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
性味
性溫,味辛、微甘。
功效
健脾補肺,益氣生津。
主治
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虛喘咳,氣短自汗。
採集加工
秋季來挖,曬乾,或切成薄片。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有淡黃色乳汁,具濃臭。莖分枝多,疏生白色刺毛。葉互生,葉片闊卵形,較小,先端鈍或急尖,基中淺心形或圓鈍,邊緣微波狀或具線鈍圓鋸齒,上面有短伏毛,下面沿網脈疏生短糙毛。花頂生或側生;花梗被刺毛;花萼貼生至子房頂端,有10條明顯輻射脈,脈上疏生白色刺毛,裂片彼此遠隔,邊緣具細鋸齒,背面被白色刺毛;花冠球狀闊鐘形,長2cm,直徑2-2.5cm淡黃綠色,先端深紫紅色,外側先端有刺毛。蒴果下部半球狀,上部短圓錐狀或有尖喙。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3500m的山地草坡多石礫處或溝邊灌叢中。分布於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
藥材性狀
根呈長紡錘狀或圓柱狀,有時壓扁,少分枝,長20-50cm,直徑1-3cm,靠近蘆頭處細小,形似蛇頭或蚯蚓頭。表面棕黃或淡棕色。有縱溝,疏生橫長皮孔,上部具細密環紋。根莖(蘆頭)較長,具多數細小莖痕和芽痕。質堅硬,斷麵皮部棕色,木部黃白色。具特異臭氣,味辛、微甘。
藥理作用
增強耐缺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