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珍寶島反蘇聯戰爭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鬥。1969年3月,蘇聯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並向中國岸上縱深地區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在這次事件中,蘇聯政府稱珍寶島屬於蘇聯,反誣中國邊防軍入侵蘇聯,並且公布了蘇聯政府對中國政府的“抗議照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珍寶島無可爭議就是中國的領土,而且長期以來一直是在中國的管轄之下,有中國邊防部隊進行巡邏。蘇聯的所謂“抗議照會”是推行社會帝國主義侵略政策的強盜邏輯。

基本信息

過程

珍寶島 珍寶島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0.74平方公里,歷來為中國領土,當地居民祖祖輩輩在這裡從事生產活動,中國邊防軍也一直在這一地區執行巡邏任務。

珍寶島事件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因珍寶島的歸屬問題於1969年在島上發生的武裝衝突。最終,中國軍隊獲得勝利。

1967年到1969年初雙方在邊界上的若干地方,比如烏蘇里江上的七里沁島和珍寶島,不斷發生巡邏隊衝突,從對罵到推搡、棍棒武鬥等。從1968年開始中方準備在中蘇東部邊界進行武裝行動。1969年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批准之後,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部署3月在珍寶島進行“珍寶島反擊戰”,為在4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定基調。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1969年3月2日蘇軍發現中方有人上島,便派出邊防巡邏隊上島驅逐對方,被中方伏擊,打死打傷數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蘇雙方的邊防部隊在此再次發生武裝衝突。蘇軍動用了坦克、裝甲車、飛機和當時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軍使用了反坦克炮、無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輕武器和岸上的縱深炮火。雙方都聲稱是對方蓄意挑釁,先開火。其後中方打退了對方的進攻,戰鬥之後中方控制全島。中方傷亡比對方少,這次戰鬥中方稱為“珍寶島保衛戰”或“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在1969年3月15日的戰鬥中,蘇方軍隊一輛坦克已經侵入中國境內,行進於封凍江面上的蘇軍當時的主力坦克T-62坦克被擊毀,迫使其乘員棄車。在該日的戰鬥中,蘇方指揮官邊防總隊長列奧諾夫·德莫克拉特·弗拉基米羅維奇(Леонов Демократ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上校陣亡。

參與珍寶島事件的蘇軍士兵 參與珍寶島事件的蘇軍士兵

1969年3月17日為爭奪坦克,雙方互對炮擊,但均沒能將該輛坦克拉回。

1969年3月21日蘇方不願讓中國獲得這個當時較為先進的坦克,遂派出爆破組試圖炸毀坦克被擊退。之後蘇軍用炮火把坦克下的冰層擊破,坦克沉入烏蘇里江。  

4月,中方派出海軍潛水員將這輛坦克打撈出來,之後坦克被放在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並以此為原型作為中國自製坦克的藍本。

在珍寶島衝突中,雙方都動用了正規軍,尤其是蘇方甚至動用了火力強大的“冰雹”式火箭裝置。蘇方稱,是中國人發起了進攻,被蘇軍守軍擊退。

1969年8月,中國在島上修建了營房,派駐1至4名官兵常年駐守。

事件之後,中蘇雙方試圖恢復1964年的邊境談判,但雙方積怨太深談判難有進展。蘇聯在報紙上發布準備對中國的核設施進行打擊的威脅,同年8月,蘇軍在中蘇西部邊界鐵列克提(今中國-哈薩克斯坦邊境)對中方實行報復性打擊,雙方再次發生武裝衝突。這一系列事件史稱“中蘇邊界衝突”。

1969年周恩來與柯西金在北京機場會晤 1969年周恩來與柯西金在北京機場會晤

1969年9月11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參加越南領導人胡志明的葬禮後路過北京,和周恩來等會晤。之後局勢得到緩解。1990年,珍寶島歸屬問題得以解決,1991年俄羅斯承認珍寶島屬於中國。

2004年,中俄也達成了關於黑瞎子島的協定。根據中俄雙方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俄羅斯將把占領的銀龍島的全部、黑瞎子島的一部分領土,以及額爾古納河上靠近內蒙古滿洲里的阿巴該圖洲渚,歸還給中國。2005年4月,俄羅斯政府批准了這個補充協定。而此前一個月,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通過了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的決定。至此,不僅黑瞎子島的領土爭議塵埃落定,中俄長達4300公里的邊界也全部得到了確認。2008年10月,中俄兩國政府在黑瞎子島上舉行了中俄國界東段界樁揭幕儀式。  

事件背景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向為中國領土,中國居民祖祖輩輩在這裡進行打魚等生產活動。自1967年1月~1969年2月,蘇聯邊防軍先後16次侵入該島,干涉中國居民的正常通行和生產活動,阻止中國邊防部隊執行正常巡邏勤務,打傷中國邊民和邊防戰士多人。中國一再嚴正要求蘇聯方面停止其武裝入侵活動,蘇聯卻置若罔聞。1969年3月2日,蘇聯邊防軍出動70餘人,分乘4輛軍車,從珍寶島上游的下米海洛夫卡和下游的庫列比亞克依內兩個方向侵入珍寶島,襲擊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打死打傷6人。中國邊防部隊被迫自衛反擊,將入侵的蘇軍逐出珍寶島。15日,蘇聯邊防軍3次出動50餘輛坦克、裝甲車和步兵100餘人,在直升機、炮火支援下向守衛珍寶島的中國邊防分隊發起猛烈進攻,並用多種火炮轟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激戰近9小時,頂住了蘇聯邊防軍的6次炮火急襲,挫敗了進攻。17日,蘇聯邊防軍叉出動步兵70餘人,在坦克支援下入侵珍寶島。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中國邊防部隊的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保衛了國家的領土,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蘇聯挑起的邊境事件達4189起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中蘇邊界問題一直是兩國間的歷史懸案。建國初期,中蘇關係密切,邊界問題自然也被擱置。 但到了1950年代末,中蘇兩黨在方針政策上發生根本分歧,1959年蘇聯在中印邊界衝突問題上偏袒印度,並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撤退了所有專家,中止了一切援建項目的契約,兩國關係交惡,中蘇邊境糾紛隨之肇始,擱置了幾十年的邊界問題被重新提出。

從1964年開始,蘇聯向中蘇邊界地區陸續增兵,並在在中蘇邊界不斷製造事端。據相關研究顯示,從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由蘇方挑起的邊境事件達4189起,比1960年至1964年期間增加了一倍半。邊界糾紛主要集中在珍寶島和七里沁島的歸屬問題上,且多半是由蘇聯挑起。據前蘇聯駐華外交官葉利扎維金回憶,1966-1967年僅蘇聯駐華使館就不止一次地主張在這個地區“對中國人上島給予回擊”。

最嚴重的一次衝突發生在1968年1月5日。當時蘇軍動用裝甲車在七里沁島上衝撞中國邊民,撞死、壓死中國邊民4人。到1968年末1969年初,蘇邊防軍頻繁出動裝甲車、卡車運載攜帶武器的軍人登上珍寶島,攔截、毆打巡邏的中國邊防軍人。

毛澤東長期擔憂蘇聯

中蘇珍寶島之戰宣傳畫 中蘇珍寶島之戰宣傳畫

更讓中國領導層如鯁在喉必欲解決的一個問題是:中蘇交惡後,蘇聯長期在中蘇邊境對中國施加巨大的軍事壓力。1966年1月。蘇蒙簽訂了為期20年的具有軍事同盟性質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蒙古國與中國邊界長達4500餘公里,事實上對中國華北、東北、西北三個方向構成了軍事威脅。尤其是當時蘇聯戰略軍團的任務縱深可達700餘公里,而自中蒙邊界到北京,直線距離不過500餘公里,且地勢平緩,極便利蘇軍機械化部隊的推進。蘇軍的洲際飛彈和中程飛彈則可攻擊中國全境。

同時期蘇聯在中蘇邊境的增兵之舉,進一步強化了最高領導層的危機感。1966年3月,周恩來在華北局會議上明確表示:“華北可能是敵人的主攻方向,華北要作為主戰場”;毛澤東則在接見日本客人時表示:要“準備修正主義來打,打進滿洲,東三省,打進新疆,中央突破,從外蒙古打進北京”。

1968年蘇聯武裝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對中國領導人的刺激尤甚。周恩來開始在國際事務中公開稱呼蘇聯為“社會帝國主義”。同年1月,七里沁島流血事件發生後,中央軍委電示瀋陽、北京等有關軍區,加強中蘇邊界東段邊防警戒的重點部署,並要求邊防部隊有重點、有計畫地打擊蘇軍的挑釁,力爭做到“不鬥則已,斗則必勝”。同時強調邊防鬥爭主要是搞好政治、外交鬥爭,邊防上每一行動都要考慮全局,按政策辦事,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也就是說,最高領導層開始轉變策略,要求邊防部隊選擇合適的時機對蘇聯進行反擊。到1969年1月25日,黑龍江省軍區終於提出了珍寶島地區反干涉的方案。  

入侵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從1960年代初開始,蘇聯在中蘇邊境不斷策劃和製造事端。1968年1月5日,蘇聯邊防部隊大批武裝人員越過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侵入中國七里沁島地區,野蠻幹涉中國漁民正常的捕魚生產活動,用裝甲車軋死和撞死漁民4人,撞傷和打傷漁民9人;1968年12月27日,蘇軍75名全副武裝的軍人分乘7輛裝甲車、卡車和吉普車侵入珍寶島,打傷正在島上執行巡邏任務的中國邊防軍人;1969年1月4日,我軍登島巡邏時,遭到30名蘇軍的攔阻和推打,我軍被迫撤回;1月6日蘇軍再次入侵珍寶島,抓走我方2名漁民;1月23日蘇軍76名全副武裝的軍人,攜帶軍犬,分乘4輛軍車,在直升機的掩護下,突然襲擊正在島上執行巡邏任務的我邊防人員,圍攻、毒打我軍人,打傷20餘人,其中重傷9人;2月6日至25日,蘇軍又連續5次圍攻、毒打我邊防巡邏人員......據不完全統計,從1964年10月15日至1969年3月15日,蘇聯共挑起邊境事件達4189起,比1960年到1964年增加15倍。  

過程

對比

赫魯雪夫 赫魯雪夫

當時在兩國發生衝突的珍寶島地區,雙方兵力相差不多,然而中國軍隊只有徒步的步兵和部分炮、工兵,既無坦克、裝甲車也無空軍支援;蘇軍步兵則全部摩托化,不僅有占優勢的炮兵,還有大量坦克、裝甲車及空軍飛機可直接用於支援作戰,因而在技術裝備、火力上居於絕對優勢。儘管中國方面的軍力在邊境衝突地區處於劣勢,但是中共中央、毛澤東進行邊防鬥爭的決心卻堅定不移。當時“九大”即將召開,根據中共中央的安排,全國開展了聲討“蘇修”入侵的民眾性示威活動,參加者據當時宣稱有1.5億人以上。中蘇邊境、中蒙邊界附近的人民解放軍部隊和民兵,也進入了戰備狀態。

經過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參與珍寶島事件的蘇軍士兵 參與珍寶島事件的蘇軍士兵

1969年3月2日8時,中國邊防部隊派出巡邏分隊登島執行巡邏任務。蘇軍發現後,立即出動70多人,分乘2輛裝甲車、1輛軍用卡車和1輛指揮車,從蘇聯境內分路向珍寶島急進,接近珍寶島後,列開戰鬥隊形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進逼,並以一部兵力向中國邊防巡邏分隊的一個小組側後穿插。入侵蘇軍不顧中國邊防巡邏分隊向其發出的警告,突然開槍射擊,打死打傷中國邊防巡邏人員6人。中國邊防巡邏分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中國邊防巡邏第二小組聽到槍聲後,在班長周登國的指揮下,給側後的入侵蘇軍以沉重打擊。隨後,中國邊防巡邏分隊發起反擊,但遭到叢林中蘇軍的猛烈射擊。中國邊防戰士於慶陽猛然躍起,向叢林蘇軍射擊,吸引火力。蘇軍火力向他射擊,擊中他的頭部,他倒下後不久,頑強地站起,端起衝鋒鎗繼續向蘇軍衝擊,直至英勇犧牲。副連長陳紹光指揮一個班迂迴到叢林中蘇軍側後,但一股蘇軍又從他的側後衝來,兩面機槍夾擊他們。陳紹光一面指揮分隊英勇還擊,一面奮勇向蘇軍一個機槍火力點衝去。這時他身受重傷,仍然堅持移動到有利位置,打掉了這個火力點後,倒在了血泊中。經1個多小時激戰,中國邊防部隊擊退了入侵珍寶島的蘇聯邊防軍。

中蘇在珍寶島事件中的衝突 中蘇在珍寶島事件中的衝突

1969年3月15日凌晨,蘇軍邊防軍60餘人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從珍寶島北端侵入。中國邊防部隊某部營長冷鵬飛奉命帶領一個加強排登島,與入侵蘇軍形成對峙。8時許,蘇軍發起攻擊,冷營長沉著指揮,堅守有利地形,指揮部分兵力分割蘇軍,經一個小時激戰,打退了蘇軍的進攻。 9時46分,蘇聯邊防軍在炮火掩護下,出動6輛坦克5輛裝甲車向珍寶島接近,從南北兩側發起攻擊,並以密集火力封鎖江叉,攔阻中國邊防部隊登島支援。堅守在2號陣地上的無坐力炮班長楊林,占領有利地形阻擊蘇軍,待蘇軍坦克駛近到只有10餘米遠時,他接連投出5枚手雷,打亂蘇軍隊形,使其一輛坦克闖入雷區被炸壞。楊林帶兩個炮班機動射擊,他連續擊中3輛裝甲車,但他也不幸被蘇軍坦克炮火擊中壯烈犧牲。  

珍寶島衝突中被解放軍俘獲的T-62坦克 珍寶島衝突中被解放軍俘獲的T-62坦克

13時35分,蘇軍邊防軍縱深炮火猛烈襲擊中國防禦陣地,正面達10公里,縱深約7公里。炮擊2小時後,蘇軍100餘人在10輛坦克和14輛裝甲車掩護下,發起第三次進攻。守島的中國邊防部隊分割其步兵與裝甲、坦克聯繫與蘇軍近戰,減弱其火力。火箭筒手華玉傑越打越勇,在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里,甩掉棉衣和絨衣,先後擊毀擊傷蘇軍4輛裝甲車。經50多分鐘激戰,勝利地粉碎了蘇聯邊防軍的第三次進攻。這一天,蘇軍先後出動50餘輛坦克、裝甲車和100多名步兵,運用直升飛機和縱深炮火掩護,並炮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同入侵蘇軍共激戰9個多小時,頂住了蘇聯邊防軍的6次炮火急襲,擊退了蘇聯邊防軍的3次進攻,勝利地保衛了珍寶島。

17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步兵70多人,向島上鋪設地雷,企圖阻止中國邊防部隊登島並拖回被中國邊防部隊擊壞滯留在江叉的一輛T-62型坦克。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擊斃蘇軍邊防部隊總隊長列昂諾夫上校和楊辛中校,被炸壞的蘇軍坦克被中國邊防軍繳獲,成為蘇聯侵略中國領土的鐵證。

傷亡

寶清縣珍寶島烈士陵園 寶清縣珍寶島烈士陵園

1969年3月2日的自衛反擊作戰擊斃蘇軍31人、打傷14人,擊毀裝甲車、指揮車和卡車各1輛,擊傷裝甲車1輛。戰鬥中,中國軍人犧牲20人、傷35人,另有1名通訊員失蹤。

1969年3月15日的激戰中中國邊防部隊抗擊蘇軍50餘輛坦克和裝甲車以及大量步兵的輪番攻擊,激戰9個多小時,歷經6次較大規模的炮戰,粉碎了蘇軍3次衝擊,共擊毀蘇軍坦克1輛,裝甲車8輛,擊傷坦克、裝甲車5輛,擊斃蘇聯邊防總隊長列昂諾夫上校、楊辛中校等60餘人,打傷80餘人。我軍犧牲12人,負傷27人。

1969年3月17日-4月2日爭奪蘇軍T-62坦克的作戰行動,我軍發射炮彈1900餘發擊毀、擊傷敵坦克各1輛,打死打傷蘇軍步兵30餘人。

整個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邊防軍斃傷蘇軍230餘人(蘇聯公布的蘇軍傷亡數字為152人),毀傷坦克裝甲車輛19輛。

我軍陣亡71人(統計至1969年11月為止),68人現安葬於寶清縣珍寶島烈士陵園,齊齊哈爾的西滿烈士陵園裡有2位,十八站烈士陵園有1位。

發展

蘇聯反應

珍寶島衝突爆發後,蘇聯領導層反應十分強烈。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準備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飛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同時,蘇聯還與美國聯繫,試探性的提出聯合對核武器發展尚處初級階段的中國核力量實施摧毀性打擊。蘇聯同時在國際上製造輿論,並且妄圖在共產主義大會上驅逐中國共產黨,孤立中國。1969年6月後,蘇聯繼續在邊界地區挑起事端,衝突不斷。1969年8月13日出動上百名步兵,在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侵入我國新疆邊境,製造了鐵列克提事件,導致中方38名士兵犧牲。  

蘇聯轉變

周總理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 周總理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

當中蘇兩國已進入戰爭邊緣的時刻,蘇聯領導人出於全球主要戰略對手是美國、戰略重點在歐洲、難免在襲擊中國後遭報復等多方面考慮,突然採取了緩和措施,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弔唁胡志明之機,突然向同去弔唁的中國代表團表達談判的願望,隨後的周恩來總理和柯西金的會晤暫緩了雙方的緊張態勢,但並沒有得到任何解決。中國和蘇聯從此開始進入了將近20年的敵對備戰狀態。

談判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1969年3月6日,蘇聯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討論發生在烏蘇里江的事情。政治局的委員們給邊防軍人以很高評價,但也指出了許多不足,如,在衝突區域沒有“好的部隊集群”,無論是邊防軍還是常規軍的集群;作戰和部隊偵察組織不力;沒有夜間觀察等。會上通過了一系列加強邊防的措施。政治局的路線是:該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毫不讓步、堅決對抗。  但是,此前並不是沒有和平的努力。蘇聯邊防軍就一直主張通過對話和平解決領土爭端。還有1964年時,當時的邊防軍司令濟里亞諾夫上將受命與中國就這些問題進行磋商。為完成這一使命,他又被賦予副部長的頭銜。濟里亞諾夫在一次磋商會上曾有勇氣聲明,有可能就一些島嶼做出讓步,其中就包括達曼斯基島。赫魯雪夫得知後將其從北京召回,並對其大發雷霆,進行了粗暴的訓斥。在衝突發生前一年,即1968年夏,濟里亞諾夫再次聲明:應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委員會舉行的會議上,曾討論過與中國邊境地區的局勢問題。主持人是當時的外交部副部長庫茲涅佐夫。在會上他讓每個人站起來回答:“您認為應該怎么辦?”邊防軍人中沒有一個人說要用武力解決日益惡化的領土爭端。濟里亞諾夫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此外,會後他還給自己的部屬下達補充命令:“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阻止中國人進入我國領土,但不要使用武器”。只是在最後,要和大家說再見時,才暗示:“如果情況非常嚴重,那就還擊”。

那次戰鬥以後,從中國方向進入該島的所有道路上都埋設了地雷;而在烏蘇里江右岸集結了大量的軍隊。直到1969年9月,兩國政府領導人在北京會晤後,緊張局勢才逐漸平息。 中國於1969年5月24日發表聲明:中蘇邊界問題演變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國方面的責任。但是,中國仍然準備通過和平談判全面解決中蘇邊界問題,反對訴諸武力。蘇聯於1969年6月13日發表聲明稱:沙皇專制雖然崩潰了,但俄羅斯國家的邊界不應該毀滅,沙皇從未同中國簽訂過任何不平等條約。

在邊境衝突上,中蘇邊境地區的武裝衝突從東段擴大到西段。同年8月13日,中蘇在西部邊界鐵列克提地區再次發生武裝衝突。蘇軍出動直升機掩護坦克裝甲部隊,在炮火支援下襲擊在鐵列克提地區巡邏的中國邊防軍巡邏分隊。中國邊防軍幾十人(一說38人,一說78人)被圍全部陣亡。

事態緩和

1969年9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參加越南主席胡志明的葬禮後路過北京,與周恩來等會晤。之後局勢得到緩解。主要原因在於蘇聯認定中國有核反擊能力,並且雙方都不願意擴大軍事衝突。

根據此次會談時所達成的諒解,1969年10月20日,中蘇兩國外交部副部長級的邊界談判正式舉行,談判未取得任何進展。蘇聯向中蘇邊界增兵。中國開展“深挖洞、廣積糧”的全國性戰備運動。

條約

中俄簽署《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 中俄簽署《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

《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

2005年4月27日,全國人大批准《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

2005年5月20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表決批准該協定。根據該協定,珍寶島是中國的領土。

評價

國防意義

在國防建設上,珍寶島戰役也產生了諸多影響。珍寶島戰役結束後,蘇聯對中國的實力也有了新的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蘇聯的戰爭企圖。此後,中俄兩國的態度都發生了轉變。隨著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中俄雙方不斷加深聯繫,現互為戰略夥伴關係,此舉不僅促進雙邊關係良好發展,更為東北亞地區和平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中俄兩國關係的發展不僅為造福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同時遠遠超出兩國國家關係的範疇,已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因素。在當前世界正經歷大變革、大調整、大發展的背景下,作為鄰國、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俄堅持睦鄰友好,戰略協作,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中俄關係的升溫,中俄邊界勘定、中俄東馬格拉2.16邊境衝突事件的低調處理、雙邊貿易的不斷發展,當年一度陳兵百萬的中蘇邊境,已逐漸恢復了寧靜。

反坦克技術

56式火箭筒 56式火箭筒

且不說隨後開始的規模巨大的戰備工作,單就裝備上講,由於在珍寶島之戰中,當時我軍裝備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75毫米無後坐力炮、85毫米加農炮和56式火箭筒等,都無法有效地擊穿T-62的正面裝甲,這刺激了中國坦克和反坦克技術的大發展,我軍開始進行重點進行打坦克的訓練,軍工部門則組織了大規模的反坦克武器會戰,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105毫米無後坐力炮等一系列應急裝備首先投產,其後一直到80年代。紅箭-73反坦克飛彈、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等都能夠有效對付蘇軍T-62坦克,基本解決了當時的戰備需要,並使我國的反坦克裝備和技術儲備至今仍居於世界前列。這種結果,恐怕也是當年拿坦克恐嚇我們的國家所沒有想到的。

珍寶島衝突後不久,1969年8月,我軍在島上建立了營房,開始常年駐守該島。如今,島上的營房已經換了五代,4名解放軍官兵在這裡行使著國家的主權,只有島上林中依舊埋藏的2000多枚地雷和偶爾可見的雷場標誌,還能讓人追溯回當年炮火隆隆的時光。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71位戰士(統計至1969年11月為止),68位安眠於寶清縣的珍寶島烈士陵園,齊齊哈爾的西滿烈士陵園裡有2位,十八站烈士陵園有1位。

珍寶島事件的餘波

珍寶島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在1969年5月24日的聲明中指出:“中蘇邊界問題演變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國方面的責任。但是,中國政府仍然準備通過和平談判全面解決中蘇邊界問題,反對訴諸武力。”聲明再次合情合理地提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全盤主張。中國政府認為,應當通過談判全面解決,另訂平等的新約代替不平等的舊約,而不是就“核定蘇中兩國個別地段的邊界走向”進行“協商”。鑒於蘇聯不斷挑起邊界衝突,該聲明指出:“為了和平解決中蘇邊界問題,蘇聯政府必須停止在中蘇邊界上的一切挑釁和武力威脅。小戰、大戰、核戰是絕對嚇不倒中國人民的。”中國政府在聲明中再次建議:“雙方保證維持現狀,不以任何方式將邊界實際控制線向前推進,在以河流為界的地段,雙方邊防人員不越過主航道和主河道的中心線;雙方保證避免衝突,在任何情況下,雙方邊防人員不向對方射擊;雙方邊境居民按照慣例進行的正常生產活動不受干擾。”

烏蘇里江 烏蘇里江

然而,在珍寶島事件後,蘇聯當局為了使邊界問題的解決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仍採取了一系列步驟:

在輿論上,蘇聯政府於1969年6月13日發表聲明稱:沙皇專制政府雖然崩潰了,但俄羅斯國家的邊界不應該毀滅,沙皇政府從未同中國政府簽訂過任何不平等條約;“柳條邊”和長城是中國“北部疆界的標誌”,中國西部邊界“沒有超出甘肅省和四川省”。蘇聯所謂的“柳條邊”,是清朝地方政府在遼河流域修的一條柳條籬笆,以禁止一般居民越界打獵、放牧、采人參。蘇聯政府隨意舉出此例來說明中國的近代歷史邊界,實是缺乏歷史常識。

在軍事上,繼續向中蘇邊境和中蒙邊境地區派兵遣將,由1964年的70萬人增加為114萬人。其中,戰略飛彈基地33個,約10萬人;陸軍師64個,約80萬人;空軍飛機3400餘架,約1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約12萬人。蘇軍不斷進行以中國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1969年6月,曾在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亞、後貝加爾和遠東等4個軍區的範圍內進行方面軍規模的演習,炫耀武力,進行侵華戰爭準備。

中國炮兵在打擊入侵的蘇軍 中國炮兵在打擊入侵的蘇軍

在邊境衝突上,將中蘇邊境地區的挑釁活動從烏蘇里江擴大到黑龍江,從水界擴大到陸界,從東段擴大到西段。1969年6月10日,數十名全副武裝的蘇聯軍人先後侵入新疆裕民縣的塔斯提地區,強行驅趕中國牧民的羊群,野蠻毆打、捆綁中國牧民,開槍打死懷孕牧工孫龍珍。中國邊防部隊在對其發出多次警告而無效的情況下,被迫自衛還擊。8月13日,蘇軍出動直升機2架,坦克、裝甲車數十輛和步兵300餘人,悍然侵入新疆鐵列克提地區,突然襲擊中國邊防巡邏分隊。中國邊防巡邏分隊忍無可忍,奮起還擊。副連長楊政林指揮巡邏分隊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4小時,雖然打垮了蘇軍的3次衝擊,但終因寡不敵眾,全部陣亡。在這次事件中,蘇軍還打死中國民兵3人,打傷前往增援的中國邊防戰士12人。

在蘇聯軍方,以國防部長安德烈·格列奇科為首的“強硬派”,主張使用核武器,達到所謂“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的目的。

蘇聯政府本來自恃依靠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蘇軍在中蘇邊境打幾仗就可以威懾中國政府接受它的領土要求,沒想到中國並未屈服。在此情況下,蘇聯政府便玩起了另一手:試探從外交上取得進展。從1969年3月21日晚開始,蘇聯方面幾次向中國打聽毛澤東的電話號碼,急於同毛澤東通電話。蘇聯駐華臨時代辦也幾次找中國外交部,聲稱“奉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命,有活要轉達”。中國鑒於在珍寶島方面發現蘇軍在移動,並偵知蘇軍後方在催他們的前沿加緊準備行動,判斷蘇軍有可能強占珍寶島,其外交活動為故作姿態。因此,中國政府確定:著即“加強我岸兵力、火力部署,以逸待勞,準備後發制人”。同時,商定以備忘錄的形式面復甦聯駐華臨時代辦,爭取主動。外交部所擬的備忘錄為:“從當前中蘇兩國關係來說,通過電話的方式進行聯繫已不適用。如果蘇聯政府有什麼話要說,請你們通過外交途徑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此情況報告毛澤東後,他指示道:“同意備忘錄的立場,即準備舉行外交談判。”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由於蘇聯方面言行不一,缺乏解決中蘇爭端的誠意,雖有外交接觸與磋商,實際卻未能達成任何協定。為了結束敵對態勢、實現睦鄰友好,中國政府和人民在關注蘇聯在珍寶島事件後舉動的同時,也積極謀求化解爭端,隨時準備與蘇聯就一切問題進行談判。

1969年9月上旬,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利用赴越南參加弔唁胡志明之機,向同時前去弔唁的中國黨政代表團提出,,要在回國途經北京時同中國總理舉行會談。接到柯西金要求到北京的信息後,毛澤東經過反覆考慮,同意了這一要求。

9月11日,周恩來在北京首都機場同柯西金進行了3個多小時的會談。雙方就兩國關係問題達成了一些諒解,主要是:舉行兩國外交部副部長級的邊界談判;以條約為基礎解決邊界問題;為保證談判在不受任何威脅的情況下進行,首先要達成一項關於維持邊界現狀、防止武裝衝突、雙方武裝力量在爭議地區脫離接觸的協定。

根據此次會談時所達成的諒解,1969年10月20日,中蘇兩國外交部副部長級的邊界談判在北京正式舉行。參加談判的中國代表團先後由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韓念龍、余湛率領;蘇聯代表團團長先後為外交部第一副部長庫茲涅佐夫和副部長伊利切夫。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在談判中,蘇方代表對於周恩來和柯西金在北京會談時所達成的諒解和協定出爾反爾,拒絕履行,一口咬定中蘇邊界不存在爭議地區,不同意雙方武裝力量在有爭議的地區脫離接觸,反對在談判解決邊界問題之前先簽訂維持邊界現狀的協定,甚至根本否認周恩來與柯西金經過會談對這些問題所達成的明確的諒解。由於蘇方代表始終不承認中蘇邊界存在爭議地區這一客觀事實,談判未能取得進展。自1978年7月以後,中蘇邊界問題談判處於休會狀態。這樣,長達9年時間的談判基本沒有取得結果。這是繼1964年之後,中蘇邊界問題談判的第二次失敗。

在中蘇邊界問題的談判期間和談判破裂之後,蘇聯繼續不斷地製造邊界武裝騷擾事件,侵犯中國主權,破壞和傷害中國邊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如1978年5月9日,蘇聯直升飛機侵入中國東北領空,18艘軍艦侵入中國水域,30名蘇軍登上中國江岸,還打傷中國居民。1979年6月30日,蘇聯直升飛機侵入中國新疆領空。1979年7月16日,蘇聯軍人在新疆塔城縣鐵爾沙地區開槍打死打傷中國邊民。對這些事件,中國外交部分別發表聲明和向蘇聯使館送達照會,表示了強烈抗議等嚴正態度,並進行了交涉。

蘇聯在中國北部邊界陳兵百萬這一基本戰略態勢,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始終未變。鑒於蘇聯在中蘇邊界談判中的頑固態度和在中國邊境一再製造爭端的事實,中國政府和人民不能不對它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世事如滄桑。珍寶島事件過去幾十年後,中國同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聯邦就邊界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最終使珍寶島的主權爭端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現在,珍寶島屬於中國領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歷盡劫波,美麗的珍寶島終於完整地回到了中國人民的懷抱。當硝煙散盡後,它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方具有濃郁北國風光的旅遊勝地。  

影響

戰爭讓世界看到一個不屈不撓的中國

珍寶島之戰,獲勝的我邊防軍戰士。 珍寶島之戰,獲勝的我邊防軍戰士。

在全球格局多極化的今天,中俄如今已簽署戰略夥伴關係,這不僅符合中俄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也為東北亞地區和平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今天中俄相對和平的大背景下看來,珍寶島戰役還是為中俄的和平道路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如建國後發生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印自衛反擊戰、中越自衛反擊戰、中越西沙之戰、中俄東馬格拉2.16邊境衝突事件,中國的表現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不屈不撓的新中國,面對強權毫不低頭,中國軍隊的英勇善戰也讓世界意識到僅靠戰爭手段很難征服中國,直接遏制了陰謀家的戰爭企圖,同時,進一步增強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戰爭的洗禮 促進裝備發展和技術儲備

中國軍隊在衝突中暴露出的許多問題在事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尤其是當時非常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而經過多年的奮起直追,今日我國的反坦克裝備和技術儲備已位於世界前列。對於世界而言,珍寶島戰爭使中國領導人認識到美國並非中國的敵人,而且可以成為中國的戰略盟友,成為了中美關係轉變的拐點,促進了中國同世界的聯繫,中國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得到提高,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加重,使中國真正成為一個大國,中美蘇三國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世界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局部戰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並非就此太平,戰爭的陰霾從沒有離開過我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