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門村

王門村

河南省新鄉市鳳泉區潞王墳鄉王門村,位於新鄉市區北十公里,鳳泉區西北部,太行山麓南側,鳳凰山腳下西接輝縣市,東連潞王墳。“南水北調”依村北自西而東流過。坐落正方形,全村人口四千人左右,耕地四千餘畝,漢族。古代山東至山西古大道竄村自東向西通過。自古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盛產柿子,全村被柿樹林包圍著。 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文化進步,屬半丘陵地帶。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位於河南省濬縣屯子鎮王門村,位於湯與浚交界處;戶籍150戶左右,主要以王,張,郝,姓居多;全村耕地面積2600畝左右,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紅薯,棉花。養殖業:本村養雞業發展比較迅速,大小雞廠共五家;但由於本村屬於自然村,村村通工程遲遲沒有落實到位;使得運輸不便,阻礙了更多的養殖廠的發展。

民俗

每年的農曆二月十六會有唱大戲。二月十六當日最為熱鬧,十里八村的親朋好友來此趕會,串親戚。

發展

《區志簡介》位於區治所西北4公里、愚公泉南。唐開元年間(713~741年)建村,以定興寺為中心,長約9里,稱九里黃門鎮,又易名九里王明鎮,傳說“黃蛤蟆”造反村鎮毀滅,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許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許氏遷此落戶,成為大戶,現留古宅院名為“許家大院”區志有記載,據寺廟碑文記載康熙年以前稱為“許村”。後襲王明鎮,名王門。今存明代民宅1處。聚落呈方形,占地68公頃。鳳泉區西北部,太行山麓南側,鳳凰山腳下西接輝縣市,東連潞王墳,在區政府駐地西北4公里處,東距鄉政府3.5公里。“南水北調”依村北自西而東流過,屬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坐落正方形,現愚公泉路經村穿南北主街。村東有市第二十六中學。該村1996年為小康達標村。2000年,全村有805戶,3360人,分8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660畝。農業主產小麥、玉米、雜糧與蔬菜、水果,年糧食總產達2040噸。私人麵粉廠、掛麵廠、編織袋廠相繼發展。年人均純收入2280元。2004年全村有人口3223人,耕地2800畝。主要企業有“康鑫實業有限公司”“振新水泥廠”等。

1984年10月16日始,該村農曆逢六有集,現逢六,九有集。

王門村漢墓 王門村漢墓

王門村位於新鄉市北郊約10公里處,地勢較高。這裡曾多次發現古代墓葬,1985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大量墓葬裸露在外。此處被稱為王門漢墓群,是新鄉一帶較大的一處兩漢時期的墓葬區。2004年4月再次發現漢墓群,這次發現的兩座墓位於王門村北約0.5公里處,是磚窯在取土時發現的。出土鐵劍、陶倉、陶罐、陶灶等3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一個帶有貓頭鷹紋飾的樂器陶鴞,極為罕見。 這一墓葬區的出現,有力地推動了兩漢時期風俗文化的研究。

相關活動

王門火神鼓 王門火神鼓

歷史淵源 “許氏鼓譜”自明萬曆年間開創,歷經四百餘年久經不衰,乾隆年間極盛。主要以祭祀“火神爺”為主,求平安,降吉祥。每年臘月初一就開始籌備,臘月二十四試會,除夕(三十兒)下午大會,正月初一下午盛會。初五下午大會,予示開始大吉,初七老“火神爺”的生日,上午起會,與前後郭柳素有禮上往來,起會後,祭祀過“火神爺”,前往前、後郭柳舉行盛大祭祀慶典活動,中午不休會,正會一天。正月十五“元宵節”鬧“元宵”,上午起會,正會一天。每年春節前後至少舉行六到七次祭祀大會。不幸的是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因社會動亂,火神會被當作“四舊”中斷十數年,於1977年社會穩定後,火神鼓會又恢復如初。又因近十幾年來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經濟意識增強,傳統觀念發生轉變,集體經濟衰退,一度恢復起來的火神盛會,又趨向毀滅,出現嚴重危機,已經到了青黃不接的地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