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作格現象研究

《現代漢語作格現象研究》主要探討現代漢語的作格現象,從作格動詞到作格句式,到有關作格的語言類型研究,由點及面,構成一個整體。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現代漢語作格現象研究現代漢語作格現象研究
書 名: 現代漢語作格現象研究

作 者:曾立英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12月

ISBN: 9787811087741

開本: 16開

定價: 28.00 元

內容簡介

《現代漢語作格現象研究》主要探討現代漢語的作格現象,從作格動詞到作格句式,到有關作格的語言類型研究,由點及面,構成一個整體。全書除緒論和結論外,正文共分五章。緒論部分主要回顧“作格”在國內外研究的狀況,從五個角度綜合說明前賢對於作格的理解,闡明《現代漢語作格現象研究》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主要是在給動詞分大類的基礎上確立作格動詞這一細類,認為作格動詞的分出與動詞分類的另外兩個維向有重要的關聯。這兩個維向分別是:(1)雙論元動詞還是單論元動詞的分類;(2)動詞的動態、靜態等情狀類型的分類。此外,同樣重要的是,作格動詞自身必須有自己的論元結構:一個必有論元——“中介”,一個可選論元——(外部)“引發者”。具體說就是,從論元的配置上看,作格動詞必須既能夠出現在單論元句中,也能夠出現在雙論元句中;從句式的情狀類型上看,作格動詞所出現的單論元句表達“中介”這個參與者靜態的情狀類型。雙論元句則表達“外部引發者致使某物達成某狀態”的動態義。

第二章論證漢語作格動詞的判定標準。根據前章所梳理出來的作格動詞的基本特點,我們在作格動詞能出現在NP1+V+NP2和NP2+V交替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個診斷式——“使+N+V”和“NP2+自己+V了”的結構,作為判定漢語作格動詞的相容的析取標準。符合這些條件的漢語動詞,才是真正在句法語義中有作格性的動詞。

第三章具體描寫現代漢語的160個作格動詞,並將這些動詞分成四小類,逐一討論。這四類分別是:表“狀態變化”的作格動詞,表心理狀態變化的作格動詞,兼屬形容詞的作格動詞和表“自身變化”的作格動詞。每一子類都討論其特點,列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動詞及其各大詞典在這些詞的釋義上的得失,並列出符合該類特點的詞表。該章還把對作格動詞的探討和詞典釋義联系在一起,指出現有詞典在對作格動詞的釋義上存在一些模糊之處,有待修正。

第四章討論漢語中最重要的兩種作格句式:動結式與存現句。與鑑別作格動詞的方法相同,我們依然用“既可以用於‘表中介的狀態’的單論元句中,也可以用於‘表使中介成為某狀態’的雙論元句”,作為形式標準來鑑別作格性動結式。《現代漢語作格現象研究》還以“破”為例,說明古代漢語作格動詞向動結式的演變。存現句是一種專用的、作格角度的中介句,但存現句中的動詞不是作格動詞,而是由非賓格動詞、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等不同類型的動詞來充當的。這些不同類型的動詞進入存現句後,受句式的制約,在句中統一表現為非賓格動詞的特點:(1)只帶“中介”單論元;(2)動詞表達該論元有關的狀態、現象而非有意識的動作。

第五章借鑑Dixon(1994)的觀點,根據S、A、O三者之間的關係,從語言類型學的角度考察漢語的主語系統的選擇情況。Dixon把語言分為“主格一賓格”、“作格一通格”和“分裂的系統”三種類型。漢語是屬於“分裂的系統”這一類型的。在這個前提下討論漢語的動詞分類情況,討論漢語的動詞在小句內選擇什麼樣的主語,在小句和小句之間選擇什麼樣的主語,同時通過漢語和英語以及其他語言的對比來說明主語系統的選擇差異。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漢語不是典型的“作格語言”或典型“賓格語言”,也不是“作格/賓格”各占一半的“動詞分裂型語言”,而是屬於“分裂的系統”中“變動的主語系統”這一類型。

結論部分主要總結《現代漢語作格現象研究》的選題意義、主要觀點等。

作者簡介

曾立英,1970年生,湖北枝江人。博士。中央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199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其後在三峽大學文學院任教。200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文學院。獲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博士學位。2006—2008奉在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做博士後。主要研究句法學、辭彙學、對外漢語教學和計算語言學等。已在《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文字套用》、《漢語學習》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餘篇,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07JC740016)“現代漢語類詞綴研究”和中國博士後第42批科學基金項目“現代漢語類詞綴知識庫的構建”等多個項目。

圖書目錄

緒論

一、作格術語的翻譯

二、作格研究綜觀

(一)作格的類型學研究

(二)從動詞分類的角度看作格

(三)功能派針對作格關係所談的作格

(四)從認知的角度談作格

(五)關於漢語的作格研究

(六)本書的理論背景

三、本書研究思路及章節安排

(一)本書研究思路

(二)章節安排

四、語料來源

第一章 動詞的分類與作格動詞的論元結構

一、動詞分類、作格動詞與語言類型

二、與作格動詞相關的動詞分類

(一)雙論元動詞和單論元動詞

(二)動態動詞和靜態動詞¨

(三)動詞的細類——作格動詞

三、作格動詞的語義角色及其分析

(一)作格成分的確認

(二)對作格角度句式中論元身份的分析

(三)作格動詞

四、作格動詞的論元結構

(一)作格和致使

(二)作格動詞的辭彙句法結構和辭彙語義結構

第二章 漢語作格動詞的判定

一、漢語鑑別作格動詞的特殊困難

(一)非作格動詞不能有使役結構和不及物結構的交替

(二)及物動詞能否進入“NP1+v+NP+NP2”和“NP2+V”的交替格式

二、確定作格動詞的標準

(一)確定作格動詞的標準之

(二)確定作格動詞的標準之二

(三)確定作格動詞的標準之三

(四)三條標準的滿足次序

三、作格模型之一——“X化”

(一)關於英語的後綴-ize

(二)漢語的“X化

四、其他相關問題

(一)非賓格動詞與作格動詞的區別

(二)有致使義的動詞不一定就是作格動詞

第三章 現代漢語的作格動詞及其釋義

一、作格動詞的意義和分布

二、表“狀態變化”的作格動詞

(一)動作、狀態和狀態的變化

(二)表狀態變化的作格動詞的特點

附:現代漢語中表“狀態變化”的作格動詞詞表

三、表心理狀態變.化的作格動詞

(一)心理活動動詞與狀態變化動詞

(二)表心理活動的作格動詞的特點

附:現代漢語中表“心理狀態變化”的作格動詞詞表

四、兼屬形容詞的作格動詞

(一)兼屬形容詞的作格動詞表示進入了某種狀態

(二)兼屬形容詞的作格動詞的特點

附:兼屬形容詞的作格動詞詞表

五、可以表“自身變化”的作格動詞

(一)表“自身變化”的作格動詞能受“自己”修飾

(二)表“自身變化”的作格動詞的特點

附:表“自身變化”的作格動詞詞表

第四章 動結式、存現句與作格

一、動結式與作格

(一)結果補語的作格性與判定作格性動結式的形式標準

(二)單音不及物謂詞的形態變化與雙音複合結構的動結式

二、存現句與作格

(一)存現動詞與作格動詞的聯繫

(二)存現動詞的論元結構

(三)存現句的篇章功能

第五章 從“作格”角度談主語系統的選擇

一、作格、賓格和分裂的系統

二、於小句內看漢語所選擇的主語系統

(一)“使然型”語言與“自然型”語言

(二)“去及物化”理論

(三)“作格化”理論

三、從小句間關係看句法作格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