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春秋

炎黃春秋

《炎黃春秋》雜誌是以史為主的綜合性紀實月刊。對古今中外、重點是當代革命和建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是非功過,依據翔實的史料,秉筆直書,不增美,不溢惡,求實存真,以史為鑑,以史資治。 1989年下半年,《炎黃春秋》的前身《中華英烈》進行整頓,找不到掛靠單位。1990年,《中華英烈》掛靠到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旗下,更名為《炎黃春秋》。2014年,主管主辦單位變更為由中國藝術研究院。 據2018年6月炎黃春秋網顯示,《炎黃春秋》有學術顧問25位、核心作者58人、編輯部成員11人。 據2018年6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炎黃春秋》共出版文獻量6952篇、總被下載1199567次、總被引7671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82、(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19。

辦刊歷史

創辦背景

1990年,蕭克時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與另一位“詩人將軍”張愛萍(中顧委常委)發起創建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第二年5月,該會在人民大會堂宣布成立。

有了研究會,蕭克想到了要辦份雜誌,他為雜誌定的宗旨是: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堅持鄧小平改革開放的理論不動搖;以史為鑑、以史資治。蕭克親自督促辦理雜誌的相關審批手續,找到剛從新聞出版署署長位置退下來的杜導正,委託他負責這個刊物。

1990和1991年是個特殊時期,整箇中國社會剛經歷“風波”的劇痛,有點內外交困,前路迷茫的樣子。在外部,蘇、東國家解體,改革開放後中國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十年蜜月也因“風波”而終結;中共黨內“左派”再次掀起“姓資姓社”的道路之爭。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陸逐漸興起對歷史撥亂反正之風。對於很多中共幹部來說,恢復歷史本來面目,也是給受害之人平反的重要手段。大量回憶錄、史料湧現,曾被定論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又可重新探試對歷史求真求實的呼聲甚高。

蕭克與杜導正商討後,把辦刊宗旨具體化為:一是捍衛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二是以求是存真的態度書寫歷史。

發展歷程

1989年下半年,《炎黃春秋》的前身《中華英烈》進行整頓,找不到掛靠單位。

1990年,《中華英烈》掛靠到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旗下,刊物更名為《炎黃春秋》。

2004年,因為總登敏感文章,《炎黃春秋》的主管單位文化部撒手不再管理,最後,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主管主辦。

2013年1月4日,由於炎黃春秋網未及時更新備案信息,導致其接入信息缺失進而被自動關閉,炎黃春秋網被關閉。

2014年,《炎黃春秋》經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批准,依照法定程式變更為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管主辦。11月,《炎黃春秋》總編輯、兩位輪執主編和網路主編四人同時辭職。

2015年3月,《炎黃春秋》23年來每年都要召開的從未停辦的新春聯誼會,先是“被改期”,後來又是“被取消”。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炎黃春秋》雜誌社發出的《警示通知書》,責令立即糾正違規行為。7月,《炎黃春秋》新任總編輯楊繼繩辭職。

2016年5月,《炎黃春秋》第五期因為編排以反思文革之名行反黨反社會主義之實的稿件被暫停出版。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據2018年6月炎黃春秋網顯示,《炎黃春秋》設有特稿、編讀窗、海外事、他山石、古鏡台、古今談、故紙堆、品書齋、文摘苑、文史苑、文薈園、文薈苑、遺聞錄、軼聞錄、文壇事、口述史、摯友情、懷人篇、群言堂、往事錄、一家言、沉思錄、求實篇、親歷記、人物誌、春秋筆、訪談錄、資料庫、刊外稿、懺悔錄、隨感錄、爭鳴錄、調查記、專稿等官網。

人員編制

據2018年6月炎黃春秋網顯示,《炎黃春秋》有學術顧問25位、核心作者58人、編輯部成員11人。

學術顧問:卜憲群、王文章、王先明、王建朗、王曉華、鄧純東、包明德、曲潤海、李帆、楊貴華、連輯、汪朝光、張素華、岳思平、金一南、金沖及、逄先知、姜春良、賀新城、夏繼誠、黃如軍、黃迎旭、韓毓海、謝春濤、潘洵

核心作者:於江欣、王民權、王樹林、王曉華、王新生、葉永烈、田潤民、白雁、馮傑、劉仰、劉岳、劉玉平、劉志青、劉國梁、劉重來、劉順發、劉潤為、劉慧娟、許還山、李東朗、李良志、李滿星、楊力仁、肖伊緋、沈克尼、張慶軍、張曉波、張家康、陳晉、陳奇佳、范中匯、林治波、鄭復龍、屈全繩、經姍姍、經盛鴻、胡兆才、鍾建紅、俞源、逄先知、姜春良、姚有志、姚賢玲、夏繼誠、錢樅洋、倪良端、徐玉鳳、高明、黃磊、黃迎旭、黃殿祺、韓文寧、程中原、奧存才、廉曉紅、蔡小心、繆平均、薛慶超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8年6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炎黃春秋》共出版文獻量6952篇。

1980年代,盛行樹典型、樹楷模,寫作時道德評判和抒情敘事相當流行,要突出“感動人”、“教育人”功用,文學和紀實作品之間界線模糊。那時候《炎黃春秋》的欄目如“人海浪”、“英傑譜”、“殞星篇”及相關文章仍體現濃厚道德評判色彩,有時封面配上美女大頭像,市場化運作與時代局限、理想主義奇妙融合為一體。

進入90年代中後期,道德評判和抒情敘事開始遭到冷遇。1997年後,《炎黃春秋》補充了不少年輕的成員。這些新進入雜誌的“第二代”引入頗多新觀念,“人物誌”、“往事錄”等稱謂中性的欄目在雜誌上逐漸成為主流,標題不再用“形容詞”,道德評判慢慢被棄用。這一時期的雜誌雖然稚嫩,仍在突破性方面開了諸多先河,如西路軍問題、百團大戰歷史地位、反右和大躍進、陳獨秀評價、王實味冤案,在學界和社會引起反響。

1994年,胡耀邦逝世5周年,《炎黃春秋》在封二發表胡耀邦照片及悼念詩一首,由於種種原因,胡耀邦去世後,大陸媒體對這位前總書記閉口不提。這一突破引起海內外轟動,有關方面要求停止發行這期雜誌。蕭克得知訊息後,力挺刊社:“雜誌做得對,不要驚慌,如果有人怪罪下來,就說是我蕭克的主意,把我的電話號碼告訴他們,讓他們給我打電話。”《炎黃春秋》緊接著大量發表回憶胡耀邦文章,從真理標準討論到平反冤假錯案。2005年11月,雜誌刊發以《我們心中的胡耀邦》為題的一組稿件,出版又被叫停,20餘天后禁令解除,雜誌繼續刊發胡啟立的《我心中的耀邦》,自此使胡耀邦這個名字在大陸“脫敏”,不再是禁忌。

紀念華國鋒誕辰90周年,《炎黃春秋》連續發表了《關於華國鋒的若干史實》,對華的貢獻與評價有一些新看法。蕭克上將的《黨內民主缺失的教訓》,杜潤生的《民主法制是中國的必然取向》,李銳的《關於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建議》,關山的《任仲夷關於政治體制改革的思想》幾篇文章皆在中國共產黨內思想領域掀起波瀾。

2003年《炎黃春秋》設立“海外事”欄目,重點關注“蘇俄歷史、蘇東轉型、台灣轉型、瑞典模式、開發中國家憲政道路”,為大陸的轉型期提供鏡鑒。李玉貞的《一部顛覆性著作:(二十世紀俄國史)》,金雁的《一月劇變:超過十月革命的大事件》、《蘇俄的政治自由問題》,何方(張聞天秘書)的《對俄國十月革命的回顧與思考》,高放的《史達林怎樣破壞黨內民主》,尹彥的《列寧時期黨內民主是如何被破壞的》等重頭文章也產生了轟動效應。

《炎黃春秋》在刊發了諸多介紹瑞典社會主義模式的文章後,2007年,雜誌推出中國人民大學前副校長謝韜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一文,直接表達民主社會主義觀點和主張。這篇文章在海內外激起熱議,並引發了“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數年大討論。

《炎黃春秋》雜誌十年精選本是知名歷史雜誌《炎黃春秋》2000年—2009年10年所刊文章的精編集,分為兩輯:《走向1949》和《1978紀事》,時間跨度從抗日戰爭之初到改革開放前後,所記錄的內容偏重平凡人的視角,但也有對重大人物的審視;既反映出了當時普通的家庭生活,也展現了許多關鍵的歷史事件;不僅有原汁原味的紀實成分,更有還原歷史的解密文字。

影響因子

據2018年6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炎黃春秋》總被下載1199567次、總被引7671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82、(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19。

收錄情況

《炎黃春秋》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龍源期刊網等收錄。

榮譽表彰

《炎黃春秋》曾獲中國媒體最高致敬獎。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炎黃春秋》以“實事求是,秉筆直書,以史為鑑,與時俱進”為辦刊宗旨;以中央兩個“歷史問題的決議”(1945年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準,評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辦刊理念

《炎黃春秋》對古今中外、重點是當代革命和建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是非功過,依據翔實的史料,秉筆直書,不增美,不溢惡,求實存真,以史為鑑,以史資治。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社長 賈磊磊(法定代表人)
總編輯陳劍瀾
副社長張鋒波、王瑜瑜
副總編輯趙春強、柯凡
表中為2018年6月期刊官網顯示的內容

社會評價

《炎黃春秋》創辦於1991年,起初十年是一份中間偏左的雜誌,發表的文章整體上還是堅持馬列主義,堅持1981年中共中央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而抹黑烈士、否定中共歷史、搞歷史虛無主義的文章即便存在,也是鳳毛麟角。

但從2002年開始,《炎黃春秋》發生了質變,開始試圖推動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推動的方向是:廢除人民民主專政、落實憲政,批判鄧小平思想,鼓吹中國要照搬歐美政治制度來實行政治改革。作為立場質變的直接反映,2002年該雜誌就連續發表了一批抹黑毛澤東、突破歷史決議底線、搞歷史虛無主義的文章。此後,《炎黃春秋》上刊登的呼籲憲政改革、美化西方制度、醜化共產黨歷史、攻擊抹黑毛澤東的文章越來越多。

2002年之後的《炎黃春秋》雖然名義上仍是一份以研究歷史為主的綜合性雜誌,打著“秉筆直書”的幌子,但實際上變成了兜售歷史虛無主義的大本營,其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政治傾向日益明顯,其主要特點是:

(一)每期主要內容在於集中描述中國共產黨的錯誤歷史,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錯誤歷史,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共產黨什麼好事都沒有做。

(二)集中暴露毛澤東的錯誤,偶爾涉及鄧小平。不僅寫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的錯誤,而且放大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錯誤,並放大改革開放以來黨的部分失誤。

(三)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錯誤和蘇聯模式的缺陷,全盤否定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和蘇聯模式,認為蘇東劇變是回歸“人類文明”正途。這顯然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傾向。

(四)在如何看待中國近代史的革命問題上,替中國近代統治階級翻案,否定中國革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這也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

(五)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歷史虛無主義,馬克思主義歷史認識體系是教條主義歷史虛無主義。這是當前歷史虛無主義的最新表現。

(六)脫離客觀歷史事實,以自己的價值尺度,尤其是政治的價值尺度對歷史進行剪裁甚至重塑,背離了最起碼的客觀性標準,是典型的實用主義,是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根本對立。

炎黃春秋 炎黃春秋

(七)利用執政黨在管理意識形態方面的漏洞,特別是打著一些合法的旗幟,假借客觀公正之名,對普通民眾特別是離退休幹部具有很大迷惑性和欺騙性。

歸根結底一句話,2002年以來的《炎黃春秋》是一份“集中攻擊共產黨的雜誌” (一位近90歲的離休老幹部語)。它抹黑毛澤東,抹黑英烈,虛無歷史,實際上是把新中國的歷史顛倒過去,為把中國拉回資本主義做輿論準備。這股錯誤思潮,具有很大的欺騙性、迷惑性和滲透性,必須高度警惕,並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和抵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龔雲評)

一晃眼都20年了,祝賀它,在讀報的生涯中,總能很努力地介紹《炎黃春秋》的文章,體制內建言體制內諫言體制內跪著造反的範例,輕易將其歸入另類,其實並不客觀,多元化的社會,總應該容忍多元的聲音和意見表達,這也是一個社會健康進步的表現。 (著名主持人 楊錦麟於《炎黃春秋》二十周年評 )

“《炎黃春秋》辦得不錯。” (《炎黃春秋》創刊10周年, 習仲勛 題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