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壽

王鶴壽

王鶴壽同志,1909年4月19日生於河北省唐縣,青少年時期就熱愛祖國,求進步。1923年考入保定直隸第二師範學校,翌年暑假,王鶴壽同志年僅15歲就在該校秘密黨、團組織的安排下,回唐縣從事進步的宣傳活動,在家鄉撒下了革命的火種。192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在中共北方區黨委秘密設立的黨校學習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全國鐵路總工會石家莊分會秘書,全國鐵路總工會幹事。1927年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回國後,一直從事黨領導下的工運工作,主要是在白區青年工人中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先後擔任共青團滿州省委組織部部長、書記,共青團中央團校主任,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和團河北省委組織部部長。在白色恐怖的長期鬥爭中,曾六次被捕,受盡嚴刑拷打,殘酷迫害,始終堅貞不屈,正氣凜然。第六次被捕後,在獄中堅持鬥爭,雖被敵人增加刑期,仍然不屈不撓,直到“七·七”抗日戰爭爆發,經黨中央營救出獄。王鶴壽同志在長達13年的白區鬥爭中,歷盡磨難,鬥志益堅,始終堅持革命氣節,是一名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王鶴壽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工作和我國冶金工業戰線的傑出領導人。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王鶴壽,1909年4月生,河北省唐縣人。曾用名王警昆、王和叔、王和波。

1923年考入保定直隸第二師範學校。

王鶴壽 王鶴壽

1924年暑假期間根據學校秘密黨團組織的安排回唐縣,從事進步的宣傳活動。192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共青團京漢鐵路石家莊車站特別支部書記、全國鐵路總工會石家莊分會秘書、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幹事。因從事工人運動被捕入獄。獲釋後,1927年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8年回國後到東北,繼續從事工運工作,在奉天兵工廠建立共青團組織和黨的支部。同年11月至12月任中共撫順特支書記。

抗戰時期

1929年8月至1930年4月任共青團滿洲省委組織部部長。1930年4月至6月、11月至12月任共青團滿洲省委書記。同年5月至8月任中共滿洲省臨時委員會候補委員。9月至11月任中共滿洲省南滿特別委員會書記。1932年後擔任共青團中央組織部秘書,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共青團河北省委組織部部長。

1933年再次被捕,在獄中堅持鬥爭。1937年獲釋後到延安。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幹部科科長。

1939年2月起任中共中央幹部教育委員會委員。在此期間,參加由毛澤東親自提議、陳雲直接組織領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小組,並被推舉為中央組織部的學習模範。

1941年5月任中央交通委員會委員。8月任陳雲的政治秘書。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中直、軍直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戰爭勝利後奉調東北工作。

1945年12月至1946年8月任中共黑龍江省工作委員會書記

1946年8月至1947年1月,1947年8月至12月任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

1945年12月至1947年1月,1947年8月至12月任北安軍區政治委員、軍區黨委書記。

1946年12月至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西滿分局委員。

1947年1月至8月任中共中央西滿分局北安地委書記兼西滿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委員。

1948年8月至10月任黑龍江軍區政治委員。參加開闢和建設東北根據地的鬥爭。同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秘書長。

1949年4月至7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工業部第二部長。7月至8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工業部部長。同年8月至1953年1月任東北人民政府委員。

1949年8月至9月任東北人民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重工業部部長。

建國後

1950年4月至1952年10月任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部長。

1950年5月至1954年11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

1952年8月至1956年5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1954年9月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1956年5月至1964年4月任冶金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組織編制了鋼鐵工業建設規劃。

1956年8月至1958年2月任國家建設委員會主任。

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1958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財經小組組員、科學小組組員。

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

1964年任中共鞍山市委第一書記兼鞍山鋼鐵公司黨委書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關押8年之久。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

1979年9月在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上增補為中央委員。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

中共十二屆二中全會1983年10月11日通過中共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名單,王鶴壽任副主任 。

1985年9月在中共十二屆五中全會上被批准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在此期間,兼任中央審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件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共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參加領導審查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案件的工作,參加領導清查康生、謝富治罪行的工作。參加領導平反“文化大革命”和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大量冤假錯案,特別是劉少奇、瞿秋白、潘漢年等人的重大冤假錯案的工作。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十三大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99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軼事

八年抗戰期間,王鶴壽同志一直在延安中央組織部工作,在陳雲、李富春同志領導下,任幹部科科長。他堅持黨的大膽發展而不讓壞人侵入的幹部工作路線和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幹部政策。他善於識別幹部、善於使用幹部、善於愛護幹部,並且在陳雲同志的支持下,同王明、康生等人打擊幹部、排斥異己的“左”的錯誤和惡劣作風進行了堅持不懈的鬥爭。他在把組織部門建成為幹部之家,在發展壯大黨的幹部隊伍,增強幹部隊伍的團結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此期間,他還參加了由毛澤東同志親自提議、陳雲同志直接組織領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小組,堅持達五年之久,並且被推舉為中央組織部的學習模範。延安時期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使他開始成長為黨所要求的,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成熟的領導者。

抗日戰爭勝利後,王鶴壽同志奉調去東北。在整個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王鶴壽同志一直在東北根據地的後方黑龍江地區工作,先後任黑龍江省工委書記,中共西滿分局北安地委書記,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和東北局副秘書長等職。在此期間,他團結一班人,堅決執行黨中央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和東北局貫徹中央指示的“七·七”決議,堅持一般和個別相結合、領導和民眾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卓有成效地使黨中央的指示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為把黑龍江地區建成為東北的鞏固根據地和穩定的戰略後方,動員組織了大量人力物力,有力地支持了整個東北的解放戰爭,顯示出他把黨的偉大戰略決策轉化為現實的堅強意志和卓越的組織才能。

1949年5月,王鶴壽同志任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部長,擔負起重點恢復和建設東北工業的領導重任。由於國民黨的破壞,東北工業當時的情況是百廢待興、百孔千瘡,而我們參加工業接收的幹部又大多不懂工業生產,不會工業管理。王鶴壽同志和東北工業部領導一班人,緊緊掌握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的基本方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老老實實地學習。他全力以赴地抓住恢復鞍鋼這個重點,帶動了整個東北工業的恢復和建設。在工作部署上,根據情況的發展變化,先後開展了獻納器材、恢復生產的立功競賽、創造生產新紀錄和建立生產責任制等一系列工作。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始終注意廣泛深入地發動工人民眾,發揚積極因素,大力推廣孟泰、馬恆昌小組等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的經驗,同時又注意充分發揮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作用,在全國工業戰線上率先創辦了東北工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創造了必要的條件。經過三年艱苦創業,完成了恢復和重建東北工業的任務,為我國第一個五年計畫的實施,準備了重要的物質條件和幹部條件,初步積累了經濟建設的經驗。

1952年,王鶴壽同志調任國家重工業部部長。到任伊始,他就組織了為時達半年之久的對重工業企業情況的調查研究。他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把基本建設放到首要地位的指示,抽調精兵強將,建立起從地質勘探到設計到建築安裝的基本系統,並對現有企業作出了有步驟地整頓,於1952年末向中央寫了《重工業系統的基本情況和今後的工作部署》的報告。中央批轉各中央局和各省市委,認為這是領導機關深入調查研究、反對官僚主義的一份好報告。他根據這個報告的精神,針對當時重工業部要求各企業通過加強計畫管理,建立生產責任制和加強技術管理三件事來整頓企業管理的要求,在企業領導幹部會議上作了《三件事和三百件事》的講話,在重工業部系統領導層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956年,王鶴壽同志擔任冶金工業部部長。他和冶金工業部黨組一班人認真貫徹中央關於大、中、小結合的建設方針,組織編制了以擴建鞍鋼、新建武鋼和包鋼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建設規劃,受到了毛澤東同志和當時在中央主管經濟工作的陳雲同志的肯定和讚揚。毛澤東同志《論十大關係》發表後,他組織冶金部黨組認真學習、討論,聯繫實際總結經驗,就鋼鐵和有色金屬的發展問題向中央寫了兩份報告,中心內容是反對教條主義,批評照抄照搬蘇聯經驗的錯誤傾向,提倡政治和業務相結合,實現又紅又專。毛澤東同志閱後很讚賞,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提到理論問題時說,什麼是理論,就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冶金部的報告總結了實踐經驗,就是理論。1961年後,王鶴壽同志認真貫徹黨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縮短基建戰線,提高品種質量,把冶金工業轉到以農業為基礎的軌道上來,努力為農業、為國防軍工、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服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63年,他有感於工業企業多年來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經驗教訓,特別是和軍隊相比差距很大,於是,給所有冶金企業的領導同志發出了一封“學習解放軍,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公開信,得到了熱烈的回響,並就此問題向中央寫了報告。毛澤東同志閱後批示:這個問題我已考慮多年,現在工業部門主動提了出來,這就到了普遍實行的時候了。1964年,王鶴壽同志在鞍鋼工作期間,繼續堅持黨的調整方針,經過兩年多的工作,使鞍鋼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都超過了歷史的最好水平。鞍鋼廣大職工稱這一時期為鞍鋼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文化大革命”中,王鶴壽同志受到殘酷迫害,被關押八年之久。他無私無畏,襟懷坦蕩,以忠於黨和忠於人民的節操和勇氣,同林彪、“四人幫”進行了針鋒相對、堅持不懈的鬥爭,堅決頂住了強加的莫須有罪名和一切誣衊不實之詞。特別是他在被關押期間,仍然敢于堅持真理,堅持實事求是,不僅沒有絲毫動搖對共產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定信念,而且利用這一時機全面系統地研讀了《資本論》,聯繫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寫下了大量的讀書心得。充分體現了一個老共產黨員不顧個人安危,身陷囹圄仍心繫黨和國家事業的高風亮節。

在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王鶴壽同志被選為恢復重建的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以後又擔任中央紀委常務書記、第二書記。在此期間,他兼任中央審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件領導小組副組長、全國整黨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在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委員。王鶴壽同志在中央紀委領導崗位上的九年,正值我黨處於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和進入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端正黨風、維護黨紀的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他在黨中央和鄧小平、陳雲等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在中央紀委一班人團結協作、相互支持下,主持或參與完成了在我黨歷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和影響的一系列重要工作。他參加領導了審查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案件的工作,參加領導了清查康生、謝富治罪行的工作。他堅決貫徹中央的指示,重證據,重政策,具體組織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為完成審查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參加領導了平反“文化大革命”和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大量冤假錯案,特別是劉少奇、瞿秋白、潘漢年等同志的重大冤假錯案的工作。他以對歷史負責、對黨和人民負責的高度政治責任感,以大無畏的勇氣,堅持原則,排除干擾,有冤必平,有錯必糾,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王鶴壽同志在擔任中央紀委重要領導職務期間,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的指示,與其他領導同志一起,為恢復和重建中央紀委和地方各級紀檢機關,為卓有成效地開展各項工作,做出了顯著成績。

1987年10月,在黨的十三大上,王鶴壽同志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不再擔任中央紀委的領導工作。他留下了一個無私無畏、剛正不阿、忠誠捍衛黨的原則和人民利益的紀檢戰線上傑出領導幹部的鮮明形象,留下了紀檢工作寶貴的精神財富。

王鶴壽同志退出領導工作崗位之後,一直關注著國際形勢、國家大事。他以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對於如何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對於加強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對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對於冶金工業建設,向黨中央、國務院、中央紀委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多次提出積極的建議,表示對在職工作的同志的支持。他還特別關心人民民眾的來信來訪,多次閱批民眾來信,表現出一個共產黨人密切聯繫人民民眾的優良品格。

王鶴壽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工作態度

王鶴壽同志忠實執行黨的紀檢機關加強黨風建設的任務,堅持以執政黨的黨風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的論斷指導工作,高度重視並積極組織開展了大量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糾正不正之風的工作。

王鶴壽同志忠實執行黨的紀檢機關維護黨紀的基本職責,在查處違紀案件特別是大案要案工作中,在打擊嚴重經濟犯罪活動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維護黨的政治紀律等鬥爭中,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敢於碰硬,勇於鬥爭。凡涉及領導幹部包括高級幹部的問題,他歷來堅持紀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不論是誰都嚴肅查處。

王鶴壽同志十分重視黨風黨紀的制度建設和思想建設,與其他領導同志一起,主持起草了《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關於高級幹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規定》等黨的重要法規,組織開展了大量的黨性黨風黨紀的宣傳教育工作。

王鶴壽同志對開展新形勢下的黨的紀檢工作,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思想觀點。他提出紀委的工作不能停留在查處案件上,而是要進一步從查處案件中總結經驗,建章立制,注意防範,特別要上升到黨性的高度認識問題,切實搞好對黨員的黨性教育和端正黨風的工作;他提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最大的不正之風,端正黨風必須保持全黨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高度一致,保證中央的路線和方針、政策、決議的順利貫徹執行;他提出必須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加強職業道德;他提出黨的紀檢工作要適應新形勢和新情況,保證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王鶴壽同志對於新時期的黨風建設和黨的紀律檢查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學習態度

王鶴壽同志一貫努力學習,研究和實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他堅決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同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他堅決擁護和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改革開放,反對思想僵化;他有很強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堅定的無產階級黨性;他一身正氣,光明磊落;他顧全大局,服從組織,嚴守紀律;他關心民眾,愛護幹部,團結同志;他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他廉潔奉公,艱苦樸素,作風樸實,鄙視不正之風;他富於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他堅持實事求是,注重實際,注重調查研究,善於總結經驗,善於分析研究問題,透過各種複雜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主要矛盾,有效地把工作推向前進。他的高尚品德、優良思想和作風,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人物評價

王鶴壽同志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大損失,他的光輝業績將永垂史冊。

遺體告別

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紀律檢查工作和我國冶金工業戰線的傑出領導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原第二書記王鶴壽同志的遺體今天上午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王鶴壽同志是3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的,享年90歲。
今天上午,八寶山革命公墓小禮堂內莊嚴肅穆。“沉痛悼念王鶴壽同志”的橫幅下,懸掛著王鶴壽同志的遺像。王鶴壽同志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他的遺體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
上午9時,在低回的哀樂聲中,朱鎔基、胡錦濤、尉健行、田紀雲、李長春、李鐵映、吳邦國、曾慶紅、韓杼濱以及李德生、谷牧、馬文瑞、張震、鄧力群、張廷發等同志緩步來到王鶴壽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這位把畢生精力獻給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卓越貢獻的革命家三鞠躬,並作最後告別;隨後,與其家屬一一握手,表示深切慰問。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有關部委的領導同志,王鶴壽同志的生前友好及家鄉和生前工作過的地方黨委的代表也前往送別。
王鶴壽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江澤民、李鵬、李瑞環、李嵐清、丁關根、吳官正、遲浩田、張萬年、羅乾、姜春雲、賈慶林、錢其琛、黃菊、溫家寶、謝非、吳儀、萬里、喬石、宋平、劉華清、榮毅仁、薄一波、宋任窮、鄒家華、王忠禹、王兆國以及江華、張勁夫、段君毅、習仲勛、葉飛、廖漢生、楊成武、鄭天翔、楊白冰、賽福鼎·艾則孜、楊靜仁、胡繩、蘇步青、韓光等同志,前往醫院看望或以各種形式向其親屬表示親切慰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