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自《非誠勿擾2》上映後,片中李香山女兒深情演繹的這首詩在網站被瘋狂轉載,網友甚至仿照其句式,展開新一輪的造句熱。很多人認為,這首《見與不見》為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作。實際上,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謬誤。這首詩歌,應名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作者為扎西拉姆·多多,該詩出自其2007年創作的作品集《疑似風月》。

基本信息

詩歌原文

《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相關介紹

作者:這一首的靈感,是來自於蓮花生大師非常著名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我想要通過這首詩表達的是上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真的跟愛情、跟風月沒有什麼關係。此詩出自《疑似風月集》,由扎西拉姆·多多於2007年5月15日撰寫於北京。

作者訛傳

2008年,被刊登在《讀者》第20期,改題作《見與不見》,署名為倉央嘉措,因此多被訛傳為倉央嘉措所作。
2010年12月22日,在電影《非誠勿擾2》中於片尾出現,由李香山(孫紅雷飾)的女兒川川為其父念誦。

引用

事件簡介

馮小剛的《非誠勿擾2》捧紅一首小詩——《見與不見》。這是片中李香山(孫紅雷飾)的女兒在父親臨終前的人生告別會上送他的詩。它探討了愛與生命兩大主題,內斂而深情,不少觀眾熱淚盈眶。其作者一度被傳為17世紀著名詩人倉央嘉措。實際上作者另有其人,她是一位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當代女詩人。

作者是當代女詩人

《非2》中,川川對父親李香山深情朗誦的《見與不見》因風格與倉央嘉措作品極為相似,一直被認為是他的作品。網友被這首詩深深打動,有人在微博緬懷這位詩人,也有人走進書店尋找他的詩集。不過,這首詩真是倉央嘉措寫的嗎?百度貼吧,有人給出這樣一個答案,“《見與不見》實際名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班扎古魯白瑪,音譯,意思為蓮花生大師),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昨日,新周刊也在微博更正,稱《見與不見》屬於扎西拉姆·多多

其實無關愛情與風月

扎西拉姆·多多日前也確認這是自己的作品。她說:“這首詩出自我從2007年5月開始寫的《疑似風月》集的中集。靈感來自蓮花生大師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我想通過這首詩表達大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跟愛情、風月沒什麼關係。”傳記文學《倉央嘉措》的作者、當代著名詩人高平昨日向記者證實,已知的近70首倉央嘉措的情詩中沒有《見與不見》,“其詩歌有明顯的斜體特點,歌律一般為四句三頓,最長不過六八句,‘偽作’多為長句,與其特點不符。”
片尾曲《最好不相見》
只有幾句是倉央嘉措的此外,宣稱歌詞改編自倉央嘉措《十誡詩》的片尾曲《最好不相見》,也不能算是他的作品。原詩是藏文,譯成漢語只有四句,兩種版本最為流行:一個是于道泉翻譯的現代詩形式:“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另一個是曾緘翻譯的古詩形式:“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現在這個歌詞版本是網友添加後的版本。

倉央嘉措簡介

倉央嘉措(1683-1706),是西藏歷史上有名的浪漫詩人,在世界詩壇上聲名顯赫。流傳至今的詩作約60餘首,除藏文原著廣泛流傳,還有至少10種的漢譯本,國外還有英語、法語、日語、俄語、印地語等譯本。《最好不相見》所改編自的《十誡詩》,實際上是好事者的續貂之作,詩意源自於道泉漢譯的倉央嘉措詩第62首,但原詩只有四句:“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第二最好是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用相思。”而長達22句的《十誡詩》,據說最早出現在網路小說《步步驚心》中。雖然《非誠勿擾2》在詩作引用上張冠李戴,卻帶起了大家對倉央嘉措詩歌的關注,使得這位詩人在去世三百多年後,又意外地走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