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融(468~494)

王融(468~494)

正文

南朝齊文學家。字元長。原籍琅邪臨沂(今屬山東)。王僧達之孫。年少時即舉秀才,入竟陵王蕭子良幕,極受賞識。齊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兼任主客,接待北魏使者,應對便捷。北魏侵邊,為寧朔將軍軍主。不久,齊武帝病重,蕭子良和蕭昭業爭奪帝位失敗,王融因依附子良而下獄,被孔稚珪奏劾,賜死。
王融工詩能文。《南齊書·王融傳》說他“文辭辯捷,尤善倉卒屬綴,有所造作,援筆可待”。他最為當時人稱道的文章是《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北魏的使者認為超過顏延之,可以和司馬相如《封禪書》相比。明代張溥也稱其“詞涉比偶,而壯氣不沒”(《王寧朔集》題辭)。其實這是一篇典型的應制之作。他又曾和沈約謝朓、周顒等一起,創建講究聲律的新變體,即永明體詩,推動了詩歌形式的發展。他的詩音韻和諧,“詞美英淨”(《詩品》),如“林斷山更續,洲盡江復開”(《江皋曲》),“坐銷芳草氣,空度明月輝。容入朝鏡,思淚點春衣”(《古意》)等詩句,頗有風韻。後人常把他的詩和謝朓詩相混,可見其成就雖然不如謝朓,但詩風確有共同之處。
王融所存詩文,明代張溥輯為《王寧朔集》,收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