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1956年考入北京林學院城市及居民區綠化專業(園林學院前身);
1959年因教學需要提前抽調出來工作;1960年分配在園林樹木教研室工作,後調入花卉教研室至今,主講花卉學、花卉套用、鮮切花新技術以及插花花藝等課程;
1979年,率先開展花卉染色體組型研究,探明了一些花卉學中不明白的基礎理論問題。率先開出了鮮切花新技術以及插花花藝設計兩門課程;
1987年開始,王蓮英積極在本校並先後在海淀區其他13所高校開設了插花花藝課程,在自己的花卉學教材上,看到“插花的形式和技法”這一章,善於究根問底的她希望能為學生透徹講解,自己課下又查閱了大量資料,有兩個發現讓她難以平靜,一是中國人自古對花的感情就濃烈、深厚,到了六朝時期,文人墨客的插花已經極富詩情畫意;二是反映中國傳統插花的資料少而零散,造成今天的教學體系幾乎是空白。懷著一種強烈的責任感,王蓮英將大量的業餘時間投入到中國傳統插花的研究中。原本學園林的她,廢寢忘食地查閱史書,研究古代繪畫、工藝美術、園林、建築等藝術,從構圖、主題、技巧等各個方面,與插花相結合,揣摩中國插花的原理和文化。這一年,中國花卉協會在北京舉辦第一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時任花協副秘書長的夏佩榮鼓勵王蓮英組織其中的國際插花展覽,並邀請了日本、香港的花藝展團。在當時,組織這樣的展覽在王蓮英看來是條件欠缺,很難想像的,然而重任在肩,深感壓力的她於是親自跑到上海、廣州等地,請來當地的花藝領軍人物蔡仲娟、王紹儀等率團助陣。沒想到,插花展覽在社會上反響很大。不久,王蓮英在中國花協的支持下,組織成立了中國插花花藝協會並任第一任會長。同一年,她又組織成立了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並任會長。
1987年到1990年,她組織研究會成員研究中國古典插花名著《瓶史》和《瓶花譜》,古文理解上有疑難,就請教古典文學教授;理論上不清楚,就學習現代插花。三年的心血,凝聚成了《中國插花名作名品欣賞》,這是建國以來國內首次系統總結和分析中國傳統插花的力作,在業界至今影響深遠。
1995年在北京林業大學成立了“全國插花花藝培訓中心”,親自主持教學活動並授課,先後舉辦了幾期培訓班,學員遍及全國各地。先後擔任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花卉博覽會評審、歷屆全國插花大賽評審。上個世紀90年代末,她分別受國家林業局和國家勞動部的委託,主持了“國家插花員職業標準”的制定。
行業資質
王蓮英先後擔任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花卉博覽會評審、歷屆全國插花大賽評審。上個世紀90年代末,她分別受國家林業局和國家勞動部的委託,主持了“國家插花員職業標準”的制定。現任中國花卉協會理事,中國插花花藝協會常務副會長、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會長。
研究方向
王教授科研範圍廣泛,既注重基礎理論的研究,又十分重視聯繫生產實踐和園林套用的研究課題,對許多名花,如水仙、大麗花、晚香玉、翠菊、牡丹、芍藥等開展過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牡丹、芍藥遠緣雜交研究”,為解決我國牡丹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她帶領研究生聯合地方花農積極開展“牡丹無土栽培”、“芍藥切花保鮮”、“牡丹溫室催花及復壯研究”和“秋花牡丹開花機理”等多項研究。
主要貢獻
先後組織並主編了《花卉學》、《花卉識別圖冊及栽培》、《中國名貴花卉鑑賞與栽培》(獲華東地區優秀圖書二等獎)、《牡丹》、《中國牡丹品種圖志》(獲國家林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五屆花博會金獎)、《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第五屆花博會銀獎)、《插花藝術問答》、《實用插花110例》、《插花創作與賞析》、《插花藝術》、《禮儀插花示範》等。其中《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和《中國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賞析》是建國以來首次系統總結和分析中國古典插花藝術的力作,深受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喜愛,對宣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推動中國現代插花花藝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牡丹品種圖志》被英國牡丹專家稱為牡丹專著中的“Bible"(聖經)。
發表論文
王教授發表論文數十篇,獲獎科研項目有“牡丹、芍藥品種花型分類研究”(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馬蹄蓮切花栽培”(第三屆花博會金獎、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芍藥切花貯藏保鮮研究”(第二屆花博會二等獎)、“牡丹無土栽培 (三等獎)、“牡丹溫室催花及復壯”(第四屆花博會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