出一致的預期的結果.在進一步解釋理性預期概念時,穆思指出,該假說斷定下面三種情形:信息是稀少的,而且,一般說來經濟制度沒有浪費信息;預期的方式特殊地依賴有關的經濟制度;公眾的預測對經濟制度的運行無重大的影響,公眾的預測僅僅反映經濟制度的運行趨勢.與此相聯繫,理性預期模型有三個主要的相互聯繫的成分,一是關於經濟結構的假定,這個假定規定經濟活動當事者對於市場活動的預期和其知覺間的相關性,政府官員對經濟運行的理解力和其確定財政和貨幣政策間的關係,以及私人經濟活動當事者和政府在決定包括產量、就業、失業等總量和通貨膨脹率上的相互作用.對於理性預期假說是極為重要的有兩個關鍵的假設:一是對於私人經濟活動當事者具有重要關係的信息,包括對經濟結構本身的特徵的了解,對己為該結構證明為合理的過去和現在的一系列數據的了解;二是自然率假說的套用性.理性預期的第二個主要的成分是私人經濟活動當事者有效地收集和套用信息.這是理性預期模型的基本的突出的特徵,也是其一般性原理(或稱理性預期要求).這個理性預期要求,把人們收集和套用信息的活動與作為理性的經濟人的私人經濟活動當事者的其他活動同等看待.就此而言,效率意味著私人活動當事者把一定數量的資源用於收集和套用信息,套用資源的數量標準為,資源的邊際選擇成本等於從信息中所獲之邊際收益.理性預期模型的第三個成分則是對信息的有效性和有用性的特殊說明.在這裡,要闡發信息問題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商業周期性質問題的關係.在這方面,理性預期的研究結果,是形成一系列關於信息的假定,這些假定可以處理關於政府行為和商業周期的兩個命題:中性假說和非中性假說.二、中性假說和非中性假說.中性假說,或稱貨幣中性假說,是指經濟的總產量和就業的實際水平和自然水平間的不同的時間類型(這種時間類型形成商業周期的主要成分)同包括系統地對商業周期發展做出反應的貨幣和財政活動無關.在這裡,系統的貨幣活動僅僅影響名義變數,例如價格水平和通貨膨脹率.非中性假說則恰好相反,認為商業周期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依賴於貨幣和財政活動.但需要指出,首先,中性假說並不意味著政府的系統的行為一般不能影響總產量和就業.該假說強調,政府的系統的行為首先改變微觀的經濟結構和總量的自然水平,在這個意義上,它影響經濟總量.其次,中性假說和非中性假說是不矛盾的.特殊地說,中性假說並不是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歷史上在消除實際巨觀經濟波動上是不重要的因素,也許是最重要的因素.勿寧說,中性假說僅僅意味著,系統的貨幣活動在這方面所起的作用並不是連續的.就是說,它有時起到正的方向的作用,有時起到負的方向的作用,有時又不起任何作用.最後,中性假說和非中性假說還同信息的假設有關.關於信息的假設主要是:1.私人經濟活動當事者,若實際觀察和預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話,將充分了解經濟結構,以正確地預測這些政策的平均的影響;2.私人經濟活動當事者已經按照其構想和預期調整自己的行為;3.若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包括系統地對商業周期的反映,即使政府不宣布其行為類型,私人經濟活動當事者也將把這種類型推斷出來.就是說,政府的系統的貨幣活動和財政活動是可以預測的;4.許多貨幣活動和財政活動既不易於預測也不易於構想.因為這些活動是基於具有不完全的信息的私人行為和對通貨膨脹的不正確的預期.5.有既定的不可預測或不可預料的貨幣和財政活動所造成的經濟狀態的不確定性的程度逆向地依賴於這種活動的數量和頻率.換言之,貨幣和財政行為的變化越大,既定影響越小.在這5個關於信息的假設中,前三個意味著中性假說,因為在政府的貨幣和財政活動可以預期的情況下,它們便不能對產量和就業產生影響.第四個假設則意味著非中性假說,因為在政府的貨幣和財政活動不可以預期的情況下,它們便可能對產量和就業產生影響.第四個假說,則超越了中性假說和非中性假說,名之為"變化假說".變化假說代表一種對非中性假說的精確化.和"變化假說"並行不悖的是"錯誤配置假說",以為著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變化越大,更為可能的是,私人經濟活動當事者錯誤的解釋其他的經濟擾動,並失與對資源配置的調整,而這些其他的經濟擾動卻要求對資源配置進行調整.三、自然率假說.自然率假說是理性預期學派理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理性預期概念,自然率假說在該學派的理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然率假說是作為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失業與通貨膨脹負相關的互替關係,即所謂菲利浦曲線的批判的武器提出來的.在自然率假說形成之前,關於通貨膨脹與經濟總量(產量、就業和失業)之間的關係,人們通常只是簡單地接受一條穩定的菲利浦曲線的假說,把較低的失業率和較高的通貨膨脹率聯繫起來,並暗含地假定,這個交替關係同過去和現在的貨幣和財政行動無關.相應地,政府可以套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使產量和就業保持在它所希望保持的水平上,若它願意接受同其所選擇的產量和就業水平相聯繫的通貨膨脹的話.自然率假說反對這種常規的見解,它認為,在經濟總量(產量、就業、失業)和通貨膨脹率之間不存在一種固定的關係,而在這些經濟總量同實際通貨膨脹率和其關於通貨膨脹率的預期間的差別之間,則存在一種固定的關係.更特殊地說,自然率假說認定,給定經濟的微觀經濟結構,私人經濟活動的當事者,包括企業家、消費者、工人的基於對通貨膨脹率的正確的預期的經濟行為,會形成唯一的總產量、就業和失業的水平,亦即其"自然水平".總產量和就業高於、等於或低於其自然水平,是同通貨膨脹高於、等於或低於一般預期通貨膨脹率相聯繫的.自然率假說並不意味著,貨幣和財政活動不影響對產量和勞務的總需求水平,它也不否認歐洲能夠需求影響產量和就業的實際水平,但它意味著對政府行為,例如所得稅率的變化和失業補助金的變化,會引起整個時期經濟總量(產量、就業、失業)的自然水平的變化.但是,自然率假說意味著,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必影響實際通貨膨脹率和預期膨脹率間的差別,從而使產量和就業的實際水平相對於其自然水平而發生變化.另外,若人們的關於實際通貨膨脹率高於或低於預期通貨膨脹率的經驗使得他們傾向於提高或降低通貨膨脹預期,那么,產量和就業的自然水平便只是同一種穩定的通貨膨脹率相一致的水平.產量和就業水平高於其自然水平,包含著預期的實際的通貨膨脹率的穩定的增長.相反,預期的和實際的通貨膨脹率下降,則需要一蕭條時期,這時的產量和就業水平低於其自然水平.這樣,自然率假說便意味著,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不會使產量永久地高於其自然水平,或失業率永久地低於其自然水平.四、政府行為.政府行為是可以預測的,雖然可以不無理由地假定,政府的大量活動不是系統的,但並非是不可預測的.例如,所公布的測量貨幣價值的數據和財政變數及價格指數,都可以作為人們對政府行為進行預測的依據.即使政府的某些貨幣和財政活動現在是不可預測的,但並非是以後將永遠不可預測的.而且,政府的貨幣活動和財政活動的系統的部分,又是為人們所熟知的,各個時期反覆重複一種同樣的措施,將會使人們形成一種對政府行為的一種預期的觀念,因而,人們便將以自己的特殊行為來抵消政府的影響,從而使政府的政策的作用減至最低.政府政策的作用在於"出奇制勝",即在人們對政府的政策還沒有做出正確的、理性的預期的時候,它們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當人們對政府的政策逐漸熟悉之後,能夠對政府行為較為準確地做出預期,政府政策便將逐漸失效了.基於此,理性預期學派解釋何以凱恩斯主義的管理需求的政策會逐漸喪失效力的原因.認為,凱恩斯主義的管理需求的政策,在其最初套用於經濟生活的時候,人們還不熟悉它,尚不能對它做出理性預期,因而它顯示了較大的效力.後來,凱恩斯主義的管理需求的作出不斷地、反覆地在經濟生活中套用,人們對它也逐漸熟悉起來,並能做出較為準確的合理的預期,一致使它再也沒有最初所顯示出來的那樣的效力了.這可以適用於對任何一種政策作用的說明.分析方法一、預期的形成本身成為經濟分析的對象.理性預期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預期的形成本身就是經濟行為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應該確立一種經濟分析方法,就像套用各種經濟學原理去分析市場行為那樣來分析預期的形成.在這裡,預期的形成第一次成為經濟分析的對象.凱恩斯也深知對未來的預期對於經濟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並指出了企業的投資函式是資本主義經濟之所以發生動盪的主要原因.在他的理論中,企業投資決定於投資者的精神狀態,即其對於投資的未來的利潤率(即資本邊際效率)的預期.因此,活力、商業信心、投資者集團的群體心理,成了凱恩斯經濟分析的核心.雖然如此,但在凱恩斯的模型中,預期的形成卻被置於心理學的領域而沒有置於經濟學領域,因而還不屬於嚴格的經濟分析.與凱恩斯不同,理性預期學派把預期看成是利用最好的經濟模型和所有現已掌握的信息所得出的關於某個經濟變數的水平或變化率的明確的預測.換言之,預期的觀念是一經濟模型為基礎的合理的經濟預測.在這裡,其獨特之處在於向經濟學家們展示了一個在自己的模型中處理預期的新方法.二、把經濟活動當事者基於理性預期所可能採取的對策作為研究的對象.理性預期學派的基本命題是:消費者和企業使許多信息對其有用,他們不僅是巨觀經濟政策的調節的對象,而且也以自己的理性預期的經濟行為積極影響巨觀經濟政策的制定.他們對巨觀政策的反應,決定著這些政策的效果.換言之,巨觀政策的成功與否不僅決定於政策的制定者一方,還在於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和消費者的行為.企業和消費者的行為是巨觀政策的制定者必須充分了解並在制定政策時予以充分考慮的.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表明,在理性預期世界中,政府的需求管理的政策是無效的.因為這一政策沒有顧及到企業和消費者方面的理性預期行為的影響.反過來說,由於沒有考慮到企業和消費者的理性預期行為在經濟生活中的實際作用,使得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喪失了效力.這對於那些堅持凱恩斯主義信條習慣上認為"大蕭條"不會重演的人們來說,是相當感到震驚的.三、堅持新古典的信條.理性預期學派,從經濟學範疇上劃分,屬於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新古典經濟學的一個基本的特徵,是他強點作為理性的經濟人的理性的經濟行為.理性預期學派的理性預期理論,實際上是對新古典經濟學關於理性經濟人的理性行為的分析的擴展與補充,或者說,它是沿著新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思路進一步展開其理論分析的.進一步說,在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分析中,始終堅持新古典經濟學的如下三個重要的信條:第一,經濟當事人的實際經濟決策,例如關於儲蓄、消費或投資的決策,只取決於實際的而不是名義的或貨幣的因素;第二,在經濟當事人的的有限信息之下,他們是一貫的和成功的最優先者,即他們連續地處於均衡中;第三,在評價經濟環境時,經濟當事人不會犯系統的錯誤,即他們具有理性預期.在經濟分析中,強調經濟變數的實際因素,對於經濟當事人的決策的決定作用,以及強調經濟當事人連續的實現均衡,是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基本特徵.此外,新古典經濟學還假定,人們進行經濟活動時已掌握完全的、充分的信息,因而,他們會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隨時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以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實現新的均衡.但是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學不重視預期的作用,在那裡,人們的經濟行為是隨時根據信息進行調整的.以充分的信息為根據對未來的經濟形勢進行理性預期,從而決定經濟當事人的經濟決策,這是理性預期學派對於新古典經濟學的新的理論貢獻.進一步說,它是在新古典經濟學的完全理性假定之下所做出的關於人的經濟行為的新的理論分析.此外,理性預期學派在分析方法上還有一些重要的特點,例如,它強調經濟活動的動態分析,每種經濟變數都打上時期的烙印,考察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經濟活動的變化過程及發展趨勢,並把經濟活動的動態分析同理性預期的分析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具有理性預期的動態經濟分析理論.在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中,還大量套用數學方法.在這裡,幾乎動用了一卻可能動用的數學工具,因此,使其分析具有數量上的精確性.這也應該是它分析方法上的一大優點.但從另一角度上看,也是一個缺點,因為這樣一來便使得一般缺乏嚴格數學訓練的讀者望而卻步,使之不易為一般大眾所了解.理論觀點對現代西方經濟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個體經濟學中,由於引進理想預期的分析,將對傳統的帕累托最優先的分析做適當的修改;在總量經濟學中,由於引進理性預期、貨幣中性、自然率假說,將改變傳統的巨觀經濟運行機制的分析,並將否定失業與通貨膨脹相互易位的關係,即菲利浦斯曲線.在經濟學方法上,將較多的採用經濟計量方法,論述隨機變數在經濟活動中的影響.一、理性預期學派與個體經濟學.在西方經濟學界流行的個體經濟學,作為西方主流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基本上是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學的價格制度和價格與產量決定的分析.這種理論分析在分析方法上屬於靜態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理性預期學派對於傳統的微觀積極理論的最重要的貢獻,是它提出了理性預期的假說.理性預期假說,反映了在動態的一般均衡條件之下,經濟活動當事者為實現其經濟行為最優先的基本要求.考慮到理性預期的因素,經濟學應當進行一般動態均衡的分析,並且在個體經濟學中占有相當的分量.就產品市場而言,不但要進行靜態均衡分析,還要進行動態均衡分析.在傳統的個體經濟學中,對產品市場均衡的分析,基本上是靜態均衡分析.在這時沒有時間的概念,僅有在"虛空"中的抽象的經濟變數的變動及其打破均衡或形成均衡的狀況.就是說,人們沒有以理性預期預測價格的變動,並根據這種價格的預期來確定自己的產量的決策.為吸收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研究成果,應該在個體經濟學中,加強動態均衡分析的力度.就產品市場分析而言,要考慮影響消費者行為的長期的、動態的應素,引入"前瞻性消費理論",考慮影響供給者(廠商)行為的長期的、動態的因素,引入"前瞻性投資理論".就勞動市場分析而言,要考慮影響勞動供給和勞動需求的長期的、動態的因素,從長期的、動態的角度絕地功能勞動的均衡.這裡當然也要貫徹勞動的邊際收益等於勞動的邊際成本的利潤最大化規則,但這裡是從長期的、動態角度對最大化利潤規則的體現,這裡要考慮工人對工資率變動的預期,也要考慮貨幣衝擊對工人和廠商的經濟活動的影響.總之,要考慮理性預期及變動的經濟事件對勞動市場的長期的、動態的均衡影響.二、理性預期學派與總量經濟學.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對總量經濟學的影響頗大.這種影響可以從兩方面分析:一是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化;二是對原有的總量經濟學理論與政策觀點的變革.1.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化.理性預期學派理論分析的最終目的,是以個體經濟學取代總量經濟學,消除現存的總量經濟學.在他們看來,巨觀經濟變數、總供給、總需求、總就業量,是由具體的微觀的經濟變數加總而成的.因此,要了解巨觀經濟變數的變動情況和變動規律,首先必須探討微觀經濟變數的變動情況和變動規律.另外,再從理性預期假說、貨幣中性假說、自然率假說發揮作用的情況看,理性預期學派也必然將從微觀的經濟分析取代巨觀經濟分析.就理性預期假說而言,驚醒理性預期的主體是一個一個具體的經濟活動的當事者,正是一個一個具體的經濟活動的當事者的理性預期,以及其在理性預期基礎上所做的經濟決策,構成了整個社會最優先的經濟活動的基礎.因此,要探討整個社會最優先的經濟活動,便須首先探討具體的經濟活動當事者的理性預期行為和決策,這就必須進行微觀經濟分析.再就貨幣中性假說而言,貨幣之所以僅僅起到作為交換的媒介和經濟計量工具的名義變數作用,也關鍵在於具體的經濟活動當事者按照理性預期進行實際的經濟活動.換言之,正是經濟活動當事者的理性預期及其活動,使貨幣僅起到名義變數的作用,使之具有中性.這也意味著對具體的經濟活動當事者的經濟活動的微觀經濟分析.至於自然率假說,它把各種經濟變數的自然率水平規定為各種市場實現均衡時所達到的水平.顯然,"自然率假說"要求分析各種市場實現均衡的情形.而對各種市場均衡的分析,則屬於個體經濟學的範疇.但在理性預期學派那裡,這種微觀經濟分析是用來說明總量經濟行為的.2.總量經濟學的變革.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是與凱恩斯經濟學大相逕庭的.可以說,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的提出,是對傳統的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的變革.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否定有效需求理論.有效需求理論是傳統的凱恩斯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的全部理論和政策的分析,都是以有效需求理論為基礎的.理性預期學派關於巨觀經濟行為的分析,則從根本是否定了這種有效需求理論.理性預期學派一理性預期否定這個有效需求理論.按照理性預期學派的分析,經濟活動當事者的理性預期行為,使其投資決策是較為確定的,而且,在市場價格機制的作用下,總能使市場出清,即產品市場和勞動市場沒有供給超過需求的現象發生.因此,在這裡沒有有效需求的問題.雖然,在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中,也有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分析,或總供給或總需求的均衡分析,但在這種分析中,與凱恩斯的總需求決定總供給的分析不同,主要是在微觀層次上對經濟活動當事者的以理性預期為基礎的消費與供給活動的分析,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均衡是作為經濟活動當事者的供求行為的均衡結果而出現的.這和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是根本不同的;對菲利浦斯曲線的否定.理性預期學派對傳統的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變革的另一個突出的表現,是其對表明失業與通貨膨脹的交替關係的菲利浦斯曲線的否定.理性預期學派對菲利浦斯曲線的否定的根據,在於經濟活動當事者的理性預期和經濟中的自然失業率的存在.經濟活動當事者的理性預期,使貨幣數量的增加,從而價格的提高(通過通貨膨脹)不能影響實際經濟變數的變動.正是這些實際經濟變數的均衡,決定自然失業率.因此,在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間不存在負相關的相互交替的關係.這種對菲利浦斯曲線的否定,是對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的根本性打擊;對巨觀經濟政策的否定.凱恩斯主義巨觀經濟政策行為的基本特點是"逆經濟風向行事".理性預期學派以理性預期理論證明,這種"逆經濟風向行事"以穩定經濟為目標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完全不靈的.因為,按照理性預期學派的分析,經濟活動當事者的理性預期及其針對政府的經濟政策所做的對策,將大大抵消政府經濟政策的作用,由此得出政策無效的結論.理性預期學派的"政策無效論",是對傳統的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的政策主張的根本否定.三.理性預期學派與經濟學方法論的更新.理性預期學派的理論活動也引起了經濟學方法論的更新.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模擬經濟模型在說明實際經濟中的新作用.模擬的經濟模型以其抽象的、虛擬的、非現實的特徵,來說明實際的經濟現象.而且,按照盧卡斯的觀點,一個經濟模型越是"現實的",其可以用於說明實際經濟的有用性越少,人們就越不願意選擇這種模型.這裡所講的模型的"非現實性",是指對大量的實際的經濟現象的一種科學抽象,是對實際的經濟現象的本質的概括.顯然,說明實際經濟現象的本質的虛擬的抽象的經濟模型,同任何一種具體的實際的經濟現象都不同,企圖在這種虛擬的抽象的模型中找到完全同某一具體的經濟現象完全相同的東西是不可能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任何反映經濟現象本質的抽象的經濟模型都是"非現實"的.然而,這種非現實的抽象的經濟模型,卻是對實際的經濟現象的本質的最準確的概括,因而可以用來解釋實際的經濟現象和實際的經濟關係.而且越是"不現實"的,越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實際上,任何一種科學研究都是走的這樣一條科學抽象道路,都在貫徹這樣一條模型的"非現實性"的原則.這不是理性預期學派經濟學家的新發現.理性預期學派在這一方面的新貢獻,在於他們提出的抽象的經濟模型檢驗某種政策效果的觀點.盧卡斯曾經指出,理論經濟學的作用之一是提供充分有說服力的假想的經濟體系.這個體系像一個化工廠那樣起作用,利用這樣的化工廠,使那些在實際經濟中以驚人的花費才能實驗的政策,能夠以低得多的代價得以試驗.這種以抽象的模型檢驗某種政策效果的觀點,具有一定的創意.如果把決定某種政策在實際經濟中將發揮作用的各種參數和約束條件以一個經濟模型顯示出來,觀察政策在這些參數的作用下和有關的約束條件之下所能得到的結果,也就等同於在實際經濟中的檢驗.這實際上就是自然科學中的那種科學實驗的方法.只是在以往的包括經濟學在內的社會科學中尚未套用過這種方法.理性預期學派的這種以經濟模型檢驗政策效果的方法,應該說,具有積極的意義.這種方法大大革新了經濟研究的方法,使其向"使用性"大大跨進了一步.2.時間系列分析與理性預期分析的結合,使經濟分析具有動態的實感.理性預期經濟學家,尤其是盧卡斯,非常重視經濟的時間系列分析.認為,一切經濟活動都是通過時間運行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產生新的經濟事件,不斷出現新的經濟擾動,人們總要努力對行將產生的經濟事件、經濟擾動以及各種隨機的經濟變數做出力求準確的理性預期,以規範自己的經濟活動.因此,經濟分析,從根本上說來,是時間系列的分析,又是對人們的理性預期行為的分析,或者說,是時間系列的分析和理性預期分析的結合.在理性預期學派之前,經濟學已發展了一種以動態一般均衡為特徵的時間系列分析,利息功能預期學派的新貢獻在於把理性預期進入時間系列,從而把以時間系列為特徵的經濟活動與人們的理性預期結合起來,跟完整、更準確地表述了經濟活動當事者具有理性的經濟說道的特徵,使之更加具有動態的實感.這種分析方法,特別在分析具有長期的、動態的特徵的經濟周期的問題,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正是依照這個方法對經濟周期現象的說明,使經濟周期理論更為充分地反映了經濟現象的本質.3.全方位、多角度的經濟計量模型,使經濟分析在數量上更加精確化.理性預期學派經濟學家,實際上是經濟計量學家,他們所設計的各種抽象的、虛擬的或非現實的經濟計量模型,都是經過經濟計量充分論證的,他們所展開的時間系列分析、理性預期的分析,都充滿了經濟計量的分析.可以說,理性預期學派以全方位、多角度的經濟計量模型,使經濟分析在數量上更加精確化.如果說,戰後西方經濟學有一種日益數量化的發展趨勢,那么,理性預期學派的經濟計量模型的發展,可以算作是這種數量化發展趨勢的一個典型的代表.在理性預期學派的經濟計量分析中,調動了包括微積分、線形代數、機率論、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等幾乎一切數學工具.因此,使得分析頗為艱深.顯然,理性預期學派的這種經濟計量的分析方法,也對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以致使得一位去過美國的中國中青年經濟學家發出感慨:"我現在不懂經濟學了."的確,不懂得數學,特別是不懂得經濟計量方法,就不懂得經濟學.理性預期與價格變動的理論理性預期和價格變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