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五月初八日,高麗平涼侯府傳出嬰兒啼哭之聲,此子取名為淵。承安二年(1197年)九月,權臣崔忠獻等謀廢高麗明宗,改立平涼公王旼,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其子王淵“聰明好學,宜為儲副”(權臣之言未必屬實,甚至可能與事實相反)。 於是王旼繼承王位,是為高麗神宗。承安五年(1200年)三月,王淵的名字被改為惪,四月十五日冊封為王太子。後來又改名為韺。泰和四年(1204年)正月,神宗病重,向崔忠獻請求傳位於太子,經崔忠獻同意後,於正月初五下達了禪讓詔書,但太子韺流淚固辭,崔忠獻對太子說:“君父之命,不宜固辭。”便將太子帶到康安殿,給他穿上御服,向他再拜後奉入大觀殿,接受百官朝賀,是為熙宗。 泰和六年(1206年)四月接受金朝冊封為高麗國王。
熙宗在位時,正逢蒙古興起之際。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的成吉思汗開始南下侵略金朝,同年金朝使臣完顏惟孚依例來高麗祝賀熙宗生辰,熙宗派將軍金良器赴金回謝,金良器在通州遭遇蒙古兵,中箭身亡,9名隨從也被殺,金朝將他們的屍骨歸還高麗。 高麗從蒙古南下之初就遭到池魚之殃,這是高麗與蒙古之間最早的接觸。
熙宗同他父親一樣,完全是崔忠獻的傀儡,他甚至借鑑科舉考試中門生對座主的稱呼,尊稱崔忠獻為“恩門相國”,並先後加封他為晉康侯、晉康公。崔忠獻也更加驕橫跋扈,在闊洞建設府邸,比擬王宮,開京一度出現崔忠獻要抓小兒來打生樁的傳聞。 史稱當時的崔忠獻“權傾人主,威振中外,人有違忤,即見誅戮,故皆鉗口不言”,久而久之,熙宗對崔忠獻也心生厭惡。在這種情況下,崔忠獻召還了流放江華島的明宗太子王璹,可能是作為牽制熙宗的手段,熙宗地位岌岌可危。以內侍郎中王濬明為中心的一批官員與熙宗合謀,欲剷除崔忠獻。大安三年(1211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崔忠獻因事赴壽昌宮謁見熙宗,過了一會兒熙宗進入內室,宦官騙崔忠獻說:“有旨,賜酒食!”便將崔忠獻引入深處廊廡之中,突然冒出十多個手持利器的和尚和俗人,襲擊了崔忠獻的隨從,崔忠獻察覺有變,倉皇向熙宗呼喊:“願上救臣!”熙宗置若罔聞,關上門戶,崔忠獻馬上躲進了知奏事房的紙障間,有一個和尚多次搜尋,居然沒找到。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崔忠獻的親戚金躍珍和鄭叔瞻在重房聽說出事,便馬上進宮營救崔忠獻,都房六番私兵聽說崔忠獻還活著,也進宮捕殺刺客,和尚們紛紛逃亡。金躍珍原想趁機屠宮並“行大事”(立崔忠獻為王),被崔忠獻制止,經過審訊,獲悉主謀是王濬明,參政於承慶、樞密史弘績、將軍王翊等皆知其謀。三天后,崔忠獻廢黜熙宗,遷其於江華島,不久改配紫燕島,太子王祉被流放於仁州(今韓國仁川),王弟德陽侯恕被流放於喬桐島,王濬明等也通通被流放。
貞祐三年(1215年)八月,崔忠獻又派李光裕將熙宗遷到喬桐島,李光裕回來後報告熙宗落魄之狀,崔忠獻厲聲變色說道:“不是我仁慈寬恕的話,前王父子能活到今天嗎?現在想起王濬明那事,都會讓我毛髮全豎起來!” 崔忠獻死後,熙宗於貞祐七年(1219年)三月從喬桐被迎回開京,但在八年後又捲入了術士周演之等謀殺崔瑀(崔忠獻之子)、迎他復辟的陰謀中,因此再次被遷至江華島,旋即流放喬桐島 ,後移到靠近仁州的紫燕島。壬辰年(1232年)六月,崔瑀計畫遷都江華島,又將熙宗從紫燕島接過來,並一起去江華島,以防遷都途中有變。丁酉年(1237年)八月十日,熙宗薨於法天精舍,廟號貞宗,諡號誠孝,葬於碩陵(位於今韓國京畿道江華郡良道面吉亭里)。後改廟號為熙宗,加謚為仁穆誠孝大王。
家族成員
• 父親:高麗神宗王晫
• 母親:宣靖太后金氏
• 胞弟:襄陽公王恕(初封德陽侯)
• 王后:成平王后任氏(宗室寧仁侯王稹之女)
• 兒子:昌原公王祉、始寧侯王禕、慶原公王祚、大禪師鏡智、沖明國師覺膺
• 女兒:安惠太后(嫁高麗高宗)、永昌公主(嫁丹陽伯王楈)、德昌宮主(嫁崔忠獻之子崔)、嘉順宮主(嫁新安公王佺)、貞禧宮主(嫁永安公王僖)
歷史評價
《高麗史》:是時忠獻執國命已有年矣,廣植黨與,專擅威福,熙宗雖欲有為,何以哉?為王之計,當以正自處,任賢使能,王室自強,雖有跋扈之臣,無由肆其惡矣。王不知此,聽用輕薄之謀,欲快一時之忿,卒見放黜,噫!
影視形象
《武人時代》(2004年KBS大河劇),鄭泰佑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