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父姓

王父,讀音作wáng fù(ㄨㄤˊㄈㄨˋ),得姓始祖是王父宗(姬宗敬、王子宗敬、王榮)。王父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但今已不再,皆演化為單姓王氏,融入了王氏大家族。

基本介紹

王父[王父,讀音作wángfù(ㄨㄤ�ㄈㄨ�)]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周靈王之裔孫王子宗敬(姬宗敬),屬於以先祖帝位稱號為氏。據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纂修的湖南湘鄉《上湘城南王氏族譜・敘》中記載:“湘鄉城南王氏系出黃帝子居姬水者,自后稷至周中葉大姓為姬。後靈王之子晉,晉之子宗敬,不敢與天子同姓,以王父氏為氏。”王父宗敬,亦稱王子宗敬、王榮,琅琊人(今山東濰坊臨淄區),著名春秋時期東周大夫,即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所記載的太子姬晉的嗣子姬宗敬。姬宗敬恭卑為人,不再以王族之姬姓為姓氏,因而取“王父”為姓氏,稱王父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王氏。在史籍《龍門史記》中記載:“周景王(公元前544~前520年)使榮為司徒,封食緱邑(今河南偃師緱氏)。”後因姬周王室衰微,諸侯國紛起爭霸,王父宗敬(姬宗敬、王榮)為避亂舉家隱居在平陽郡(今山西臨汾,一說山東新泰,一說山東鄒城,一說河南滑縣,有待進一步詳考)。
後來的太原王氏所稱謂的“太原王”與王父宗敬為避亂舉家遷晉有密切關係,即其自稱的“食邑太原”,這與史書記載的“王父宗敬為避亂隱居平陽”基本一致。春秋時期的“太原”,也括指今山西省臨汾地區。

得姓始祖

王父宗(姬宗敬、王子宗敬、王榮)。

郡望堂號

郡望

平陽郡:西漢初年(公元前202年)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與平陽縣合併,設定為平陽郡,治所亦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其時轄地在今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境內為司州平陽郡,轄十縣。西晉時期仍為平陽郡,轄十二縣。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劉淵自蒲子城(隰縣)遷都平陽,稱帝建漢,境內屬之。東晉時先後屬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時境內為東雍州,轄七郡二十縣;北魏神鹿元年(公元428年)始築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因魏刑白馬祭祀天地神靈築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陽故城(劉村);北魏建義元年(公元528年)改稱晉州,移治自馬城,與郡縣同治,沿用至今,即今山西省臨汾市。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
琅琊郡:亦稱琅琊國、琅岈郡、琅�郡。春秋時期的齊國有琅琊邑,在今山東省膠南市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秦朝統一六國後,在境內設琅琊郡,並附置琅琊縣,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為山東半島東南部。西漢時期治東武(今山東諸城),並增琅琊國、櫃縣祝茲侯國治於境內,下轄五十一縣,包括今山東半島東南部的海陽、即墨、嶗山、膠縣、膠南、沂水、營南、日照、五蓮、贛榆(今江蘇贛榆)及青島等地。東漢朝時期琅琊國改治到開陽(今山東臨沂)。晉朝時期改置為琅琊省。北魏時期治即丘(今山東臨沂)。隋朝時期又復置琅琊縣。唐朝時期又裁廢,境地歸膠州、諸城,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唐朝乾元初年曾廢黜,後有沂州琅琊郡。從魏、晉朝時期琅琊國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屬琅琊郡(國)。另一處琅琊郡在今江蘇南京一帶,此後廢置千餘年。

堂號

三槐堂:出自北宋王�的故事。王�,字景叔,大名莘人(今山東莘縣),為宋太祖趙匡胤的近臣,以才、德聞名,曾遭忌恨受黜。宋太宗趙匡義即位後,他被重新起用,拜兵部侍郎。後來王�感年邁體弱,不堪重任,寄希望於子孫,在庭院中植槐樹三株,按《周禮》喻“面三槐,三公位焉”。後其第二子旦果然在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任宰相,居“三公”之首長達十二年。“三槐堂”由此而來,後分衍出植槐堂、槐蔭堂。
植槐堂:“三槐堂”的分衍堂。
槐蔭堂:“三槐堂”的分衍堂。

遷徙分布

王父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但今已不再,皆演化為單姓王氏,融入了王氏大家族。
王父氏之演化的王氏一族下傳數十代,在唐朝末期由蜀川之地遷往江右。其第九世孫有二:長孫叫王俊,次孫叫王吉。王俊的後裔王萬祿在元朝時期致仕赴湘地,卜居於湘鄉城南三眼井之地,因地命名曰“品泉王氏”。王吉的後裔王千隆、王千武、王托湖三兄弟,在明朝時期接踵遷赴湘鄉,分居富公車、尹家灣、托裹子三處地方,皆王氏管業,因名曰“王管王氏”。王俊、王吉的後裔子孫世代相傳至今,繁衍得族興家旺,分播在全國各地。

家譜文獻

湖南上湘城南王父氏(王氏)四修族譜,湘鄉品泉王氏、王管王氏合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湖南省湘鄉市上湘城南王氏宗祠、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在《上湘城南王氏族譜》中,記載有王管王氏千祿房下第十七世孫王昭蘭,名廷鈞,字子芳,其妻即辛亥革命中著名先驅者之一的女豪傑秋瑾,有“秋瑾小傳”,以及秋瑾之子王沅德的岳父張翊六所撰寫的“子芳先生夫婦合傳”。

字輩排行

湖南湘鄉上湘王父氏(王氏)字輩:“慶紹家學文開朝世代遠冠冕昭德孝紀綱守先典時逢雍睦化運際承平顯仁讓篤宗親貽謀宏其善”。

王父姓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三槐世澤;兩晉家聲:上聯典指王�,下聯典指王羲之。
世斷青箱;家傳烏蒼:全聯典指王彪之。

七言通用聯

對聯喜帖右軍墨;春意樂賦摩詰詩:上聯典指王羲之,下聯典指王維。
秋水落霞驚四座;桐花棲鳳報群賢:上聯典指王勃,下聯典指王士禎。

十言及以上通用聯

手植庭槐,佇應三公佳兆;才稱珠樹,雄居四傑先班:上聯典指王�,下聯典指王勃。
珠樹家珍,古今侈聖主賢臣之頌;槐堂世相,記載傳忠臣孝子之名:上聯典指王勃、王褒,下聯典指王旦、王吉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