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金龍,1982年1月在北京獲得對外經貿大學文學學士學位,並於1988年5月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博士學位。在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之前,曾是中國對外經濟與貿易部的政府官員。
加盟星巴克之前,在西雅圖的PrestonGates&Ellis律師事務所及紐約的Milbank,Tweed,Hadley&McCloy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
1992年至2000年,出任星巴克咖啡國際公司國際業務拓展副總裁,以及星巴克法律與企業事務部總監、副總裁。
後任上海良友金伴便利(BuddiesCVS)有限公司總裁與RIMChina諮詢公司執行長四年有餘。
2005年11月回到星巴克公司,現任星巴克咖啡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兼星巴克大中華區總裁。主要負責監管星巴克大中華區市場的所有業務,包括遠景和戰略規劃、業務開發與營運等。
在商界,提起現任星巴克咖啡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兼星巴克大中華區總裁的王金龍,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的“中國夢”和兩進星巴克的傳奇經歷。
1992年,35歲的王金龍本著一份“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執著,走進了正在積極籌備上市的星巴克,從奔波忙碌到事業蒸蒸日上,王金龍走過了職業生涯中感觸頗深的九年。然而,就在星巴克積極開展全球擴張之時,王金龍卻選擇了退休,因為他對自己的妻子曾有一句承諾:“總有一天我要帶你回家,回到中國……”還因為在他的心中,始終有一個“中國夢”。
經營事業,似乎也需要一種緣分。在中國商界,繼續著自己的精彩之路的王金龍,在始終平淡如水的心態下積極生活,卻迎來了和星巴克的另一段緣分。2005年,星巴克將目光瞄準中國,王金龍再次接受了星巴克的邀請,成為其大中華區總裁,掌控星巴克大中華區市場的戰略規劃、業務開發與營運。
有時候,人們會無意中看到王金龍穿著星巴克熟悉的綠圍裙,爽朗地笑著,站在櫃檯前親手為顧客派發咖啡。在他看來,這是讓自己融入工作的一種方式,他說,我要為人們打造出一個生活的“第三空間”。
為夢想而堅持
王金龍說,並不曾刻意為自己的生活進行規劃。他小時候的夢想是做科學家,此後又夢想成為戰地飛行員。即便在哥倫比亞法學院留學時,也沒有下定決心做律師。但是,每一步王金龍都有自己的夢想。“當我年輕氣盛的時候,我覺得只有我不想做的事情,沒有我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增多,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目標,但是有一點始終堅持,不管做什麼都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放棄自己的夢想。”而在順境和逆境中對夢想和原則的堅持與奮發,則是王金龍理解中的堅韌。
夢想即目標,王金龍相信,“資源是有限的,但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潛力和目標有關。目標可以促使潛力挖掘出來。”這也是他在人生經歷的每一段都為自己訂立一個高目標的原因之一。同樣,對夢想的追求也貫穿在他的管理風格之中。王金龍主張給下屬足夠的授權,以激發其潛力,“
留學經歷
在過去所有經歷中,王金龍對哥倫比亞法學院這段經歷感觸最深。“在國內,我一路走來都非常順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得到這樣一個公派自費出國留學的機會。”但是到了哥倫比亞,王金龍突然發現“一個字都聽不懂”,獨自一人面對一個新的社會、新的思維方式以及遊戲規則。這是他人生的第一個挫折。
“在你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如何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克服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這是他當時面臨的挑戰。追求夢想的他還是挺了過來。“做白日夢總好於晚上的噩夢。”王金龍戲稱。
最終,他通過了律師資格的考試,進入華爾街當律師。在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王金龍並沒有提及當時拚命的過程,只是表述了一個結果:“法學院期間,培養了我多方位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這段時間的學習,使自己從東方的思維中超脫出來,吸取西方的文化,做一個多元文化的人,完成了一個蛻變。這是人生中關鍵的一個點。”
兩進星巴克
在華爾街當了一段時間律師後,王金龍加入了西雅圖一家名叫Preston Gates & Ellis的律師事務所,而星巴克是他的客戶之一,這也是雙方結緣的開始。當時星巴克僅有50家門店,但是這家不起眼的咖啡連鎖店卻引起了王金龍的興趣。
“星巴克的價值觀打動了我。”據王金龍回憶,當時他已經接到幾家500強公司的邀請。但最終選擇了星巴克這樣一家“小公司”。當然,這背後還有另一個原因,也就是王金龍“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那時,星巴克處在上市之前,規模很小,但整個公司業績蒸蒸日上。“我是公司第一個內部律師,一進去就出任法律總監。”這是王金龍一個新的夢想的開始,一個年輕的公司和一個年輕人,抱著對未來的夢想和希望共同成長和奮鬥。
3年後,王金龍開始承擔起星巴克國際拓展的任務。“在那段時間裡,我百分之七八十的時間是在路上。一年跑15萬到20萬英里。我們先做了一年多的調查,然後在日本開了海外第一家門店。1998年進入台北,次年進入中國大陸。6年的時間,我為公司開拓了約20個左右的海外市場。”
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持續了六年。儘管充滿工作激情和樂趣,但是王金龍夫婦還是想家了。最終,2000年王金龍對太太說:“是回家的時候了。”那一年王金龍“退休”回國。
在回國後的五年中,王金龍曾經出任上海良友金伴便利有限公司總裁。這期間王金龍和星巴克高層的友誼並沒有中斷,最終在2005年底,王金龍再度受邀回星巴克出任大中華區總裁一職,因為他認為星巴克應該在中國取得更快的發展。這也為其職業生涯增添幾許戲劇性。
今天的星巴克已不是當年的西雅圖小店,擁有超過16000家門店。而此時的星巴克也已走過快速成長的少年期,進入了一個調整期。不惑之年再回星巴克,王金龍依舊對公司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會一帆風順,大企業都需要經過幾次的洗禮,在磨難中發展起來。”還是那一句話,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都堅持原則和夢想。
原則是指一個做人的原則和做生意的原則,在他看來無論是一個百年老店,還是一個有形象的跨國公司,首先必須有一個好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需要與社會發展和消費者利益一致。
在他看來,企業能做到對消費者和社會均有所回報,賺錢是自然而然的事。星巴克提倡尊重人,注重對社區的回報並致力於創造一個區別於工作和家庭的第三空間,這一價值觀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同樣,星巴克強調對人的尊重這一價值觀和王金龍做人的原則也有相通之處。他認為做一個好領導,首先要人好,尊重下屬,其次需要有一個寬廣的胸襟,為下屬做有益的事情,為他們提供一個可以發展的平台,一個好的環境。“管理不應從人性的陰暗面出發,只有營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大家才能自覺向好,齊心協力。”
追求完美細節
追求完美細節,認認真真做好每件小事是星巴克成功的核心秘訣。生活中也是一樣。可能是生活中的理念影響了工作,也可能是星巴克的企業文化影響了生活,完美細節是我一貫的追求。
佩服的人
第一位當數星巴克的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他有一句名言:“零售就是細節”(Retailisdetail),這同時也是我所奉行的格言。從選咖啡豆一直到對顧客的人性化貼心服務,這句名言貫穿始終。比如說,是否應該及時清理顧客留在座位上的咖啡。保持店堂整潔是星巴克認為對顧客很重要的要素,而且,店員很難判斷離開座位的顧客是否還會回來。所以,就像那些私人開辦的咖啡吧一樣,星巴克如果發現客人返回後尋找自己沒喝完的飲料,會主動重新提供一杯咖啡。
另外一位是電視劇《大染坊》的老闆陳六子。此人大字不識幾個,卻能在強手如林的印染界屢戰屢勝。除了擁有天才般的經商頭腦外,主要是因為他待工人親如兄弟,工人都願意為他賣命。陳六子從不擺老闆架子,視工人如手足,在最困難的時候寧願白養活工人,也不忍拋棄他們。這種彼此的信任感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其中的道理也實實在在:只有以人為本、重視員工利益,企業才能生機盎然。
咖啡理念
咖啡可以說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每個人都需要一段時間對自己的內心和所處的世界進行冷靜的審視,只是對不同的人來說,在不同的階段所使用的方式會不盡相同。而我,習慣在咖啡的縈繞中自由放飛我的精神。
又或者可以這樣說,生活就好像是一杯咖啡,當拿到它時,首先要將其中最重要最有意義的部分沉澱,隨後再將雜質釋放,讓生活擁有更多的空間。當咖啡杯中有了空間,你便可以盡情地注入你所喜愛的“牛奶、砂糖、可可粉”或是其他,讓你的咖啡、你的生活更加豐富。
我們倡導咖啡文化和“第三空間”。就是希望顧客可以在星巴克這個“第三空間”、這個公共的客廳來品嘗咖啡,體驗咖啡所帶來的樂趣,並了解咖啡知識和文化。
同時,我們也一直定期為消費者和咖啡愛好者提供“咖啡教室”的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星巴克致力於推廣深厚的咖啡文化。在“咖啡教室”中,星巴克的夥伴們為消費者提供咖啡知識,分享咖啡體驗並提供了討論各種與咖啡有關話題的環境。在“咖啡教室”里,顧客在專業的星巴克咖啡大師的帶領下,通過咖啡的品嘗活動,分享咖啡的有趣故事,提高對咖啡的興趣。
咖啡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能割捨的一部分。我喜歡親近大自然,也喜歡品嘗咖啡。在做這兩件事情的過程當中,我可以讓自己的精神得到徹底的放鬆和休息,也可以在這個繁忙的都市中釋放自己的心情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