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芬

1955年,18歲的王靈芬到同村劉勝群的嫂子家借用織布機,意外邂逅傷殘軍人劉勝群,改變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 1956年,19歲的王靈芬告訴家裡人,她要嫁給這個比自己大10歲的傷殘軍人。 王靈芬的丈夫和宋文章很合得來,二人經常在一起談心,王靈芬也經常幫助宋文章拿東西,送熱水。

全國的“愛國擁軍模範”、“河北省十大愛國擁軍優秀人物”、“愛國擁軍模範”、“助殘先進個人”、“助殘十佳”稱號。 19歲少女的人生選擇
1937年,王靈芬出生於深澤縣留王莊,她是老大,下面有四個妹妹,兩個弟弟,和那個年代的許多農村女孩一樣,王靈芬沒有上過學,小小年紀就開始幫助家裡勞動,艱苦的生活養成了她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品性。
1955年,18歲的王靈芬到同村劉勝群的嫂子家借用織布機,意外邂逅傷殘軍人劉勝群,改變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王靈芬早就聽說,這家有個在外當兵的弟弟,排行第六,是個“老小”,但她從沒見到過。王靈芬回憶,劉勝群當兵走的時候,她只有八歲,雖然是同村,但基本上沒有什麼印象。當時,劉勝群受傷後在邢台榮軍療養院休養,暫時回家小住,和王靈芬熟識起來。1956年,19歲的王靈芬告訴家裡人,她要嫁給這個比自己大10歲的傷殘軍人。
王靈芬的家人堅決不同意,無奈之下,二人在邢台榮軍療養院登記結婚。從那以後,邢台榮軍療養院出現了一位漂亮、賢惠的“編外護士”,王靈芬不僅精心照顧劉勝群,還把療養院的其他傷殘軍人都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用愛心溫暖、照顧他們。一年多後,他們回到家,王靈芬的母親還不願意和她講話,幾年以後,才慢慢認可了這位女婿。
在他們結婚3年後,劉勝群提出離婚。原因是劉勝群覺得自己拖累了妻子,讓她做不了母親,雖然他們都非常希望有個孩子,但是這個願望一直無法實現。王靈芬堅決不同意離婚,經過商議,夫妻二人抱養了一男一女,和高位截癱的天津籍戰士宋文章一起,組成了五口之家。
五十載風雨擁軍路
高位截癱的特等傷殘軍人宋文章是劉勝群在邢台榮軍療養院的病友,二人關係很好。宋文章在療養院時剛剛24歲,正是人生最好的年華。受傷前宋文章在齊齊哈爾當兵,有一次他外出執行任務,需要渡河,原本水性很好的他碰到了石頭,傷到頸椎,造成了高位截癱。宋文章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均在外地,照顧不了他。
王靈芬的丈夫和宋文章很合得來,二人經常在一起談心,王靈芬也經常幫助宋文章拿東西,送熱水。宋文章高燒不退,劉勝群非常擔心,只是自己行動不便,於是委託妻子多照顧這個小弟弟。從那以後,王靈芬一直注意關照丈夫的這位病友。時間長了,宋文章把王靈芬當成親姐姐。劉勝群和妻子回老家時舍不下這個弟弟,就把他一起接到家中,從此以後,王靈芬照顧兩位傷殘軍人近50年。
二人口味不同,王靈芬平時做飯經常做兩樣,一口一口餵給他們吃。擦身子,脫衣服、系腰帶、洗臉、洗腳,是她每天的“功課”。此外,她還學習給病人換藥、打針、輸液,幾年下來,王靈芬幾乎成了一個護理專家,打針、輸液等護理她樣樣都精通。
宋文章胸部以下完全癱瘓,不能起床,不能翻身,只有頭部可來回擺動。劉勝群原來半身癱瘓,坐著輪椅基本能夠自理生活,1988年因患腦血栓,導致全身癱瘓,失去語言功能,成為“植物人”。王靈芬精心照顧著這兩位傷殘軍人,奉獻了自己全部的愛心和耐心。
每天起床後,王靈芬首先要忙著為宋文章沖洗導尿管,給插管部位換藥,接著幫劉勝群和宋文章解大便。由於病人失去自排功能,需要從肛門一點一點地摳,然後用酒精棉球擦拭肛門,用溫毛巾擦淨臀部,再換上乾淨的褥墊。接著,幫病人洗漱、做飯、餵飯、餵水、服藥……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在她精心的照顧下,兩位傷殘軍人從未得過褥瘡。
有人不理解她的做法,覺得照顧一個殘疾人已經不容易,現在要管兩個,圖的什麼呀。然而,王靈芬有自己的想法,她覺得這些軍人是為了國家才負了那么重的傷,自己應該用心照顧好他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受母親影響,兒子和女兒也非常懂事,他們從小就知道幫媽媽幹活,知道照顧家人。兒子結婚後,兒媳婦也非常孝敬老人。“到什麼時候,咱都不能虧待這些為保衛國家傷殘的軍人們。”王靈芬樸實地說。
正氣傳後人
王靈芬的兒子在縣工商部門工作,兒媳當國小教師,女兒在一所中學教書,一個小孫女正在上學。王靈芬跟兒子、兒媳一起過日子,一家四口的日子平淡而有滋味。2005年,王靈芬因患腦溢血住進了醫院,後來又因患乳腺瘤和急性闌尾炎住進省四院,實施了兩次切除手術。得病後的王靈芬行動不便,無法再做家務,這位照顧了別人一輩子的老人,晚年由兒子、媳婦來照顧。她逢人就講,自己很享福,兒子、媳婦都孝順,做飯、清潔都不用自己動手。
王靈芬的故事也感動了身邊的很多人,她生病住院期間,兒子、兒媳所在單位的同事們紛紛慷慨解囊,捐助醫療費用。有人建議她申請貧困救助,王靈芬說:“我住院手術順利,多虧身邊的好心人。過去那么窮,那么苦,咱也沒申請過補助,沒向國家要過錢,這會兒更不會去申請了。”
記者去看望王靈芬的那天,她剛剛輸過液,她的妹妹告訴記者,雖然王靈芬身體不好,但總不願意閒著,兒子媳婦孝敬她,不讓她做活,但她沒事總願意收拾收拾。王靈芬給記者看她早年拍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她梳著兩個長長的辮子,淡淡的笑容掛在臉上,眼神明亮而清澈,充滿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看著這些照片,她陷入回憶之中,喃喃地講述自己照顧兩位病人,養大兩個孩子,一手操持兒子婚事的過程。
歲月似流水一般滑過,從一個活潑少女,成為一位古稀老人,她感慨自己老了,精神大不如前。記者問她,回過頭來看自己七十年的人生軌跡有何想法時,她回答,“我做了應該做的事,沒有後悔過。”說這些話的時候,她掛著像年輕時候一樣淡淡的笑容。
1991年,石家莊地委、行署、軍分區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先後授予她“愛國擁軍模範”稱號,並號召人民向王靈芬同志學習。四月,中殘聯又授予她“扶殘助殘模範”。中央電視台、河北電視台共同拍攝電視劇《王靈芬》。同時《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社會報》、《農民日報》、《華北民兵》雜誌和地方報紙,相繼報導了她的事跡。1992年10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為王靈芬頒發“助殘十佳”獎盃。2000年5月,又被國務院殘疾人聯合會評為“全國志願者助殘先進個人”。2004年“八一”前夕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授予全省“愛國擁軍模範”。如今在王靈芬臥室,可以看到各式獎旗牌匾和與中央領導人的合影等物品掛在牆上,陪伴著她的晚年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