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晫[高麗神宗]

王晫[高麗神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晫(1144年—1204年),高麗王朝第20任君主(1197年—1204年在位)。字至華,初名旼,即位後改名晫。他是高麗仁宗幼子,高麗毅宗、高麗明宗之弟,封平涼公。1197年被權臣崔忠獻扶植上位,在位七年間也是崔忠獻的傀儡。死後廟號神宗,諡號靖孝,葬於陽陵。雖然王位繼承在其子高麗熙宗後轉回明宗一系,但他的七世孫王瑤則成為高麗亡國之君——恭讓王。

人物生平

皇統四年(1144年)七月十一日,高麗仁宗王楷與恭睿王后仁氏之間的第五個兒子出生,取名為旼。王旼不到三歲,其父仁宗就薨逝了,由其兄王晛繼位,是為高麗毅宗。貞元二年(1154年)正月受封平涼侯。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為平涼公,守太師。

承安二年(1197年)九月,權臣崔忠獻與其弟崔忠粹、外甥朴晉材密謀廢黜高麗明宗王晧(王旼之兄),對於新王的人選,崔忠粹主張立遠支王族王縝(因王縝家中某婢受寵於崔忠粹),而崔忠獻則主張立王旼,理由是他是“上之母弟,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且其子淵聰明好學,宜為儲副”。此時朴晉材發言,指出宗主國金朝不認識王縝,如果立了他可能會被金朝認為是篡逆而惹出麻煩,不如像當初廢毅宗時那樣立王弟。於是三人終於達成共識。九月二十三日,崔忠獻廢黜明宗,迎立平涼公王旼,兩天后王旼在大觀殿接受群臣朝賀,是為神宗。

神宗繼位後,首先就是遣使去金朝,以明宗病重而遜位於弟弟為由通報他的即位。翌年六月,金章宗派大理卿孫俁來高麗調查此事,並要求明宗親自接詔,高麗朝廷感到為難。這時門下侍郎趙永仁哄騙孫俁道:“前王在南方養病,路上需要花費30天,您如果一定要他來接詔,請再等兩三個月吧!”孫俁說:“如果是這樣,就不必親自接詔了。”次日,神宗接詔,然後遣使請封。承安四年(1199年)四月,金章宗派大理卿完顏愈等來高麗,冊封神宗為開府儀同三司、高麗國王。就這樣,高麗又一次對金朝矇混過關。

神宗繼位不久,私奴萬積就以“將相寧有種乎”“使三韓無賤人”號召奴隸起義,因內奸出賣而被崔忠獻鎮壓。其後,東京(今韓國慶州)人高舉“反麗復羅”的旗號,起兵叛亂,叛亂波及密城(今韓國密陽)、晉州、金州(今韓國金海)、溟州(今韓國江陵)等地,在丁彥真等將領的鎮壓下,到泰和四年(1204年)春才平息了東京為中心的動亂,隨後高麗朝廷貶東京為慶州。此外耽羅也發生了叛亂。

神宗是一位毫無實權的傀儡君主,在位七年間一直處於崔忠獻的牢牢控制下,甚至連喝什麼水都由崔忠獻來決定。泰和三年(1203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神宗生了背疽,從此病臥在床。翌年正月初三崔忠獻來探病時,神宗對他說:“寡人由藩邸即寶位,公之力也。年既老矣,加以彌留,不能聽朝,欲傳位於太子。”崔忠獻謝絕而出,但回去後就招來宰相崔詵、奇洪壽等密議內禪之事。正月初五,崔忠獻再次入宮探病,神宗更加懇切地請求禪位,崔忠獻同意了,於是以神宗詔命迎立太子王韺,是為熙宗。神宗從床上硬撐起來,對崔忠獻說:“今日朕之志願已畢,病亦隨愈,卿於朕之父子,功德不淺,無以為報。”接著眼淚流下來,崔忠獻再拜而出,神宗又對承宣和重房將領說:“今日以後,不復見卿等矣!宜各善輔嗣君,以臻至理。”聽到他話的人沒有不流淚的。泰和四年(1204年)正月十三日,神宗移駕到他的次子德陽侯王恕家,同日薨逝。死後廟號神宗,諡號靖孝,葬於陽陵,後加謚為敬恭靖孝大王。

軼事典故

高麗神宗原名王旼,即位後為了避宗主國金朝太祖完顏旻(阿骨打)的名諱,需要改名。他在潛邸時曾夢見有人給他命名為“千晫”,不久後就即位。等即位後議論改名時,碰巧參知政事崔讜也上了一個“晫”字,神宗感到驚異,便採用了此名。

家族成員

• 父親:高麗仁宗王楷

• 母親:恭睿太后仁氏

• 胞兄:高麗毅宗王晛、大寧侯王暻、高麗明宗王晧、元敬國師王沖曦

• 王后:宣靖太后金氏(宗室江陵公王溫之女)

• 兒子:高麗熙宗王韺、襄陽公王恕(初封德陽侯,為恭讓王六世祖)

• 女兒:孝懷公主(嫁河源公王瑃)、敬寧宮主(嫁淮安公王侹)

歷史評價

《高麗史》:神宗為崔忠獻所立,生殺廢置,皆出其手,徒擁虛器,立於臣民之上,如木偶人耳,惜哉!

影視形象

《武人時代》(2004年KBS大河劇),李宇錫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