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申酉

王申酉,1945年8月-1977年4月27日,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員工,民間思想家,因表達不同政見,於1977年4月27日被中共上海當局判處死刑,未經辯護,立即執行。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點擊查看大圖
王申酉
(1945—1977)出生在上海一個工人家庭。被稱為“思想史上的失蹤者”。

生平事跡

1962年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物理系。攻讀專業課程外,廣泛閱讀文學藝術書籍,對大量刪削專業課時(減少了一半)、取消外語考試,增加政治、勞動時間的“教改”感到不滿。1965年參加崇明島工廠“四清”時申請加入共青團,被要求交出日記,遭到他的拒絕。但日記中對“教改”的不滿已被同室班長偷看、摘抄,匯報給團組織、校黨委了。
文革開始他閱讀了挨批的《燕山夜話》,以為“他們的文章是與現實密切結合的……他們的骨氣是硬的,中國很需要有這樣的人物”。判定當時“三忠於四無限”的宣傳是迷信,文革“這場‘革命’將使中國至少倒退十年”。1967年1月參加了上海學生炮打張春橋的活動。1968年他被抄家,1959年到當時近十年的日記被抄去當作“反革命罪證”,遭到毒打。1月底被關進上海市第一看守所。獄中開始向同牢獄友學習德語。1969年4月釋放回校、監督勞動。
在1970年的“一打三反”運動中,被公宣隊點名批判“白專道路”,他引用馬恩列斯毛魯的話,申辯學習知識的願望。被認定攻擊文革,破壞“一打三反”,上海市革委文教組定為“敵我矛盾性質”,不予畢業分配。同年11月被送至蘇北大豐幹校勞動。藉助圖書館研讀《資本論》、其他馬列經典著作和《哲學史講演錄》、《馬克思傳》等;寫下100多萬字筆記。1972年回華東師大綠化組勞動,1974年被發配到師大奉賢幹校監督勞動。1976年調到師大防空辦公室“深挖洞”。“四五天安門事件”後他在日記中寫道“這一事件將永遠載入中國人民英勇鬥爭的光輝史冊”。在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圍剿“三株毒草”時寫道“‘舊世界’的末日在最黑暗的掙扎中也就來到了”。
1976年與一位無線電廠女工戀愛,他在情書里抒發個人胸懷和政治見解,“這個社會專門壓制人的進取心和創造力,窒息人的才能、智慧,抹殺人的主動性和個性”。學校保衛組出面干預,向女工說王“政治反動,道德敗壞”。並收繳他的情書,以惡毒攻擊罪將其關押到上海普陀區拘留所。他在獄中寫下一份6萬字“親筆供述”,系統闡述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歷史和現狀的看法,全面地反思了建國以來一系列極左思想的惡果,提出了尊重價值規律、打破閉關鎖國、實行對外開放等系統的改革主張。
1977年以攻擊“偉大領袖”、“文化大革命、”“反右派運動”、“反右傾運動”、“大躍進”、“人民公社”、“批林批孔”、“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9項罪名合成的“惡攻罪”,被普陀區法院、區公安局分黨組聯席會議和上海市高院黨組、上海市委常委會判處死刑。普陀區區委書記“死緩”意見未被採納。1977年4月27日公判執行後,上海市高院的書面批文才送達普陀區法院。
1981年平反,被稱為“張志新式的人物”。《王申酉文集》香港高文出版社2002年出版。被認為“與遇羅克、李洪山、周泉纓、楊曦光等人屬於同一代人”,但在“‘文革’時期民間思想譜系中的地位顯然要高於前者。其思想的系統性和深刻程度僅次於顧準”。
(參考資料:金鳳《傑出青年思想家王申酉》,《炎黃春秋》2004年第9期;董國強《王申酉:一個以身殉道的先知》,《現代人文評論》2004年第8期;丁東《“王申酉文集”編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