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斑鱯

珠江斑鱯,Mystus guttatus (Lacepède, 180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珠江斑鱯

拉丁名稱 Mystus guttatus(Lacepede)

英文名稱 spotted longbarbel catfish

地方名稱 梅花鮎、芝麻鮎、鮎魚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鮎形目

拉丁目名 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 鱨科

拉丁科名 Bagridae

中文屬名 鱯屬

拉丁屬名 Mystus Scopoli,1777

分布類別 淡水

形態特徵

背鰭Ⅱ-7;臀鰭12~15;胸鰭Ⅰ-10;腹鰭6;尾鰭分枝鰭條15。鰓耙18~21。脊椎骨5+46~49。

體長為體高的4.6~7.7(平均5.7)倍,為頭長的3.6~4.5(4.0)倍,為前背長的2.6~3.5(2.9)倍,為上頜須長的1.8~3.3(2.4)倍。頭長為吻長的2.5~3.2(2.7)倍,為眼徑的3.6~9.7(5.7)倍,為眼間距的2.7~3.9(3.4)倍,為上頜須長的0.4~0.8(0.6)倍,為尾柄長的1.0~1.5(1.2)倍,為“尾柄高”(量至脂鰭基底)的2.4~3.4(2.9)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2.0~3.2(2.3)倍。

體延長,前部平扁,向後漸側扁。頭平扁而略寬,頭頂被皮,枕突不外露且不與背鰭前板相接。吻寬而略圓。口亞下位,略寬而呈弧形。齒細尖,頜齒與騰齒均排列呈帶狀。眼較小,眼間略寬而平。須長,鼻須可伸達眼後緣,上頜須可伸過胸鰭或達腹鰭。

背鰭位前,起點約在體前部三分之一處;硬刺略弱,後緣有弱鋸齒。胸鰭位低;硬刺粗壯,前後緣均有鋸齒,前緣著細小。脂鰭很長。稍高,後緣圓凸而呈游離狀。腹鰭不達臀鰭。尾鰭叉狀,上葉略長。

鰾二“室”,前“室”扁闊心臟形,後室小而形狀不一,或長或圓。

體灰至褐色,腹部灰白,體側有暗色圓斑點(小形魚或無),背鰭、脂鰭、尾鰭均或有暗色邊緣與暗色斑點。

繁殖習性

在生殖季節,成熟的雌魚喜在岩洞中或岩石叢中產卵(為粘性卵),雄魚同時排精,精卵在水中受精,並在親魚的保護下孵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