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景點
樂民城樂民城,又名珍珠城,位於遂溪縣樂民鎮樂民圩南約1公里處。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始建,建成之時朱元璋降下御旨,其中有“永樂民安”之句,故把“樂民”兩字命名該珍珠城為“樂民城”。另,把“永安”兩字命名同一時期在合浦興建的珍珠城為“永安城”。
該城城牆依地形而築,三面臨海,一面連線陸地,呈直角梯形。城外開鑿兩條護城河,每條寬12米,深5米,城牆高約8米,用磚石和砂土堆砌而成。東、西、南、北牆分別長500、530、460、307米,周長1791米,面積約19萬平方米。分置東、南、西、北四城門,現殘存東、北、西三門,門寬2。8米,高2。7米,原城牆門進深約9米,現城牆僅存土牆,城磚已被拆走。城南部建有文明書院一間,城北部立有龜趺石碑一塊,城外北部有珍珠貝殼遺存。
位於樂民鎮樂民城內。為紀念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路過興廉村而建。該書院建於宋徽宗初年,是遂溪當時三大書院之一。書院坐西向東,背距大海不遠,長13米,寬8 米,是一進二層8 米高的閣樓。正中是一間比較寬敞的大廳,大廳牆壁正中鑲嵌著一塊漢玉石碑,石碑內刻有蘇東坡遺像,形象逼真。廠刻遺像兩旁,懸掛著一副木刻楹聯。正廳左側,是一,四間兩層的閣樓,樓下是學生讀書場所,樓上則是宿舍。正廳右側,亦是兩層的閣樓,但這廂閣樓卻修得較好雅觀得體。閣樓往右拐,便是廂房,據說是教師居所。該書院周圍風景秀麗,前面有幾棵高大古榕,綠葉遮天,如龍盤傘蓋,後面則是修竹滴翠,四季常青。該書院後來多次重修。現存書院是民國2 年(1913年)遂溪知事張誠重修的。
樂民起義舊址位於樂民圩1千米處,即樂民城。1922年初,廣東省著名農運領袖黃學增接受組織的委派,回到故鄉,在這裡播下革命種子,成產"青年同志社"。1927年,黃廣淵、陳光禮等人在這裡發動震撼南路的農民起義,在南路地區首先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英勇抗擊的第一炮。
還硯亭還硯亭古樸雅觀,設南北兩大拱門。北門撰聯:還硯永傳坡老墨,望亭常仰祖先型。南門撰聯:遠挹山光增氣象,近臨池水浴襟懷。 亭子四周為迴廊,四角上翹,亭頂中央造一小葫蘆,給人以祥和舒泰之感。
據《遂溪縣誌》載:宋朝哲宗之時,蘇東坡被貶到海南,至宋元符三年,遇赦北歸,從海南儋州坐船回到北部灣時受風雨之阻,便舍舟登岸,住在遂溪縣興廉村淨行院,與雙村陳氏宗族五世祖陳夢英萍水相逢,但相見恨晚,便成為道義之交。蘇公臨別贈助賢田數畝,漢石渠閣瓦硯一方。在清末時期瓦硯突然失落,蹤跡難尋,直至1941年,被同郡有里人何公卓(何樂,徐聞人,時任廣東省警察總局局長)於鄉間發現,不惜重金贖回,慨然歸還雙村陳族。陳族得硯為之大喜,為紀念何公還硯之高義,同年建亭一所,名為“還硯亭”。
位於距遂城70千米的敦文村黃學增故居前。亭為四邊形房屋式,面積約88平方米,四周有走廊及欄桿;室內陳列有土地革命時期的一些照片及黃學增的生平簡介,外圍建有牆及大門。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